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幼幼新书:喜汗第五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巢氏病源》小儿头身喜汗出候∶小儿有血气未实者,肤腠则疏。若浓衣温卧,腑脏生热,蒸发腠理,津液泄越,故令头身喜汗也。

钱乙云∶喜汗者,浓衣卧而额汗出也。止汗散主之。(方见本门。)又六阳虚汗上至头、下至项,不过胸也,不须治之。

《婴童宝鉴》∶小儿汗出喜惊,舌上白者,衣浓伤热也。

《玉诀》治小儿血热,若病夜间有汗,皆因抱损,抱得胸膛热传与脾,脾传气、气传血。血家既热,内被淳阳气抱却升,即化而为汗。头发者,血之余,血为根,发为苗。血家既热,头发作穗;血家既热,浑身黄瘦;血家既热,夜间汗出,此病也,不为盗汗。宜凉胃散。(方见本门。)

《形证论》∶小儿多盗汗,睡起即成迹。医者谓骨蒸,用柴胡药非是,宜服饮心气药即瘥者。心之液为汗,小儿缘惊,心气不收,故多汗。

《婴童宝鉴》小儿衣浓伤温歌∶

衣浓伤温损令儿,热蒸津液透肤皮,致令身体并头上,汗出如珠滴湿衣。

《千金》治少小头汗出,二物茯苓粉散方。《圣惠》同,亦治盗汗。

茯苓 牡蛎(各四两)

上治下筛,以粉八两,合捣为散。有热辄以粉汗,即自止。

《外台》治心藏热之所感有汗。宜服犀角饮子方

犀角(三分) 茯苓(四分) 麦门冬(六分) 甘草(二分,炙) 白术(一分)

上五味切,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再服即定。又加龙齿四分佳。

钱乙止汗散方

上用故蒲扇灰。如无扇,只将故蒲烧灰、研细。每服一、二钱,温酒调下,无时。

《玉诀》治小儿多汗。凉胃散方

青黛 马牙硝 大黄(蒸。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上为末。每服半字,蛤粉水下。

《王氏手集》香粉散 www.med126.com/shouyi/治理虚疏病,常多汗。每用少许扑有汗处,频使不妨。

牡蛎(火 通赤研为粉。一两) 甘松(半两,细研)

相关文章
 求助,昨晚开始放屁大便都是香椿味
 木通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追涎散(《魏氏家藏方》卷九。)
 生犀丸(《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阳明腑证
 1min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