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吃附子记(二)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附子记(二)
  在接下来讲述我与附子的故事之前,先补充一点背景资料。
  我为什么要吃附子呢?因为我一出生就特别瘦,特爱生病,因此我可以说在药罐里长大的。一到冬天就清涕涟涟,一把接一把的鼻涕,还时不时的腹痛腹泻。在中医来说,这是太阴寒湿偏盛,中焦运化无权,故大便溏泄;而太阳寒水内陷,合太阳湿土之气,渍入肺中,则清涕生焉。又时常上火,口疮、眼红、手足心热,这是因为少阴君火不潜,上浮头面、外格四末所致了。而当时医生不识此证,可能多用了苦寒药来清热(小时候也不懂吃的什么药,只是觉得特苦)。
   上高三时,可能由于学习疲劳,突然间患上头晕、头迷,去中医那里看,说是气血虚弱,开的十全大补丸;后来又自服了当归补血口服液、补脑冲剂等,毫无效果。一天到晚特别困倦、想睡觉,头也是晕晕忽忽的,如堕五里雾中。就这样迷迷糊糊的上了大学,后来又迷迷糊糊的考了研。但是头迷始终没好,大学的学习反而使身体更虚弱了。
   大一时找过学校附院针灸科的老师看过,扎了十天的针,也吃了归脾丸和知柏地黄丸,无功而返。后来自己又吃了很多补中益气丸、归脾丸、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结果都是泥牛入海无音讯。(实际上这是金匮的泽泻汤证,后来也用过此方,只是因为我中焦脾虚寒甚,只去利饮而治其标,是很难得效的。)
   大三那年冬天在家复习准备期末考试,家中比较冷,学习又很晚(经常到半夜十二点),结果腹中受寒,胃部疼痛绵绵,腹胀满,溏泻,呕吐(是朝食暮吐那种的)。因为腹胀的难受,所以吃了些萝卜顺气,结果矢气连连,但还是觉得胀。老爸领我上单位的某医生处,给开了吗叮啉,不管用,而且觉得胃中的食物几乎不动了。那时侯正在学习中药学,自己曾跑到图书馆看了黄坤载的《长沙药解》、《本经三家注》,还借了曹家达的《伤寒金匮发微》,读后认为教材上所讲的中医已经很离谱了,怪不得人家说中医没有效验。翻拣伤寒论,看到小建中汤可以治腹痛,于是自己疏小建中汤,因为呕逆,加半夏茯苓(其实就是小建中汤与小半夏汤的合方),服了二付,呕吐、腹痛全止,微有泄利。后来又服了几帖,就基本痊愈了。至于方后有呕家不宜桂枝之说,我觉得这应该是指的小柴胡证等有热者而言,虚寒型的呕逆不妨加味用之。再说太阴病中也用桂枝汤,可太阴证是有吐下腹满的表现啊。
   从这次的经验,确实体会到了经方的神奇。胡希恕老先生说小建中汤治腹痛,其效如神,的确没错。

[ 本帖最后由 tonymiaofa 于 2007/10/23 20:11 编辑 www.med126.com]
-----------期待后续!
-----------还有下文吗,谢谢分享.
相关文章
 甘草丸(《外台》卷十七引《延年秘录》)
 第四十七回合 棒喝棒喝丁和大侠 教训教训中
 中药材价格陷暴涨暴跌怪圈
 太和饼(《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牛膝
 第二节 黄 疸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