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患者交流:转贴《读者》——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喜怒哀乐,不仅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刺激的主观反映,而且往往决定着他的生死存亡。蹙眉、咬唇、瞪眼、虎脸、切齿、掩面之间,身体内部已经遭到了严重损害。精神科专家认为,任何感情变化的时候,人体最高司令部大脑都在忙着调兵遣将,既而导致心率、血压、呼吸、代谢、体温的一系列复杂变化。纵然颜面上不过轻起涟漪,内部世界却在倒海翻江。  躯体本身就是疾病的良医  情感既可以招来祸患,也能够祛病驱邪。任何一桩事情,根据你对它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对你的免疫系统,不是增强,便是损伤。改善精神状态,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疗。  提出这种理论,并非标新立异。世界医药学的鼻祖、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曾说,躯体本身就是疾病的良医。早在两千年前,希腊另一名医生就发现,患乳房肿瘤的女人,一般都多愁善感。遗憾的是,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过去半个世纪,人们对疾病和情感的关系研究甚少,今天,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  确诊为了死亡?  有个医生,花了近五年时间研究情感与疾病的关系。据统计,三百名恶性肿瘤患者,一经明确诊断,病情立即恶化。这些人找医生,是专门为了讨那张倒霉的“死亡通知书”吗?  人的身躯似乎有某种趋势,硬要沿着自己预计的方向走下去。例如,有些人偏信巫术,求神占课的结果,他当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归天”,于是,死的意愿取代了生的欲望,非得在那个“吉时”一死为快不可。  实际上,每一个重病患者都患有两种疾病:确诊的疾病仅是其一,其二是惶惶不可终日,这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如果对第二种病态撒手不管,相当于只医治半个病人。聪明的医师自然会运用语言的艺术,然而,倘若病人自己老是惴惴不安,焦虑无疑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耗氧量激增,导致心脏病骤然发作。  人体是个神奇的迷宫  有的人,稍感疼痛便大惊失色。他们不懂得:疼痛的意义,只是迷宫指挥部的一种训谕,或是警钟长鸣。与其寻根究底瞎猜乱想,--吃得太多?喝得太多?过于劳累?--不如镇痛了事,安然自得,吞一小片阿司匹林。  我们要有在健康的大道上徜徉的信心和知识。癌症,已经成了“生命尽头”的同义语,可是人们却不愿意充分动员强大的御敌力量,把生命推向正轨。他们认为,战胜癌症是创造奇迹;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充当奇迹的创造人?  惶恐常常是心脏病患者的死因。心情紧张,导致血管剧烈收缩,给已经受损的心脏造成更大累赘。给予慰藉,对心脏病患者来说,生死悠关,可惜,人们往往加剧他们的恐惧,乍一犯病,便手忙脚乱,嚷个不停。于是,救护车喇叭声声,呼啸而去。到医院的第一桩,乃是“急诊”两个大字跃入眼帘。继而,心脏监测器给他们一个强烈的印象:仿佛他们的心脏搏动就要停顿。  心旷神怡百病消  休斯顿有个肿瘤专家,他每在治疗病人之前,总是娓娓动听地向病人预言好结果,并能使他们深信不疑: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他还会把病人带去见那些患过同一种病,并且已经治愈的患者,结果,确实能够起死回生。  但另一所医院却出了大问题。医院麻醉师的手下,原先从未有病人因麻醉致死。病人正处在正常麻醉状态,手术也非常顺利。突然,病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原来,有人在手术前告诉过病人,麻醉可能使人丧命。病人虽然不省不事,心绪也会下意识地发生作用。  有医学家认为,百分之八十五的疾病可以自我控制,只要神经松弛,闲适称心。余下的百分之十五,也并非全仗医生,病人自己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如果患者心惊肉跳,医生的任务就增加了一培。  洛杉矶一家体育馆内,一场激动人心的足球赛正在进行。观众们全神贯注,兴高采烈。值班医生接收了几个食物中毒的观众,询问出他们喝过自动售货机的清凉饮料。医生便叫广播员通知,喝过这种饮料的人得当心。通知刚刚播出,霎时,整座体育馆乱成了一锅粥,观众纷纷倒地,翻肠兜肚吐个不停。二百个人当场被送进医院。后来鉴定,清凉饮料根本无毒。于是,每个人的病症倾刻烟消云散。整个插曲是癔病转化的绝妙例证:身强力壮的足球看客尚且如此,更何况听到了“癌症”二字的病人?  老是疑神疑鬼,会患癔病,不但滑稽可笑,而且伤身体。所以,当你心情忧郁之时,想些开心的逸事吧:潺潺流水,骏马奔腾,鸟语花香,皓月垂柳。……敞开酣畅的胸怀,让思绪的神翼在惬意的遐想中翱翔,会使你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哈哈,如题。嘻嘻,还是以为——情志是较情绪更根本些。嘿嘿,还望各位还有咱论坛的通家多谈谈!
相关文章
 按摩店自制"黑"药  女士就诊后腹大如鼓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料简诸疫 上课笔记
 请问这个是中药 女贞子吗???
 十精散(《圣惠》卷九十四)
 西安市眼科名医李霜成 有谁知道?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一定要学中医育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