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虞花溪·《医学正传》论暑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内经》曰∶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洁古又曰∶静而得之为中暑,动而得之为中热,中暑者阴证,中热者阳证。仲景《伤寒论》中一证曰中 ,即暑也。脉虚而微弱,烦渴引饮,体热自汗,此盖得劳役体虚,而暑邪干卫之候,是宜东垣清暑益气汤等补益之剂,治之而愈。一证曰热病,即中热也。脉洪而紧盛,头疼身热,口燥心烦,此盖得之于冬感寒邪,郁积至夏而发,而挟暑而成大热之候,是宜黄连、白虎、解毒等汤清凉之剂,调之而愈。曰中暑者,阴症内伤之为病也。曰中热者,恐亦外感之为病也。曰阴曰阳,岂不于斯而明辨之乎?学人宜再思之。

按∶暑热一气也。感暑而病热,原不可分为二气,中与伤有轻重之别。丹溪有www.med126.com冒中伤三名,细思总为伤暑,其极重者则称中耳,冒不必言也,已有专辨伤寒证,分有阴阳,暑证属火,多发扬激烈之状,总谓之阳,似无所为阴者,惟其感深,日久骤发,而沉昏不省人事,闭目息微,此类似阴,其实火极气结,痰盛气闭,脏腑不通,咽喉嗌塞使然,乃阳胜非阴也。阴证阳证,尚不可分,况以暑与热分之,益不达矣。

霖按∶此辟花溪以暑热分阴阳是矣。而www.med126.com/yishi/谓暑为火极之证,与热不分,然则以六和汤为治暑主方,火热之证,果宜浓朴、砂仁藿香半夏诸燥热之品乎?自相矛盾,亦不思甚矣。总因不明阴阳互根之义,故开口便错,近世王孟英泥执暑为火邪,而不兼湿,亦由不读《内经》,剿袭一家之说,率尔操觚也。

相关文章
 小儿便秘的治疗体验
 伏梁
 本人外行,问个草药问题!
 中医妇科学 经期延长 上课笔记
 野棉花
 “治感冒用抗生素”的由来 (ZT)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