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师交流:清中消痞汤治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名医李寿山采用清中消痞汤进行治疗,介绍如下:

方剂名称: 清中消痞汤
组成: 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栀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功能: 养阴益胃,清中消痞。
主治: 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呆食少,大便燥秘,舌红少津或光剥裂,脉细或数等。
用法: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每日服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两小时温服。视病情连服3剂或6剂停药一天。俟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停药,服药过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药物。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需坚持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
方解: 方中太子参、甘草补中益气,以助脾胃之气阴;麦门冬甘寒清热,养阴益胃;制半夏和中降逆以消痞,青皮理气疏肝,导滞以散痞;柴胡疏肝解郁以畅胃。生白芍和中缓急以抑肝和胃;栀子清泄三焦郁火;丹皮凉血清泄阴火;丹参凉血祛瘀,调养胃络;甘草又能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以太子参、麦门冬之补,柴胡之升;青皮、半夏之降,栀子、丹皮之清,白芍、甘草之和,丹参之消,合诸补、消、清、和、升、降于一炉,共奏养阴益胃、清中消痞之效。
加减运用: 泛恶欲吐者加竹茹茯苓;口干舌燥者加黄连生地,太子参易沙参;噫气矢气不畅加佛手;气逆咽梗不适加旋复花、生赭石;食少难消加内金、炒谷麦芽乌梅;大便清薄加山药扁豆,减栀子、丹皮量;头眩目涩者加枸杞子、甘菊,去柴胡。
典型病例:  王某,女, 32岁, 1987年 9月 8日初诊。 患者病史10余年,经常胃脘胀满痞塞,近由情志郁怒而加重。胃中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舌辣似痛,大便干燥,2~3日一行、倦怠无力,纳呆消瘦。屡经中西医诊治未愈,纤维镜及病理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诊脉沉细略数,舌质红少津,龟裂无苔,中脘穴及脾、胃俞穴有压痛。脉证合参属胃痞证。系中虚火郁、阴亏胃热所致,治以养阴益胃、清中消痞法,予清中消痞汤加减。 处方:沙参20克,麦门冬20克,清半夏7.5克,炒栀子7.5克,粉丹皮7.5克,青皮10克,生白芍15克,石斛20克,生地20克,柴胡3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服药2周灼热缓解,大便通回,口干舌辣均减,食纳略增,原方增减治疗约3个月,诸症消失,食欲恢复,体重增加,面色红润,舌脉正常。继服胃康复冲剂巩固,半年后复查胃镜及病理,已转浅表性胃炎轻度,嘱饮食调养。停药观察一年,一切良好。
-----------谢谢,先生辛苦了,收藏了.
相关文章
 颜面丹毒 二
 禁针穴歌
 也请高人批一下八字,必详细反馈!!!
 胃癌:请教一问题(关于阴阳格拒)
 郁金散(《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加味补中益气汤(《济阳纲目》卷七十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