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师交流:对普及佛学文化的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zlc993 于 2013/4/18 16:03 编辑 www.med126.com/pharm/

对普及佛学文化的思考

   有人说佛学发展到了“末法时代”。从“末法时代”的字面意思看似乎是传法兴衰到了末期,实际上不是此意,末者新生也。在佛学的传播过程中,佛法或说佛理的领悟方面受到诸方面的局限或者限制,比如文字表意与寓意的差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意识形态的变化、传统哲学理念的表述与现代实证科学发展带来的认识观价值观的区别等等结构性的变化都对佛理的理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再要求现代人用十几世纪前或者更为久远的人的认识观去理解诠释古文化的内涵,除专业人员外大多数人是很难做到的,不可能让众多的人都掌握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认知观念,众多的因素造成了现代人对佛学理解的艰难,甚至产生若干歧义和误解。就佛学文化本身而言,除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外,受当时的文化发展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多采用了类比的表述方法和否定之否定的逻辑阐释方法,使得佛学文化和佛理的理解方式、方法等与现代文化产生了众多的区别。

    单纯的就佛理的深刻理解和佛学的普及而言,似乎接近了“末法”。但事实上这正是佛学研究者和传播者深刻反思佛学传播理念、方法、途径等的时机。佛理的诠释和佛法的传播不能再局限于佛经的研究,不能再把眼光仅仅放在佛经中佛理的研究,要把众多的与佛学有关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使佛学文化进一步大众化和现代化,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完善佛学文化的内涵,使深奥的佛学理念等走下神坛,进入寻常百姓家,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解接受佛学文化,使更多的人受益,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

    就中国的诸家文化发展而言,佛文化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果我们的心胸宽阔一些,摒弃门户之见,不拘泥于门派之别,仅就诸家文化、中医学、儒学、易学的内涵和奥义角度去研究,不难看出,道学、中医学、儒学、易学和佛学同出一理,互为补充,互为诠释,互参互证,本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换而言之,道学、中医学和儒学都是佛学,反过来讲,亦如是。这不是对佛学的颠覆,恰恰相反,这正是对佛学的继承与发展,恰恰是佛学理念的实践和应用。从这个角度讲,末者新生也。佛学与道学、中医学、儒学的融合才是佛学的魅力所在和生命力所在。当然,我们还要借鉴现代科技成果来诠释佛学文化,使其更容易被大众认可和接受。


-----------在我理解,佛法是用来指导修行的。如果把佛法当成学问来研究,已失其本意
-----------回复 zlc993 的帖子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在众多的人的认识中,佛学是修行之法,实际上修行之法必须符合于人体生命规律和宇宙自然法则及其运动规律,客观的认识这些有助于理解佛学的真实含义,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指导修行实践。
-----------
ewx359 发表于 2013/4/19 20:00
在我理解,佛法是用来指导修行的。如果把佛法当成学问来研究,已失其本意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在众多的人的认识中,佛学是修行之法,实际上修行之法必须符合于人体生命规律和宇宙自然法则及其运动规律,客观的认识这些有助于理解佛学的真实含义,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指导修行实践
相关文章
 我的退热经验方
 遇车祸左膝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盼治疗方法
 针案二则
 分清泌浊
 心理障碍与中医脉诊!!!
 青苇散(方出《圣惠》卷六十一,名见《普济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