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医方论教程:清暑之剂
来源:清暑之剂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清暑之剂

四味香薷

香薷一两 浓朴(汁炒) 扁豆(炒)五钱 黄连(姜炒)三钱
冷服。

暑湿 三气,初学不能分别,多致错误,今为明白言之。时当夏令,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人处其中。暑上侵而湿下袭,暑为天之气,湿乃地之气,其热之甚者则为 ,此三气之分也。今就暑病门中,先论暑症,虽有冒暑、伤暑中暑、伏暑等名,不过略分轻重,其为阳邪则一也,其因暑而贪凉受风者便是伤风,因暑而食冷受寒者便是伤寒,但与冬月之伤风、伤寒治法不同。因暑伤风,当辛凉表散;因暑伤寒当于www.med126.com/zhuyuan/清解中参用温药,此为正法。四味香薷饮,乃治感冒暑气、阳邪遏抑之剂,即冬月伤风中用桂枝、荆、医学全在线防之例。今人误以香薷为凉药,不论是何暑病,首先用之,殊可怪叹。

清暑益气汤

黄耆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炒)五分 苍术一钱 神曲五分(炒) 陈皮 青皮(麸炒) 甘草(炙) 麦冬 五味子 当归(酒洗) 黄柏(酒炒) 泽泻各二分 升麻一钱 葛根三分
姜枣煎。

清暑益气汤,药味庞杂,补者补而消者消,升者升而泻者泻,将何所适从乎?且主治下,有胸满气促一条,则黄耆、升麻在所当禁。予谓此等症,但须清心养胃,健脾利湿足矣,何必如此小题大做。东垣先生,予最为服膺,惟此等方不敢阿好。

生脉散

人参 麦冬五分 五味子七粒

肝主气,心主血。生脉散养心肺之阴,使气血得以荣养一身;而又有酸敛之品,以收耗散之气,止汗定咳。虚人无外感者,暑月宜之。

六一散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为末,冷水或灯心汤调下。本方加辰砂,名益元散;加薄荷,名鸡苏散;加青黛,名碧玉散

六一散,施之于体壮热盛,浓浓太过之人则可。若体虚气弱者,则寒伤脾而滑伤肾,反致饮食减少,津亏作渴。至益元散、鸡苏散、碧玉散,亦同此例也,不可因夏月而一概混投。

缩脾饮

砂仁 草果(煨去皮) 乌梅 甘草(炙)四两 扁豆(炒研) 干葛二两。

方中辛燥太过,用以健脾去湿则可。若谓清暑、除烦、止渴,吾不谓然。

消暑丸

半夏一斤(醋五斤煮干) 茯苓 甘草 半斤(生用)
姜汁糊丸,勿见生水。热汤下。

消暑丸不治暑而治湿,使湿去而暑亦降,用意甚佳。然必须兼清解之药一、二味为得。

大顺散

干姜杏仁(去皮尖) 甘草等分。

先将甘草用白砂炒,次入姜、杏炒过,去砂,合桂为末。每服二钱。

此即治暑月之伤寒也。因暑伤寒,故但治寒而不治暑。

相关文章
 扫痛丸(《普济方》卷六十八引《经验方》)
 泽兰丸(《济生》卷六。)
 带下汤(《脉症正宗》卷一。)
 水仙属
 咳嗽2个多月,如何治疗啊
 抽薪散(《古今医鉴》卷十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