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叶天士医案精华教程:呕吐
来源:呕吐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呕吐

勉强攻胎,气血受伤,而为寒热,经脉乏气,而为身痛,乃奇经冲任受病,而阳维脉不用事也。内经以阳维为病,苦寒热,维者,一身之网维也。既非外感,羌苏柴葛三阳之药,及芩栀枳朴之属,辛酸继以苦寒,未能中病,胃口屡伤,致汤饮皆哕出无余,大便不通,已经半月,其吐出形色青绿涎沫,显然肝风大动,将胃口翻空,而肠中污水得风,翔如浪决,东西荡漾矣。熄风镇胃,固是定理,但危笃若,此明理以邀天眷耳。

小麦 火麻仁 阿胶 生地 秋石人参 南枣

未病先有耳鸣眩晕,恰值二气之交,是冬藏根蒂未固,春升之气泄越,无以制伏,更属产后,精气未复,又自乳耗血,血去液亏,真阴日损,阳气不交于阴,变化内风,上巅犯窍,冲逆肆横,胃掀吐食,攻肠为泻,袭走脉络,肌肉皆肿,譬如诸门户尽撤,遂致暴风飘漾之状,医者辛酸苦降重坠,不但病未曾理,致阳更泄,阴愈涸,烦则震动即厥,由二气不能自主之义,阅王先生安胃一法,最为卓识,所参拙见,按以两脉,右手涩弱,虚象昭然,左脉空大,按之不实,亦非肝气肝火有余,皆因气味过辛散越,致二气造偏。兹以病因大旨,兼以经义酌方。

人参 茯苓 半夏 白芍粳米

灵枢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变,卫生资格考试网是崩淋泄泻皆脾胃欲败之现症。今汤水下咽,少顷倾囊涌出,岂非胃阳无有,失司纳物乎,奈何业医者,中怀疑惑,但图疲药,待其自安,怕遭毁谤耳,此症一投柔药,浊升填塞,必致胀满,仲景于阳明满实,致慎攻下者,恐以太阴之胀误治耳。今舌微红微渴,皆是津液不肯升扬,脾弱不主,散精四布,世岂有面色如白纸,尚不以阳气为首重也耶。

人参 熟于术甘草 炮姜 茯神 南枣

凡论病,为论体质形色脉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夫肌肉微白属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为多湿多痰,肌疏汗淋,唇舌俱白,干呕胸痞,烦渴引饮,由乎脾胃之阳伤残,邪得僭居于中www.med126.com,留蓄不解,正衰邪炽,试以脉之短涩无神主义之,阳衰邪伏显然,况寒凉不能攻热,清邪便是伤及胃阳之药。今杳不纳谷,大便渐涩。若不急和胃气,无成法可遵,所谓攻入之病,虑虚其阳,参拟一方,仍候明眼采择。

人参 半夏 生于术 枳实 茯苓 生姜

脉濡弱,左胁下久有聚气,纳食酿积于胃脘之中,两三日呕逆吞酸,积物上涌吐出,此皆怫怒动肝,肝木犯胃,胃中阳伤,不能传及小肠,遂变化失司,每七八日,始一更衣,为胃气不主下行故也。法当温胃阳制肝逆,宿病久缠,恐多反复,致成反胃之症。

附子干姜 姜汁 生白芍 淡吴萸 白粳米

寒热邪气扰中,胃阳大伤,酸浊上涌吐出,脘痛如剌,无非阳衰阴浊上僭,致胃气不得下行,高年下元衰惫,必得釜底暖蒸,中宫得以流通,拟用仲景附子泻心汤,通阳之中,原可泄热开导,煎药按法用之。

人参 熟附子 淡干姜 川连 炒半夏 枳实 茯苓

壮年形伟,脉小濡,恶闻秽气,食入呕哕,缘阳气微弱,浊阴类聚,口鼻受污浊异气,为入募原,募原是胃络分布,以上逆而为呕吐,此病理标者,用芳香辟秽扶正气,治本以温上通阳。

藿香 草果丁香 茯苓 浓朴 砂仁广皮 荜茇

少腹属肝,肝厥必犯阳明胃腑,故作痛呕,二年来病患已不知因何起病,医徒见病图治,想肝肾必自内伤为病,久则奇经诸脉交伤,经谓冲脉动,而诸脉交动也。议温通柔润剂,从下焦虚损主治。

苁蓉干 茯苓 当归 杞子 炒沙苑 肉桂

知饥能纳,忽有气冲,涎沫上涌,脘中格拒,不堪容物,内经谓肝病吐涎沫。

丹溪云:上升之气,自肝而出,木火上凌,柔金受克,咳呛日加,治以养金制木,使土宫无戕贼之祸,滋水制火,令金脏得清化之权,此皆老年积劳致伤,岂攻病可效。

苏子 麦冬 枇杷杏仁沙参 桑叶 丹皮 降香 竹沥

相关文章
 迟脉(阴)
 倪师母给大家的公开信
 澳洲蜱媒斑点热
 经腑殊方
 甘草芍药汤(《千金翼》卷八)
 论治篇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