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黄煌教授医话:我的大学(七)——初到南京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大门并不气派,但进门后两排参天的法国梧桐给人带来一片清凉。对着大门的是主楼,三层,青砖白缝,楼前是密密的大冬青。大门左边是图书馆,右边则是实验楼。两栋都是三层的小洋楼。校园人不多,宁静而安详,这就是我对南京中医学院的第一印象。

      1979年9月,我考上了南京中医学首届研究生。据说是300多人报考,取了20人。曾任校长的项平,现在担任博士生导师的顾武军、杨进、金实、陈文垲、汪受传、李玉堂、熊宁宁、梅晓云教授等,还有现在全国知名的以岭药业的总裁吴以岭、寓居荷兰行医的江扬清、定居美国的赵耕先和李道舫、浙江省名中医林真寿、江苏省名中医周光等,均是当年的同学。那时候,同学们学习非常刻苦。我和吴以岭一屋,他很少其他爱好,每天就是读书,而且必定要开着收音机读。林真寿则不然,一早起床,到操场上打太极拳,然后或是看书,或是背《伤寒论》———整篇条文烂熟于心,也是真功夫。

    1979年的文化生活依然贫乏。学校给我们配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成为大家的最爱。每天散步回来,就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那家伙是匈牙利制造,质量极差,不久就不亮了。修理不容易,要几个同学一起抬到大行宫,修了不多时,又坏了,再去修。那家伙特笨重,每次都给它折腾得气喘吁吁。那时的磁带录音机有现在的电脑主机那么大小,两个磁带盘,经常卡带,不过,当时也算是高档学习用品了,还由专人负责。
      研究生第一年集中学习四部经典,还开设专家讲座以及自然辩证法等课程,担任主讲的是当时学校实力很强的教授。陈亦人教授清瘦,戴一副近视眼镜,平时不苟言笑,上课非常认真,一口苏北话听似平淡,但把《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精神深深地印刻在你的脑海中。孟澍江教授面宽体胖,中山装笔挺,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讲温病,思路十分流畅,内容切合临床,一口高邮方言,声音洪亮,如同王少堂说评书;板书如同书法作品,十分飘逸。讲《金匮》的张谷才教授,瘦高个,高额骨,眼突有精神,修顶,头发已经全白,讲的是如皋方言。他上课没有备课笔记本,而是几张卡片,但滔滔不绝, 讲到动情处,常引起大家的一阵笑声。他讲《金匮》不死抠条文,更多是讲自己的临床经验,很有个性。沈凤阁教授讲《温热论》,条分缕析,十分细腻。王自强教授身材修长,讲话声音不大,很谦和,大约是镇江地方口音,讲授《内经》慢条斯理,但条理分明,就如叶落后的枝条。王众老师讲逻辑学最为投入,板书多而急,擦黑板来不及,干脆用袖管,一堂课下来,衣服上黑白分明。任殿雷老师毕业于厦门大学,但好像讲的不是闽南话,有湖南湖北腔调,不易听懂,其音调偏高,有金属声。他所讲《自然辩证法》内容很广,我很佩服他的知识面。黄剑朋老师讲《医古文》,常常口若悬河,中气很足。最有意思的是唐玉虬教授,头发稀疏,矮矮的个子,是位慈祥的老者。他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讲《黄帝内经》中“被服章”三字,他考证的结果就是古时官服前面的图案,尽管大家有点不解其意,但被老先生执着的精神所折服。吴考磐教授讲座的内容是说《黄帝内经》早已散佚,现今可见的《素问》和《灵枢》两书不是古代的《内经》。所说有道理。吴教授一口海门方言,全口假牙咯咯作响,口齿更不清楚。但讲课很认真,讲到得意处,会自己笑起来。我家乡话与海门话同属吴语系,所以,听得津津有味,而几位来自北方的同学则连连摇头,说根本不知道吴老说的是啥,真是可惜!
      班主任是研究生科科长俞靓奋老师,一位肤色白净,气质很好的知识女性。她曾在省级机关工作过,但思想开明,毫无官气。她经常来宿舍看望大家。有次我在偷偷听邓丽君的磁带,不知道俞老师进来,心里忐忑不安,不料她竟然也坐下来一起听《何日君再来》,并聊起邓丽君唱腔的特点来。那时俞老师不仅管学习,还管思想政治工作及计划生育。有次寒假前,俞老师召集我们谈寒假注意事项,记得她一本正经地说要搞好计划生育,说得那些已经结婚的同学脸都红了。

      图书馆是校园中最雅致的建筑,大门台阶旁是两棵大铁树,“图书馆”三字据说是著名书画家胡小石的手迹。图书馆中的报刊阅览室在一楼,是我们晚饭后常去的地方,我最喜欢《新华文摘》,我读,有时还摘抄一些好的句子。古籍部在三楼,一般人无法进去。里面的线装书真多,书架放得满满的,人在里面转身也不方便。我在里面读了徐灵胎、喻嘉言、尤在泾等许多大家的书,也读了叶天士、王孟英等的医案。当年坐在图书馆古籍部那种静谧沉潜的心境,至今依然令我向往。
[ 此贴被黄煌在2008-07-05 21:51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yaoshi/]

-------------------
真羡慕啊!想问一下,可以自费去去进修吗?

-------------------
难道沪上名医皆入江宁

-------------------
现在上学,还有谁人来教我们经典啊,真是羡慕黄老师的时代,我们生不逢时啊

-------------------
静下心来学习中医的人,不多了,能在这个论坛上吸收营养的人,将来可能都是大师级的拉。

-------------------
好有氛围的研究生生涯,好充实的人生,体现了一个真谛:投入方有产出,爱拼才会赢呀。

-------------------
现在没了这样的环境了吧!!

-------------------
知识分子聚集的氛围,羡慕

-------------------
我上大学没有这么多好老师啊

-------------------
地灵人杰,大师的环境培养大师啊!

-------------------
当年的老照片:与研究生同学摄于1981年,地点南京白鹭洲公园。左起:赵耕先、项平、杨进、顾武军、李铁君、黄煌。

-------------------
引用第1楼王继承于2008-06-30 15:49发表的  :
真羡慕啊!想问一下,可以自费去去进修吗?

谢谢!到学校进修可以与我校人事处联系。

-------------------
谢谢老师!

-------------------
看到我们学校有这么多好老师,感到欣慰啊!

-------------------
黄老师所说的这么多的名家,是多么得让人神望……
黄老师也一样的令人神往,
但我层次太低,只能靠努力来实现,希望将来能够见老师一面~

-------------------
首届,首届,第一也

-------------------
黄老师那时就和那么多名家近距离交流,太羡慕了!不知道我升到研究生院的时候能不能和黄老师一样

-------------------
黄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真的很敬佩黄师   

-------------------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懂一点中医 才对得起祖先血脉之情

-------------------
终于从临床实践走进理论的象牙塔了,期待下一部。。。

-------------------
现在的中医已经不行了啊
看病只能着找老中医看了

-------------------
黄煌:谢谢!到学校进修可以与我校人事处联系。?(2008-07-19 06:26)?700)this.width=700;" >

老校区去过2次,黄煌老师见过三面。对母校了解太少啊!希望能重回母校!重新学习方证!

-------------------
现在远没有这种感觉

-------------------
黄师读研时学校还注重中医经典著作,还有许许多多学验俱富的前辈,我们读研时这些前辈已逝!学习内容上更多的是西医内容,统计、英语、医学英语、老鼠子实验不断等等,独独中医经典不见加强,这是什么中医教学!?与黄师当时不可同日而语!中医之殇,丝毫不奇怪!!
相关文章
 脉络伤肺
 舌诊观察方法
 【转贴】慈爱宽仁的郑板桥
 理苓汤(《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姜藕饮(《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扶正解表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