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黄煌教授医话:妻子的哮喘与大柴胡汤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 ? ? ? 我妻子患有支气管哮喘,前年曾大发。上周感冒又引发咳喘,胸闷痰堵,非常痛苦。按之两胁疼痛,不敢多吃,唯恐饱食后胀闷。其痰黄而粘,量不少。察其舌暗红边有瘀斑,是痰郁在内,肌体供氧不足,解痉平喘化痰是关键。我以大柴胡汤加连翘山栀,方中柴胡用20克、枳壳枳实各用10克,赤芍白芍各用10克,并令泡服自制排痰散,当茶不拘时服,服药当天痰即减,且易吐,气趋平缓,而大便不泻。三天后基本无咳喘,但尚有白痰。再服原方,觉甚苦,大便不成形,日数次。她年轻时曾患心肌炎,肤白唇暗淡,以前咳喘发作常用桂枝汤加味,而不能用麻黄,此次虽有变化,但基本体质未变,便停大柴胡汤,为其煎服枣浓汤送服排痰散,次日即诸症悉除。

? ? 此案提示,第一,大柴胡汤不仅仅是用于治疗胰胆疾病,还可以用于哮喘,其解痉平喘的功效值得重视;第二,中病即止,有是证用是方,无是证即停是方。用大柴胡汤是治疗咳喘,而非调理体质。

-------------------
黄老师,请教您的排痰散解痉用的是白芍吗,如果病人感觉有胸闷,还能用吗?

-------------------
是白芍,哮喘病人的胸闷是可以用的。小青龙汤中也有芍药。后世有用芍药甘草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报道。

-------------------
请问排谈散,由哪些药组成?谢谢告之.

-------------------
枳壳,白芍。桔梗

-------------------
        前天复习《伤寒论》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此案予大柴胡汤后出现大便不成形,日数次,但停用大柴胡后,大便正常,似乎使用芍药未必不可。

-------------------
排痰散是好方。

-------------------
请教黄教授:舌暗红边有瘀斑
但为什么没合用桂枝茯苓丸呀?

-------------------
又一次深刻体会了病证人三者的关系。体质固然会和病有关,但有时候病急的时候要据病来下药,不能总是据人下药,特别是急性病。

-------------------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书中有此论述

-------------------
胡希恕<经方传灯>有类似病案.

-------------------
引用第5楼zillion于2008-01-11 20:16发表的  :
? ? ? ? 前天复习《伤寒论》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此案予大柴胡汤后出现大便不成形,日数次,但停用大柴胡后,大便正常,似乎使用芍药未必不可。

我认为不是因为胸满这个单纯的症状而去白芍的,而是下之后又腹虚又气上冲厉害(这里的胸满应该表达的是气上冲的厉害)才不用白芍的,因为白芍用于腹部实,又能制桂姜下达(治上冲)之性。

-------------------
老师经验非常宝贵!日本人这方面的报道不少,胡希恕老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哮喘的经验,似乎借鉴于<<皇汗医学>,后学应该引起注意!

-------------------
中药西用,高!实在是高!  

-------------------
排痰撒是 黄老师的 经方第一方

-------------------
黄老师,这里哮喘使用大柴胡汤不需要有口苦,便秘的症状吗?

-------------------
不需要见口苦,但有腹胀、胸闷、大便不畅等。

-------------------
黄老师,最近我发现凡哮喘患者,不管年龄大小,几乎都言剑突下不适,非涨非痛,时诉心跳,于是呼吸科医生均查心电图、心超、心肌酶谱甚至心脏CT,结果均为阴性,当然在抗生素、解痉、化痰的西医治疗下咳嗽、气急有改善,但剑突下不适有的依然存在,于是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于是出院。来中医科求诊,发现他们睡眠有不同程度的差,于是与八味解郁汤合枣仁汤治疗,剑突下不适消失,再用柴朴汤、半夏厚朴汤等治疗。所以在治疗哮喘病人时要兼顾调肝气养心安神。我觉得排脓散(排痰散)亦是调肝肺之气。

-------------------
很过瘾的案例

-------------------
黄教授出手果然不凡,学习了。

-------------------
引用第17楼jszyxby于2008-12-10 22:33发表的  :
最近我发现凡哮喘患者,不管年龄大小,几乎都言剑突下不适,非涨非痛


剑突下不适,是用力呼吸所引起的胸部软组织受伤所致。本人以前发哮喘缓解后,不适也是要持续很久的。

-------------------
黄老师,我两个月前感冒后就一直咳嗽,胸口憋闷感觉有痰,又咳不出来,因为我家有人患过气管炎,我这样症状是吗

-------------------
可以去呼吸科排除一下是否是哮喘。

-------------------
把排痰散一起煎了喝效果一样吗?

-------------------
可否用小青龙汤

-------------------
教授提到不用麻黄,是因为什么呢?前些日子遇一哮喘病人,急喘难耐,用一剂麻黄附子细辛汤,马上缓解,但胃很难受,后用附子理中加味善后。不知是否有误。

-------------------
支气管哮喘中药无法断根吗?

-------------------
黄教授您好:有位71岁的老人女,患气喘咳嗽有多年,最近发了比较厉害,我给麻杏石甘汤不知可以否。病人痰不多是黄颜色的,大便硬,嘴巴干。

-------------------
这是排痰散还是排脓散哦?

-------------------
无法判断。据我的经验,老妇人的咳喘,用大柴胡汤的机会比较多。

-------------------
下边呢

-------------------
我妈妈更年期的时候落下了哮喘, 现在65岁了, 每当季节更替时很容易复发, 吃了凉性的东西或闻到香水味也容易发作, 发作时张口抬肩,短气,严重时有哮鸣音不能平躺, 有时含一些西洋参人参会缓解, 她体型偏胖, 上腹部很圆, 她舌质胖嫩, 舌底颜色偏暗紫, 另外下肢有静脉曲张, 平常精神挺好, 发作时则很疲倦.

我看她那么胖, 可能是有痰饮加上气虚吧, 但她说完全没有痰, 所以我想不通怎么回事,刚刚自学中医,不敢乱开方子, 所以当地找了个挺有名的医生开了方子, 服用过没什么效果, 反而睡不好.而且舌苔变干, 所以也没有再吃了, 不知她到底适合什么样的方子呢? 各位老师能帮分析一下吗, 多谢啦!

另外这种哮喘病不能断根吗? 或者缓解期可以有什么中成药长期服用的呢? 我妈很不愿意服汤药,怕麻烦, 或者有什么药可以做成散剂也挺方便.

下面是那个医生开的方子:
细辛6 麻黄6 炙甘草3 干姜6 附子6 黄芪10 桂枝6 杏仁10 半夏:6 党参12 麦冬10 白术10 五味子6 大枣两枚.

-------------------
“唯恐饱食后胀闷”似可视为机体的大柴胡证暗示,再将胸胁闷痛、痰黄视为主证,则大柴胡汤证具,也许可以这样理解?

-------------------
zhaox0609:“唯恐饱食后胀闷”似可视为机体的大柴胡证暗示,再将胸胁闷痛、痰黄视为主证,则大柴胡汤证具,也许可以这样理解??(2012-06-21 09:54)?700)this.width=700;" >

可以这样理解。

-------------------
你好!黄老师,我母亲今年58岁患有支气管炎哮喘多年,发病时以喘为主,眼眶发红,浑身无力喜睡,后背还感到酸痛,痰很少一般是白痰,腹胀,无法平卧睡觉,症状和21楼有很多相似之处,之前不发病时每天吃一次博利康尼,发病都是打点滴,近期发病越来越平凡,我想找您医治
每周一全天:江苏省中医院名医堂(预约咨询 025-86556655 )但电话一直忙如何能预约到?

记得去年您来过泰州但时间比较匆忙机会错过。
我们是江苏泰州患者。

-------------------
学习了

-------------------
每次上来都有新的收获,学习了,谢谢黄教授!

-------------------
如果真是哮喘,那么就要规范治疗。可以参考施焕中博士的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2ea2b0102e2hs.html,他的博客写的很好,我篇篇皆读。

-------------------
哈哈。楼上给连接了,我也给一个。施博士真是条汉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2ea2b0100j12l.html
激扬文字,笑傲江湖!

-------------------
jszyxby 所指出的情况 很有意义


-------------------
谢谢黄老师!

-------------------
黄老师,如果患者体型胖壮,咳嗽,喘,咳白色稀痰,心下按压疼痛,大便不畅,可以用大柴胡汤吗,谢谢

-------------------
受益匪浅。学习了。

-------------------
369syj:黄老师,如果患者体型胖壮,咳嗽,喘,咳白色稀痰,心下按压疼痛,大便不畅,可以用大柴胡汤吗,谢谢?(2012-12-29 20:36)?700)this.width=700;" >

当然可以。
相关文章
 头面红疖及软疖
 紧急求助!小儿咳嗽,老师帮忙看看这个药方
 刘沅六十以后连生八子
 白蒺藜丸(《圣惠》卷四十四)
 
 刺胞动物门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