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黄煌教授临证病案:201214案:黄煌教授调治肥人虹膜炎案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浮肿舌胖五苓散右侧眼红下肢红痛为胆火不降建有淤血用核承气汤

-------------------
桃核承气汤+桑菊

-------------------
胖-----湿重,右为阴,且目赤火上炎-----不需要真武汤中的附子。中焦水湿影响枢机升降,目赤,口苦---柴胡当用,四逆散优于小柴胡(只有少阳无阳明证,不用大柴胡);诸多水湿---所以用五苓散;项背僵紧---葛根汤。所以我选:四逆散,五苓散,葛根汤(是否也可以作散剂?)。(诸方合后,桂枝量变大了,而且芍药甘草也变多,相当于有了芍药甘草汤,对腿的问题可以解决。)

-------------------
防风通圣散合泽泻汤。

-------------------
柴苓汤

-------------------
“以我目前有限的认识,我那个病人吃再多药都是无效的!我不相信药物可以改变局部病变的解剖结构,其复位针刀治疗效果显著,不受苦口之罪,何乐不为…我爱中医(内科),我更在乎临床疗效!中医外科或外治法也很需要宏扬的… ”说得很好,没中疗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要敢于正视。

-------------------
葛根汤加白芍

-------------------
四逆散合五苓散加车前子.合附子泻心汤

-------------------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加葛根、大黄吴萸

-------------------
大柴胡五苓散桂枝茯苓丸加葛根

-------------------
目赤口苦是里热项背紧表证越婢加术汤

-------------------
真武汤加葛根汤加大的那一味应该是木瓜,鄙人初学,望多指教

-------------------
水饮互结。葛根汤加五苓散。

-------------------
中医外科值得重视,娄绍昆老中医的医话就提到这一点。

-------------------
此案受用了,是一个经典的通调整体以治局部的案例,赞!!!

-------------------
李小荣:处方1:桂枝20g 肉桂10g 白术30g 茯苓30g 猪苓30g 泽泻40g 葛根60g 怀牛膝30g,
温服,日分3次服,忌食生冷、过分鲜甜的如浓汤、味精等。??10剂。
处方2: 车前子30 炒微黄,泡水服。
.......?(2012-06-01 16:06)?700)this.width=700;" >

辩证为:太阳少阳太阴氺饮血瘀  处方柴胡桂枝干汤合五苓散合当归芍药散
见黄师的处方不能理解辨的是什么证,以方来测证的话可以明知,真希望黄师能将其辩证思维写出这样好供大家学习。。。。。。。

-------------------
zyd0114:五苓散加车前子`````?(2012-05-04 12:45)?700)this.width=700;" >

希望给出分析思路,谢谢

-------------------
五苓散和葛根汤和桂枝茯苓丸,加大葛根的量。

-------------------
葛根汤合五苓散,酌情加大柴胡!

-------------------
这个医案很多朋友都开出了五苓散,
1、这种体质的病人临床上非常常见;
2、经方方证的规范当前既有迫切的必要,也有广阔的前景~

-------------------
牡丹皮15 生地黄12,栀子10白蒺10柴胡10蔓荆子10川牛膝12黄芩葛根12赤芍药10车前子20泽泻10猪茯苓15夏枯草10 僵蚕10

-------------------
四逆散和当归赤小豆和苓桂术甘

-------------------
葛根汤合小柴胡汤加川穹,蝉衣

-------------------
黎氏医馆:甘草泻心汤合五苓散合葛根汤?(2012-05-04 18:14)?700)this.width=700;" >

赞同黎老师处方!此人身胖腹翩,虽然大便无改变,但仍是甘草泻心汤体。甘草泻心汤加赤小豆(浸泡生小芽后晒干用)合五苓散、葛根,再佐一些活血化瘀药。

-------------------
防已黄芪汤合赤小豆当归散

-------------------
谢谢,呵呵,一直学习了
相关文章
 夏枯草
 求解:为什么隔一段时间鼻孔里或牙龈上就长
 巨细胞间质性肺炎
 诸热门
 芍药汤(《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理中快斑汤(《片玉痘疹》卷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