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危急难重症与经方:两则案例的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案一:
   贾某,男,58岁
   私营企业家,日理千机,压力颇大。素有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最为困扰的是“慢性咽炎”,咽喉干燥,如有痰阻,时时清嗓。患者形体矮胖,属半夏黄芪间夹体质。曾经服用过八味除烦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半夏厚朴汤合温胆汤等。一年前,行心脏支架术,术后咽部不适似乎更为明显,伴胸闷。为此,曾经住院治疗,被认为是“心源性咽部不适、胸闷”,经治疗,无效,又有专家认为是“颈椎源性”,治疗,也无效。
1月4日来我门诊,远远就听见高调的、干性的、高频率的清喉声。自述咽干,黏痰感,伴胸闷、心烦,口虽干,但不欲饮,二便调顺。舌体偏胖,质淡红,苔白厚质润。
  《金匮》云: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予麦门冬汤
麦冬60  半夏10  甘草6  党参10
 自加大枣粳米适量   予3剂
   复诊时,咽部不适竟见大好,自述“嗓子里有的一种从来没有的舒服感,感觉嗓子里的痰活动了”,胸闷依然如故,于是,合入小剂半夏厚朴汤
   麦冬60  半夏10  甘草6  党参10  
   厚朴10  苏梗10  茯苓10
  自加大枣、粳米
一直服用至今,今日复诊,咽部不适、胸闷基本缓解。
   案二:
   郭某,女,78岁   13年1月29日初诊
   肺部感染,住院治疗后
   近40余天进食极少,每天仅靠一点稀粥维持。
   来诊时,由其子女搀扶下车,不能坐立,只能趴伏于诊桌旁边。形体羸瘦,面色黄暗,两目神气尚存,口唇偏暗。语声低微,气浮于上,但语音清晰。时时咳嗽,咳声低微,痰声漉漉,不易咯出。
   口干,不欲饮,勉强喝水之后,则胃脘不适,不欲食,勉强进食,亦觉胃脘不适。大便多日一行,偏干,小便短少,色偏黄。腹诊,有广泛触压不适,以心下、两胁、脐周明显。四肢皮肤粗糙脱屑,犹如鳞甲,下肢轻浮肿。
   舌质深红,苔黄褐厚糙,舌尖部无苔,无苔处干瘪光亮,舌底静脉明显迂曲,脉细数无力。
   肺部听诊散在多量干湿罗音,
   患者素有慢支,平日多郁怒。
   处方:
柴胡15  大黄9   枳壳15  枳实15
黄芩12  半夏12  白芍30  桂枝12
茯苓15  仁12  丹皮12  厚朴15
苏梗15  生15  大枣15
   予一剂  一天分6次服
   上方共服用3剂,服至第二剂时排便一次,为多量干稀间夹便,颜色黑,臭气熏天,嘱查大便常规,未见潜血等异常,服至第3剂药,一日排两次稀软便,此时,舌质变红,干瘪处已饱满,苔变淡黄,质润,脉象较前和缓,所有不适大为减轻。之后,病入坦途。
   今日来诊时,已能从四楼家中搀扶走下。
   思考:
   案一,主诉是咽喉不利、胸闷不适,体质为半夏、黄芪间夹体质,但从《金匮》的“病”入手,没参考舌象、脉象,以麦门冬汤取得阶段性的、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案二,形体虚羸,病情虚实间夹,邪实而正虚,攻实恐虚不胜,补虚怕邪更炽,确是让人举棋不定的病情。
   可见,“方、病、人”之间的关系是错综的,“辨方、辨病、辨人”,其间规律值得的探索,同时,临床之时,何时“治病”、何时“调体”、何时“调体以治病”、何时“调体治病并举”等,值得深思。
   您是如何认识?不妨探讨。


-------------------
请教楼主能不能从脉诊上加以区别,如案二只讲脉细数,六部都是如此吗?右关尺,左尺脉是否比其他脉弦紧有力?

-------------------
liuxvxian:请教楼主能不能从脉诊上加以区别,如案二只讲脉细数,六部都是如此吗?右关尺,左尺脉是否比其他脉弦紧有力??(2013-02-17 15:14)?700)this.width=700;" >

因患者病情不寻常,当时特地注意患者脉象了:双脉细数无力,六部皆此。

-------------------
好案!希望论坛多一些这样的病案。

-------------------
楼主的医案很好,案1如果按我的思维可能会用黄连温胆汤。然而病人虽然体质和舌象虽然不支持用滋补的麦门冬汤,但是效果却是最好,楼主用方依据是什么?单纯的方证?

我临床上也碰到过很多这种情况,有一次一个心悸的病人,体胖,舌大苔厚腻,用了清热燥湿剂越来越重,最后没办法,试用了滋阴为主的肾气汤,竟然见奇效,苔腻下,脉象平和。现在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
后学以为:经方在验!有是证用是方有是效。本来辩证是辩证据,一个个症状一个个具象而已。后人妄测成了辨证论治,成了一个个理论证型。一说理论反而更远了些矣。何必纠缠于那些空洞的、乏味的学说呢?我之浅见不知当否?
有问兄台,恳请赐教!经方典籍言简意赅,是以抓主要矛盾也?只辨三字“方、证、人”证确效宏。所异者,是以治学、治法亦有别。所同者,治病务求其本,大道至简耳。现在的中医把"辨病诊断"和"辨证论治"持为临床两大法宝,亦是普遍法则。但"辨病"与"辨证"尚存在不少问题?“调体以治病”又比治病更难?最难的就是坚持服药了,谁知道这药服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调体治病并举”是把眼光放在致病根源上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来保持身体健康此是大课题、大工程矣。治病相对简单些,可见立效。病家易于接受。假若一个方子不对还可以换换方子,实在不行可另请高明啊!窃以为:何必舍简驾繁?思之一刻钟,有待商榷吧?言语不恭处尚希见谅!

-------------------
学习收藏
相关文章
 2013年3月11日晚8:30接诊脑胶质瘤--连续治
 平胃汤
 ★徽医的第一复方四物汤治内妇儿外各科134
 胡适的三个主义(节要)
 慢性前列腺炎和支原体感染应该怎么灸?
 承气丸(《圣惠》卷十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