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读书社:《伤寒点点金》中对外感病治疗的论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清碧学士杜先生撰视舌法著
伤寒热病,传经之邪比杂病不同,必须以脉与证并舌三者并看,其表里汗下之治方免无差,不误人命。且如脉者,血之府,属阴,人初得病之时,邪与正气相抟未衰,脉必滑数有力也。病久热甚气衰,脉必微细无力。方数甚也,只可养阴退阳,此识脉之妙也。又如证者,初病有恶寒发热,后必有渴水燥热之类,或有逆厥而利者,此热证传经之邪也,始终热证,热实无寒也,故伤寒为病,初头疼,必无发热而恶寒渴水之证,一病便有逆厥泄利。但恶寒而无发热,此寒证也,且此识证之妙也。如舌本者,心之官也,窍于舌,心属火,主热,象离明,人得病,初在表则舌自红而无白胎等色,表邪入于半表半里之间,其舌色变为白胎而滑见矣,切不可不明表证。故邪传于里未罢则舌必见黄色胎,邪乃已入于胃,急宜下之,胎黄自去而疾安矣。到此,医之不依次,误用汤丸,失于迟下其胎必黑,变证蜂也,此为难治。若见舌胎如漆黑之光者,十死一生,此心火自炎与邪热二火相乘,热则兼水之变化,此热极兼化水相,故色从黑而应水色化也。若乃藏府皆受,邪毒日深,为证必作热病,虽宜下之乃去胃中之食热,若不下之,迟深,其热散其络入藏之中,已不及矣,故必死矣。譬如火之自炎,初则红火,惟一过薪,皆为黑色炭矣,此正谓亢则害,承乃制也。今以撰十二舌明著,犹恐未尽诸证,后撰二十四舌,共三十六图,并方治法列于左,则医之推源寻流,实可决死生之妙也。时
至政元年一阳月吉日书识

-------------------
学习了

-------------------

-------------------

-------------------
相关文章
 候痈疽色法第三
 麦门冬散(《圣惠》卷八十三。)
 二、化学元素中文外中称对照表
 毒副作用解
 请教 关于 仲圣 某些没有注明 炮制 的药物
 请教有关伤寒论里的白酒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