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中西汇通:洪钧医话——什么是气病?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什么是气病?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指南总论说:”
论一切气证:皆由忧戚中或盛怒中动伤真气,致阴阳不合,结气于胸膈之间,雍滞不快,饮食不下,遂成膈噎之疾,可与匀气散、五膈宽中散、沉香降气汤、分气紫苏饮、七气汤、嘉禾散、小降气汤之类。
据此,《局方》时代的一切气证首先指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今所谓食管癌和食后饱胀不下的上消化道疾病。
“指南”“论诸气证候”接着论述的是:“气虚肿满”、“干湿脚气”、“小肠气疾”和“癥积气块”。
总之,宋代人关于“气”的概念很不清楚。“指南”只是把凡是有“气”字的证都放到了一起。实际上气的概念各不相同。

至今影响较大的古人见解是程国彭所说:杂证主治四字论。
他说:
杂证主治四字者,气、血、痰、瘀也。丹溪治法,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瘀用越鞠丸,参差互用,各尽其妙。薛立斋从而广之,气用补中而参以八味,益气之源也。血或四物,而参以六味,装水之主也。痰用二陈而兼以六君,补脾土以胜湿,治痰之本也。瘀用越鞠,而兼以逍遥,所谓以一方治木郁,而主郁皆解也。用药之妙,愈见精微。以愚论之:气虚者,宜四君辈;而气实者,则香苏、平胃之类可用也。血虚者,宜四物辈;而血实者则手拈、失笑之类可用也。寻常之痰,可用二陈辈,而顽痰胶固,致生怪证者,自非滚痰丸之类不济也。些小之郁,可用越鞠、逍遥辈,而五郁相混,以致腹肿满,二便不通者,自非神佑、承气之类弗济也。

这是至今中医遵循的大体原则。从古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不断进步,但始终不是很清楚——气血痰瘀都不是很清楚。
在我看来,《医学心悟》的总结不是很好。
气病尤其不清楚。
比如,“郁”和“气”并列,就说不通,因为“郁”正是气郁。
换言之,“气”病只包括虚实,不包括郁结逆脱——逻辑缺陷很明显。
旧著《中西医结合二十讲》中,有专门一讲论“气血和气血辨证”,自觉还是不够简单明了。
今再把这个问题提出,欢迎讨论,特别是关于如何理解“气”病或气证。
相关文章
 神仙少卧益力方(《圣惠》卷九十四。)
 皮炎能用艾灸的方法治疗吗
 琥珀抱龙丸(《准绳·幼科》卷二。)
 黄连煎(《圣济总录》卷一○三。)
 请问桑葵子是什么药?
 太原市面出现“中药汤面”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