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中西汇通:洪钧医案——脑缺血眩晕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引用第3楼zure于2008-01-13 01:00发表的  :
非常希望看到《伤寒论新解》一书!
赵先生此文颇有新意,但在下以为说得尚不够透彻。比如《伤寒论》这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赵先生认为”莫非下之后复攻痞,渴而口燥,而太阳、阳明有停饮?“,但是,如果不是因为有停饮,那这种”心下痞“是什么原因?如果是下后津亏胃虚致痞,何以用泻心汤不效?如果五苓散的作用在这里仅仅是”补津血“,那为何又不加粳米人参等物,渴欲饮水,口干舌燥,为何又不用白虎加人参汤呢?请解惑


其实,此条很清楚。
一般说来,下之后的心下痞,没有使用泻心汤的道理。
正泻心汤,完全不是为了下后津亏胃虚致痞。
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就是伤津——意思完全等与脱水
即便常人,让他一天不饮水,特别是夏天,必然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
这时最好的办法是让他饮水。
另请注意,补津血不是总要使用人参(不能说粳米补津血,尽管不是一点也没有)等。
此证最需要的是“水”——故要多饮暖水。
当然今天治此证,也可以加上人参、五味子等。
至于白虎加人参汤则完全不宜于此证——只有口渴,却没有大热、大汗、脉洪大。

-------------------
按:操作失误,请删去。

-------------------
请接着看下文。

-------------------
脑缺血眩晕

李SW,男,41岁,威县吴王母村人,2008年1月12日初诊。
近半年来常头晕、头翁响,严重时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如饮酒大醉。近2月来约每周严重发作一次。发作与劳累有关。曾经多方检查化验——包括脑CT,无明显异常。中西药物基本上一直使用,日渐加重。不发作时饮食可,但睡眠不佳,自觉脑子乱。二便可。双耳听力可。体消瘦,神倦,面色青黄。脉大略数,舌淡甚苔白。血压120/80mmHg。
处理如下:
党参15黄芪20陈皮20茯苓10半夏8苍术6五味子10桂枝20附子8当归10白芍15川芎10生30甘草5。水煎日一付。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
逍遥丸6克日2次
按:眩晕分耳源性和小脑性。该患者的眩晕显然不是耳源性的。
自中医看,此证属虚无疑。他的眩晕不是肝阳上亢,而是清阳不升——即脑缺血的结果。
病因是患者劳累过度。
他是一个架子工,体质不很强壮,却长年努力在高空作业。加之工作时间很长,难免虚损。他的舌淡甚,也是气血大虚且清阳不升的征兆。
上方的治则是:补气温中、理气升阳。
可以断定疗效很好。
西医治此证,疗效不好。
相关文章
 柴胡汤(《普济方》卷二六一。)
 外阴溃疡
 凉膈散
 承淡安:伤寒论科学化新注 下載
 外科精要 痈疽脉症 上课笔记
 关于《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的要旨理解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