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的四种方法》
在大自然中,温度与湿度,是影响动植物生存的重要因素。一种动物或植物,转移到另一个气候条件不同的地方之后,就可能难以适应,甚至无法生存。气候反差越大,生存概率越低。人体的内环境也是如此,湿气也是影响内在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体内的湿气有两种:阳虚则寒。阳虚有湿者,湿从寒化,名为寒湿,其症多见于舌淡苔白小便清,治当温阳化湿;阴虚则热。阴虚有湿者,湿从热化,名为湿热,其症多见于舌红苔黄小便黄,且尿骚味重,治当清热利湿。寒湿与湿热性质不同,治法也存在一定差异。
薏米仁、
赤小豆煮粥,是网上流传极广的祛湿气的食疗方,有的人服后有效,有的人服后效果不明显,甚至胃中
嘈杂,为什么呢?因为,相对而言,薏
米仁、赤小豆更适合于湿热,而不宜久用于寒湿体质。
其实,除了温阳化湿、清热利湿之外,化湿的方法还有多种,现分述如下:
1、健脾燥湿:脾主运化。饮食入胃,首先由胃将其消磨溶解,而后,由脾阳将其腐熟,并将水谷精微输送到人体其他脏腑器官进行更深层次的吸收利用。如果脾虚,运化功能低下,或者暴饮暴食,饮食超出了脾的运化能力,则水谷运化无力而水湿内滞,此谓之脾虚生湿,治当健脾燥湿,
香砂六君丸为其代表方剂。
2、利水渗湿:江河之水,蒸腾上升,则化为云雾。水,凝聚而有形;湿,弥漫而无形。二者同出一源,互根互化。绝其水源,则湿气迹消,因此,利水亦可化湿。所用之药大多性质比较平和,如:
茯苓、
猪苓、
泽泻、
滑石、薏米、
瞿麦、
扁蓄、
茵陈、
玉米须、赤小豆等。八正散、
三仁汤等即属此类治法。
3、芳香化湿:由于体质上寒热的不同以及湿气存在程度上的差异,有时,湿气表现得粘滞胶着,这时,用一般的利水渗湿药,效果不大理想,当用芳香化湿法。芳香之品,其性清扬、通透、发散,能破湿浊粘稠之性,故能取效。药用
藿香、
佩兰、
苍术、
砂仁、
豆蔻、
草果等。正气.html" target="_blank" >
藿香正气丸、苍术平
胃散等为其代表方剂。
4、祛风胜湿:梅雨季节,湿气潮润,衣物容易发霉,这时,如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将衣物放到通风处晾晒,则可消除湿气。风吹雾散,祛风之药,可以胜湿,情同此理。湿气弥散游走之时,当用祛风胜湿之法。
羌活胜湿汤即属此类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