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侣山堂 > 中医书籍 > 正文
医宗金鉴:同伤寒十二证

<<医宗金鉴>>目录

字体:

冬温 寒疫 瘟疫2。春温夏热秋清凉,冬气冷冽令之常,伤之四时皆正病,非时有气疫为殃。应冷反温冬温病,应温反冷寒疫伤,瘟疫长幼相传染,须识岁气汗攻良。

【注】冬病伤寒,春病伤风,夏病暑病,秋病疟疾,皆四时正令之常病也。若春应暖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疫为殃也。冬应冷反温而病伤寒者,名曰冬温。春应温反寒而病伤寒者,名曰寒疫。若一时之气不正,长幼皆病,互相传染,名曰瘟疫。凡治此病,须识岁气太过不及,六yin胜复,人之强弱,脏之寒热,量其轻重,或汗或攻。轻以刘完素之双解散,重以李杲之二圣救苦丸,随证施治可也。

温病 热病3。冬伤于寒春病温,夏日热病早亏阴,脉浮头疼发热渴,不恶寒兮是所因。无汗河间两解法,有汗清下早当寻,失治昏狂诸热至,无证随经以意神。

【注】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至夏为热病。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冬伤于寒,谓冬伤正令微寒未即病也。早亏阴,谓冬不藏精之人,或辛苦之人,汗出内外失其固密,在冬则早巳损伤肾脏阴气,阳热独治,所以至春一感微邪,即引内热,炎炎之势,不能巳矣。故病而即渴不恶寒也。初病无汗有表证者,从刘完素两解汤治法可也。有汗内热盛者,或清或攻,急泻其阳而救其阴,若因循失治,昏狂诸热证至,则缓不及事也。无证,谓表里无证,当随六经以意消息治之www.med126.com/wszg/,自可痛神也。

风温4。风温原自感春风,误汗灼热汗津生,阴阳俱浮难出语,身重多眠息鼾鸣,误下直视失溲少,被火发黄瘛瘲惊,威蕤桂枝参白虎,一逆引曰再命终。

【注】冬伤于寒不即病者,复感春寒,名曰温病;复感春风,名曰风温。风温有汗,不可汗也。若误汗之,益助火邪,则身热如火,自汗津津不止,言语难出,身重多眠,鼻息鼾鸣也。风温阴阳脉俱浮,不可下也。若误下之,热陷膀胱,竭其津液,则直视失溲,小便少也。

风湿热盛,若误以火熏蒸强汗,火旺津亡,则发黄色,瘛瘲惊痫也。

风温之证,不可汗下,主以葳蕤汤。若脉虚汗多,主以桂枝合人参白虎汤。一逆引日再命终,谓一逆尚可引日,若汗而又下,下而又火,则为再逆,是促命期也。

温疟5。温疟得之冬中风,寒气藏于骨髓中,至春邪气不能发,遇暑烁髓消肌形,或因用力腠发泄,邪汗同出故热生,衰则气复寒后作,证同温热治相同。

【注】经曰:温疟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阳气尚微,邪气不能自出,因值大暑,www.med126.com/lunwen/烁脑髓消肌肉,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同出,出则阴虚而阳盛,故热生也。衰则气复入,入则阳虚而阴盛,故后作寒也。其证同温热,治亦相同也。

湿温6。温复伤湿湿温病,身重胸满及头疼,妄言多汗两胫冷,白虎汤加苍术苓。

【注】温病复伤于湿,名曰湿温。其证则身重胸满,头疼妄言,多汗两胫逆冷,宜白虎汤加苍术、茯苓、温、湿两治法也。

中暍 温毒 风湿7。温病中暍温毒病,证同温热热尤炎。伤湿汗出当风立,风湿发热重疼牵。

【注】中暍,即中暑也。温热之病复中于暑,名曰温毒证;治同乎温热,但热尤盛也。伤湿之病复感于风,名曰风湿;其证发热身重,疼痛牵掣也,治法已详于身痛矣。中暍详在暑门。

痉证8。痉证反张摇头噤,项强拘急转侧难,身热足寒面目赤,须审刚柔治法全。

【注】风湿寒之邪合而为痉,其证则背反张,摇头口噤,项强拘急,转侧艰难,身热足寒,面目赤色也。须审刚柔治之可痊也。风湿盛者,则有汗为柔痉。风寒盛者,则无汗为刚痉。均以小续命汤主之,刚痉去附子,柔痉去麻黄。表实者去参,附,加羌活独活。里实者去参,附,加芒硝大黄。甚者则以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发之。此治痉之大略也,详在痉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宗金鉴>>目录

    相关文章
     加减当归龙荟丸(《育婴秘诀》卷四)
     论妇人温病
     京墨散(《普济方》卷二三一。)
     鸡苏散(《圣惠》卷七十二。)
     影视剧融入“中药”元素  真实中医更神奇
     痰浊上蒙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