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侣山堂 > 民间中医 > 正文
针灸拔罐:民间验方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耳針戒菸
中醫戒菸主要靠耳針,常用穴位是「神門」,這個穴位可調節大腦皮層興奮或抑制功能,有助鎮靜情緒,多用於治療失眠、煩躁等症狀;由於癮君子一不碰菸,往往情緒煩躁,針刺神門穴,可讓他們情緒平穩,吸菸的欲望便不會那麼強。

此外,主管呼吸系統的「肺穴」、可鬆弛內臟平滑肌和舒張血管的「交感」,以及「皮質下」、「三焦」等與內分泌有關的穴位,也是戒菸治療常用的耳穴,可以幫助癮君子氣血循環順暢,腦內傳導物質、荷爾蒙產生變化,使味覺變得討厭菸味。

臨床上,很多老菸槍接受耳針治療後都反應,他們忽然覺得菸味很難聞,以前捨不得離手的香菸,現在一碰就感到惡心、反胃,其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只是,一段時間後,味覺可能恢復原來的樣子,毅力不堅的人又會開始吞雲吐霧。

目前戒菸的耳針治療,每次選二、三個穴位,埋下小金屬針,再貼上貼布,即可返家正常作息,七天之後再回醫院換其他穴位埋針,總共要經七次療程,一般都會見效,但效果好壞可能因人而異。

中醫戒菸,不求速效,而是逐漸減少菸癮,所以戒菸者能減少菸量,就已達到治療目標;但和其他戒菸法一樣,成功與否的關鍵,仍在癮君子是否有毅力,熬過戒菸的不適,向菸說拜拜,才能永久遠離香菸的危害。

(江裕陽中醫.台灣.2004年9月
灸治貧血
人體內有著流動到每一部位的紅色液體,血液約占每個人體重的十三分之一,就是每一公斤之體重就會有約八十西西左右的血液。而因為血液中的紅血球含有紅血素,所以血液呈現了紅色;只要人體內之血紅素或是紅血球減少時,即稱為貧血症。

比較會發生貧血的人有孩童,因其成長速度快,需要大量之鐵質,又因某些原因使補充量不足(現代飲食中的垃圾食物可能是主因),或吸收不良所致;此外,孕婦因為胎兒及自己本身需要大量之鐵質及血液,也可能會產生貧血。另外,如排經的婦女因每個月有大量血液流失,及老年人如腸胃吸收不良、老化、飲食不當,致營養不良,或是患有先天性貧血性疾病等各種原因,都會導致貧血。

還有一種貧血是具危險性的,即慢性內出血或是大出血後,因貧血而致皮膚及嘴唇蒼白,血壓體溫都會降低,也會有脈搏快速或是不整脈、呼吸急促、胸悶、耳鳴及虛脫等現象發生,應立刻送醫。

中醫看貧血應屬血虛症,就是血液虧虛之症。由於血虛,臟腑百脈失去濡養,而致面白無華、唇白、爪甲乾枯、頭昏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疲倦、無神;女性表現在經血的症狀尤為明顯。中醫認為,女子以血為用,若血虛則經量減少,經血色變淡,經期延至,甚至經閉等。中藥有四物湯、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等都對貧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可以請教中醫師。

針灸治療各種原因造成之貧血症,會有很好療效,尤其在灸的功效,在灸治之下血紅素、紅血球都會有明顯的增加。針灸治療貧血是以艾灸為主,針刺為輔,取穴包括脾俞、隔俞、膏、中脘、腎俞、足三里、曲池、百會、血海等穴,並且須隨症加減配穴,解除兼症。

(何榮勇.中國國際針灸醫師.2002年)
中醫針灸擅治關節病
退行性關節病是影響老年人活動的最普遍的原因,也是關節病中最常見的情況,此病的發生與身體因年齡老大而走下坡有密切關係,故平日的保養極為重要,而採用中醫藥加針灸對症治療,能夠迅速消腫鎮痛,起到立竿見影之效

中國大陸東華三院東華醫院、香港大學中醫藥臨床教研中心蔣先勇中醫師稱,人的身體從二十餘歲開始老化,但一般不會出現症狀,待至中老年,小毛病才陸續湧現,以退行性關節病為例,有些人二十多歲已經患上,透過X光片可窺見其骨骼有退化迹象,但病人可以完全沒有征狀。該病在四十歲以上的人群最多見,女性多於男性。

他表示,美國現時有二千萬中老年人有退行性關節病,估計二○三○年將增至四千萬,而中國大陸六十五歲以上的女性中,逾六成受該病困擾。

他又稱,退行性關節病(即骨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化和繼發性骨質增生(關節邊緣骨贅形成)為主的慢性關節疾病,多見於脊柱(頸、腰段多見)及下肢膝關節。臨床上可產生受累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甚或關節畸型等症狀。

蔣醫師續稱,該病按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通常所指的骨性關節炎是屬於原發性,至於繼發性骨性關節炎則多有局部外傷、手術、長期慢性關節疾患等病史,多發生於中年及老年人的退行性關節病,以負重關節和多動關節發生率高,如脊柱、髖、膝、指間關節,主要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痛、僵硬、關節腫大伴活動受限。

?肝腎虧虛-病根所在

他又說,綜合其病理變化,退行性關節病屬於中醫學「痹證」、「骨痹」範疇。中醫認為,該病多為肝腎精血不足,勞傷瘀滯或外邪痹阻,引起氣血瘀滯,而筋骨經脈失養所致。人屆中老年,五臟漸虛,肝腎精血不足,筋骨經脈失養;或老年筋骨不堅,行走不慎;或跌倒挫閃,瘀血內阻;或久病後氣血澀少,營衛不暢,筋脈失和,以致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經脈不利,血脈凝澀而發病;或日常活動頻繁,反覆勞損,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病位雖在頸、腰、脊背、膝髖等,但其基本病理都在於肝腎虧虛,經脈閉阻。

?動靜結合-標本兼治

蔣醫師指出,中醫藥及針灸治療對該病有較好的療效。中醫藥治療方面,原則以綜合治療為主,強調動靜結合、標本兼治、內外兼治,以減輕疼痛,保護和改善關節功能,延緩病程,而採用藥物以溫補肝腎、養血益精為主,祛風勝濕、活血通絡為輔,臨床上常根據具體病人證型及不同兼症,採用補肝腎、強筋骨藥物(如杜仲牛膝桑寄生、當歸、熟地)及風除濕、通絡止痛藥物(如獨活、防風、防己)配合而加減用藥。

他又謂,針灸治療具有舒筋通絡、活血散瘀、祛風散寒等作用,從而達到解痙止痛,改善關節功能狀況,並可使局部血液循行加速,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消除局部炎症和水腫瘀血,改善組織營養狀況,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另外,針刺可刺激腦或神經系統釋放出天然、能緩解疼痛的某些化學物質,鎮痛止痛,而針刺取穴是根據病變部位不同,以相應局部取穴和循經取穴為主,結合辨證取穴,採用平補平瀉手法落針。

(2003年10月28日)
頭皮針擅治中風後遺症
中風在香港其中一種常見病,其致殘率甚高,往往導致各種後遺症,當中尤以偏癱較多。現時,西醫主要以物理治療醫治偏癱,以改善病人的活動能力,但效果並不顯著。

有中醫師表示,病人若在病發早期配合頭皮針或體針治療,對恢復肢體功能有莫大幫助,中國頭皮針(香港)國際研究總會創會會長、註冊中醫師陳雄兵稱,由於香港現時仍未建立起中西醫合作的機制,令中醫治療優勢無法充分發揮,例如,有研究發現,中風患者如能在病發後即接受針灸或頭皮針治療,則肢體功能恢復可達九成五。然而,香港的現實情況是患者在出院後只進行物理治療,發覺效果不理想才來就醫,由於距離病發時間長,很多肢體功能已開始退化,即使使用中醫方法治療,其肢體恢復亦較慢,效果亦較差。

他又稱,頭皮針治療中風(尤以血管栓塞性中風較佳)偏癱見效很快,往往第一次治療已有顯效;且療效有累積性,效果可長期維持。在具體治療時,鬚根據病人的情況設計療法,及考慮是否配合其他療法以加強效果。例如,頭皮針和手力矯脊可以起到協同及加強作用,如有需要則可配合體針或中藥治療。

他表示,在具體治療時,病人一般需先進行三次療程,如病人是在發病後七日至三個月後就醫,每十五次治療為一個療程,一日施針一次;如病人在三個月以後才就醫,則十日為一療程,一日施針一次。然後,再根據情況設計治療方案。而進行頭皮針治療時,一般會留針一小時或十二小時不等。

他強調,頭皮針治療的效果往往是立竿見影的,如不少中風病人都會出現足內翻的情況,往往經過一次治療後,病人都可以雙腳著地。而手足無力亦是中風患者的主要後遺症,但針刺一至兩次就可提高肌力一至兩級,三個療程後一般可達半自理狀態;病程越短,達到自理程度亦越高。根據他收集的六十五個病人資料,發現病人在進行療程後,總體征狀改善達兩成,其中,言語不清者在治療一個療程後,有五成征狀改善;流口水者則有五成人在治療一次後就有改善。

(2003年10月21日)
中藥、針灸助眠
明明燈光昏暗、床鋪也沒問題,卻了無睡意,怎樣也睡不著?台灣台北市立中醫院醫師吳建隆說,現代人睡眠問題多,服用安眠藥常導致白天昏昏沈沈,或是生理時鐘混亂,不妨透過鎮靜安神中藥及針灸來治療。

吳建隆說,大部分因失眠問題前來中醫求診的患者,多是吃了安眠藥無效,或是對安眠藥的劑量依賴日深,擔心自己吃太多藥影響身體機能而轉求中醫的協助;此時可透過針灸及呼吸練習來協助患者放鬆,例如患者腰背肌肉緊繃、合併胸悶、腰痠、頸部及小腿肌肉僵硬等症狀,可選擇趴睡的姿勢,針灸風池、肩頸、腎俞、大腸俞、委中、三陰交及足底的安眠穴和犢鼻穴。

如果失眠合併腸胃機能不佳、拉肚子或是年紀大者還有膝關節退化等問題,可針灸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風池、翳風、手神門等穴位,配合呼吸練習,讓患者在針灸時慢慢吸氣、吐氣,可使肌肉放鬆,加速針灸療效。

除了針灸有助於緩解緊張、煩躁,協助夜間入眠外,吳建隆說,配合中藥也能加強療效,膽虛有火或膽熱不眠的患者可喝酸棗仁湯、腎虛患者輔以天王補心丹、腎虛有火以當歸六黃湯治療、肝氣不舒則以加味逍遙散加減藥物、能量不足則可服用甘麥大棗湯;如果小朋友過動、煩躁,晚上不易入睡,也可用甘麥大棗湯治療,腸胃不好還可輔以保和丸;這些中藥方劑均可幫助入睡;而患者也應每天維持固定時間入睡,才可漸漸讓睡眠恢復正常狀態。

(2003年10月20日)
---謝謝貼文!

收下看看 ... ...
---有没有效果?
相关文章
 蒲虎汤(《医醇剩义》卷四。)
 郁李仁粥(《圣惠》卷九十七。)
 乌头散(《圣济总录》卷一○○)
 “小夹板”重出江湖
 竹茹柿蒂汤(《麻科活人》卷三)
 地黄青娥汤(方出《岳美中医案集》,名见《古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