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侣山堂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吃附子记(五)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之后的两天还是用上方,服药后感到强烈的眩冒,有一次上午九点服药,到中午十二点感到眩晕,躺了一会儿,以为没事了,下午三点准备去买药,但骑车没行多远,就觉得眼前金星乱冒,晕得厉害。赶紧掉头回家,又上床休息近两个小时,五点左右才恢复正常。
    头皮又麻又凉,好象扣上一顶凉帽子,整个头很外冒凉气,耳鸣得厉害(以前也有耳鸣,十多年了,只是服药后音调变得不一样了)。心下特别痞满,有水声,食欲差,特别不爱饮水,小便短涩而黄,大便粘腻,舌淡白而滑,中间有微黄腻苔。
    从上面的症状,我觉得自己是水气偏盛,决定用五苓散合真武汤加半夏。服后觉得药刚一入口嘴唇就开始麻,附子的药力越发明显了。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个方中没放甘草,缺乏监制之力呢?还是因为汤中附子与半夏相反呢?
    后来几天用上面的方子,生附片用30克,因为药力太猛烈了,一付药分二天吃;这样实际上附子只相当于15克的药量。一般上午八点吃药,半小时后药力发作,开始舌口麻木,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然后全身发麻。到上午十点多开始晕得厉害,一般就无法吃午饭了,一直躺着,直到傍晚五六点药力才能散去。中间经常出一身汗,觉得很舒服,头顶还有寒气向外散的感觉。其中有一天晚上服完药后,特别难受,腹中翻江倒海,想吐又吐不出来;从颈部以上出凉汗,象水一样,一点也不粘腻。身上也有些恶寒的感觉。我想这是体内寒气太盛,以致如此啊。还应加把劲。
    这个方子服了几付,痞满明显好转,只是因为反应太剧烈,仍改服四逆汤
    现在的情况,全身较温暖,精神也不象前一段时间那么萎靡,大便仍稍粘,小便量多、淡黄,因久坐引起的腰部酸痛有很大的改善;查了一下舌苔,比以前红润,苔薄白,舌面的裂纹也弥合很多,但由于体质较弱,看来还要继续服一段日子。
    经过这段时间服药(辅以艾灸),体会到附子对于阳虚体弱的证侯确实有很明显的效果,这是参、芪、归、术所不能比拟的;阳虚证舍附子,怕是别无所求了。但是现在市售的制附片,大多数都炮制过度,毫无麻味,药效损失殆尽,真是很可惜!附子虽有毒,但其毒只是温热、破阴之力,如有其证,则必须其药,若因毒而舍之,那就是因噎废食了。
    最后祈愿:愿如我身病苦者,永离疾患得安乐!(全文完)
---我觉得你用附子用的跟本就不对,你这样用,一些病症虽除但终不能全愈。
---       补充:在下医道浅陋,若本文所述有不合圣意之处,请大家以《内》、《难》、仲景之说为准。
       另外,附子的适应征,如《伤寒论》中所说,当为“脉微细”、“但欲寐”(黄煌先生云:脉沉微,指脉形极细极微,按之如游丝,似有若无,或脉沉伏不出,重按至骨方得,或脉突然变得浮大而空软无力,此为附子证的特征,笔者称为“附子脉”。此脉多见于大汗、大下之后体质虚弱之人,并见精神萎靡、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腹满腹痛等证),舌象多淡白或青黯、津液不亏,其他兼见症甚多,用药也须随证酌酌,请参考仲景原著及后世经方大家的著作。

[ 本帖最后由 tonymiaofa 于 2007/11/3 16:49 编辑 www.med126.com]
---谢谢分享.!!!!!!!!!!!!!!!!!!!!!
---自身的体验和书本上得来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
自己用过以后,再给别人用时,内心也比较踏实 .
生附子寻常很难买到,可以退其次用盐附子.
因其含有大量胆盐,可先用清水泡10小时左右.基本上就没有胆盐味了.
---学习了
---学习了,敬佩楼主的实践精神!
相关文章
 肝脾湿火证
 大枣
 易累,精力不足
 收涩药
 2月女婴长“船状头”疑与妈妈孕期补钙有关
 金消丸(《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二引《简易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