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温州的街头就会摆出大大小小的伏茶点:大的如红日亭伏茶点,为行人搭出乘凉棚子,准备座位,志愿者为你端上伏茶;小的如社区伏茶点,一桶茶,几个杯子,过往居民自己消毒、取茶;还有许多单位也烧制伏茶供员工降暑。
各家伏茶的味道还各不相同。记者昨天走访了市区红日亭、仓根社区、上陡门长廊、春晖社区以及一些单位的伏茶点探访熬制伏茶的药材。
到底哪类体质适合哪类伏茶?记者请温州叶同仁综合门诊部中医
主治医师秦东红为市区伏茶把脉,为不同体质的人开方祛暑。
红日亭伏茶“秘方”15种药材
市区红日亭供应伏茶已有数十年历史,这里的伏茶供应量也是全市最多,最多时每日供应量达到13吨。在这里服务的孙阿姨说,红日亭的伏茶方子已经连续使用了9年,共由15种药材组成,与最初相比,药材种类有所增加,她介绍目前的伏茶方子除了具备清凉、降火等功用外,还增加了暖胃的成分。另外,红日亭的伏茶还不易变质,在没有饮用的情况下,在常温里放置到第二天也不会坏。
该伏茶点负责配方的王阿公说,为了暖胃他特意多放些红藤、
黄栀根,为了容易存放,减少了
白茅根、白脚蟆衣(
车前草)和
小青儿的用量。他介绍的这些秘诀都是多年来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断改进的。那么这15种药材都有些什么呢,他展示了红日亭的伏茶“秘方”:
茯苓、
甘草、蚕砂、
荷叶、
金银花藤、
白茅根、
夏枯草、
鱼腥草、白脚蟆衣(车前草)、红藤、黄栀根、小青儿、淡青叶(爵衣)、田茶、乌蕨。
秦东红解读:这个方子很具民间特色,用的药材种类多,总体来说,这是个清湿热的方子,其实只需要其中一部分就已经达到药效,并不需要这么多种类。此外,因为暖胃的药材不多,且白茅根、车前草有利尿功效,茯苓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因此
腹泻者、脾胃虚寒者忌服,孕妇、儿童慎服。
药店配置伏茶药材
记者随后走访了市区仓根社区、上陡门长廊、春晖社区的伏茶点,这些点前来喝茶的多是附近居民。一个茶桶一排杯具,居民自己动手消毒、取茶。在仓根社区伏茶点服务的汪女士说,这些药材是药店配好的,方子里具体有什么药材他们也不太清楚。春晖社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药材都是从草药摊买的已经配好的药材。
记者找到位于市区蒲鞋市菜市场为市区多家伏茶点提供药材的一家草药店,负责配方的金师傅介绍,一般小的伏茶点由于喝茶的人相对少些,在保证清热解暑的功效同时,还会加入一些价格稍高、药效较好的药材。
“大众”药方:荷叶、淡
竹叶、百路通(苦爹菜)、鱼腥草、夏枯草
秦东红解读:这个方子简单、精练,且清热成分齐全,适合有热症的人服用。不过建议广大市民不要过多服用,伏茶毕竟由药熬成,会对脾胃有一定的影响,当热症消失,或感觉腹胀、胃口差时便可停服。
不能忽略伏茶的药性
我市学者、中医药专家李珍关于伏茶曾经撰文说,温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但温州的三伏天由于气温高又潮湿,闷热异常,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
中暑。那些在烈日中行走或劳动的人更易突发中暑。根据中医理论,暑为六yin之一,是夏令的主气。夏令的热病,就叫做暑病。因为温州长夏湿度大,前辈中医一直认为暑病多夹湿,注意防暑也就显得特别重要。街头的伏茶就起到很好的清凉祛暑、清湿热的作用。
温州伏茶相传始于南宋,盛于清朝。作为优良的传统习俗,历史之久、受益之广、文化内涵之深,都是我国少有的。它是温州人民的创造,也是慈善事业的壮举,又是中医文化内涵的发扬。之前,有些伏茶点用的是
茶叶茶,称大伏茶,用药材熬制的称小伏茶。
根据眼下各伏茶点的药材方子,秦东红说,一些伏茶配方中的白茅根、茯苓、车前草这几味
中草药,孕妇若是服用过量很可能会引起小产;从凉、热体质上来看,中医认为体质偏热的孩子相对健康,家长一味让孩子清凉祛火反而会使孩子伤及脾胃;部分老年人阳气失衰,喝太多伏茶容易
胃寒,待天气转凉之后脾胃难以得到恢复。此外,伏茶性寒,脾胃虚寒、经常腹泻的人群更要忌服,否则只会加重病情。这几类人群,若出现了热症,秦东红建议,找专门的医生有针对性地开方调理。
没有热症的情况下,要慎饮伏茶,不能因为伏茶名“茶”就忽略了其药性。更不要因为天热,就追求凉凉的口感,冰镇伏茶饮用。喝伏茶,需要饭后热服,不然会增加对脾胃的伤害。
自制家庭“芳香伏茶”
秦东红还为市民开了一帖“五味药”,简单泡一泡,就能方便制作“芳香伏茶”:夏枯草、荷叶、金银花、
菊花、
藿香各15克。用0.5至1公斤的开水直接煮开或热泡即可饮用,注意这类茶饮同样也要饭后热服,也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适量饮用。
这贴药清热解暑、消暑祛湿。五味药中,藿香有除湿的作用,气味相对较重,不喜欢的市民可以不放;其他几味都有芳香,为了口感好还可加入适量的
冰糖。记者让药店估算了这贴药的价格约为8元。
记者:周琳子 虞婷婷
来源: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