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侣山堂 > 民间中医 > 正文
养正私塾:科学的诵读方法是开慧益智的关键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熊春锦 先生  
德慧智经典诵读的理论,关键是要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在经典字里行间、文字语言背后更为深层的物质,这个物质就是能量,就是气。只有全面认知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形能量与无形能量,我们才能高效率地发挥诵读经典的作用,并且使经典诵读能够长期健康地发展开来。理论透彻全面,才能使大众主动地运用一元四素方法论进行施教,主动应用于人生六大阶段之中,才可能自然地跨过千年以上的历史长河,去感受和体悟古代圣人们成长的脚步,培养出当今和未来的大智慧者。培养我们新时代民族的栋梁之材。

经典诵读,是“上善治水”的重要方法,反复诵读是自己运用自己的声波音能,承载“上善”经典中的文字语言信息,反馈给自己体内之水,使体内之水产生符合经典理义的变化以及能量有序化的过程。开口诵读和闭口心诵,都具有启动、调用、传输经典文字中的能量,反馈给自己体内之水,使其达到符合经文信息能量化的宝贵作用。其中开口的讽诵,效果更优胜于闭口的心诵。当然这一点是主要对我们的有形系统的作用更为优胜。闭口的心诵对“无相”物质的作用比较强,是比较高的阶段诵出了正觉理解以后,那才能感觉到。在心诵的早期对有相物质的作用一般人感觉不出来,也就会产生一种作用比较弱的错误认识。所以人们常感到开口诵时对身体(包括内脏)的感应力和感受特别明显。这两种诵读经典的方法,都不应当偏执,可以灵活掌握而运用。

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方法,针对现代人信德薄弱的严重现象,提出按照传统的“恭熟忘合灵”五字诀进行经典诵读。五字诀的内容,我们已经作了专篇论述和介绍这一系统的重要方法,大家可以学习、研究和依照方法实践,在其中高度重视“恭”与“熟”两个字的内涵。“恭”字关没有顺利通过,“熟”字关没有完全掌握,那么进入“忘、合、灵”也就是无根之木。所以,关键是将“恭”和“熟”掌握好,这一篇的内容在此我们就不再重复讨论。

诵读经典,就是运用经典的能量“调治”自己体内的水。中国传统文化承传的特点就在于诵读方法,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启动和调用经典内蕴藏的能量。用经典内丰富的上善能量调治、升华身中之水。中国传统教育的法宝,全在于这个诵读经典,通过诵读达到自己的心身与圣人“相谋”、“近似”、“相印”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诵书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书,与古人谋。”水结晶科学试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古代的文献记载同样证明了这一原理。

《吕氏春秋•博志》中记载说:“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庄子•列御寇》中记载:“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只三年而缓为儒。”孔子、墨子的智慧和成就,都与不分白天黑夜,坚持开口诵读经典,用“上善”治己水相关。据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是说孔子反复诵读,连串竹简书的皮绳也弄断了三次,可见他诵读之精深。郑国一个普通的名叫缓的人,运用抑扬顿挫吟诵经典的方法,坚持不辍,三年后成就为一个儒生。开口诵读三年,即能成就为儒士,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通过诵读经典,上善治水的高效功用。

由此可见历代圣贤和学者都知道诵经的妙用,并孜孜不倦地躬身实践。《黄帝内经·灵枢》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这里雷公所讲的意思是:请求黄帝传给他医道,他愿意运用讽诵的方法加以运用和解析,讽,即背诵、朗读、传诵之意。这里的“讽诵用解”四个字,可以说是字字千钧!讽诵,就是掌握中国文化的法宝;讽诵,就是古代教育和学习的根本性方法;讽诵,就是古代文明继承和发展的钥匙;讽诵,就是中国古代一元四素方法论的重要技术手段。可惜近百年来,从民国开元起蔡元培任教育部部长那一刻起,就彻底取消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方式。这使我国近一百年以来,难以与圣人谋,是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现在恢复经典诵读势在必行。

中国古代圣贤运用慧与智高度和谐统一所撰写的经典,后人学习“用解”的方法就是诵读。由于经典富含“上善”的特点,只有通过诵读方法,才能提取其内在的能量用其气,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运用和解析经典文字背后的智慧思想。现代科学对中国文字和对水的研究再一次揭示和验证出:经典诵读,是开发慧性,提升智性,双向同步开发智和慧,孕育我们民族科学创造性、创造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宝贵方法。

雷公还说:“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由此可见,经典诵读是我国各种学科普遍广泛采用的教育方法和学以致用的重要方法。医道也毫不例外。“近者编绝,久者简垢。”就是“精读常诵”最好的写照。穿竹简的绳索被磨断,竹简上布满了手指摩摸的痕迹,这就是长期坚持精诵、深诵的证明。

经典诵读,其中的用气之道,调用能量之法,就在于精妙持久地运用经典这一上善的物质,治理和开发我们体内的智慧之水,这一技术至简至易,全在“讽诵用解”四字之中。全在通过各种开口出声进行诵读的方法,或者心诵的方法,用气聚能,调治体内70%以上的水,使其长期处于“上善”的改变之中。

诵读经典能够益智开慧,但是如果想具有超常的智慧,达到二千五百年前古代圣贤的思想境界和水平,并且具有科学技术的头脑。在经典诵读中最好把握住选择能量最丰富、气性能量最佳的《德道经》和《周易》这两部经典,进行长期不辍的诵读、精读、讽诵用解。

好,这一课的内容我们就讲这么多。

谢谢大家的收听。

——未完待续


本课思考题:

    1中华经典与西方经典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中华经典是德慧智同步开发的能量源泉?

2 中国文字语言具有那些独特性?汉文字是一字—灵符?为什么说它是启迪灵性、开发智慧的法宝?它与西方拼音文字自然属性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3 汉文字语言与人的大脑是什么对应关系?为什么汉字能够承载道德文明?它与我们古代文明的大智大慧是怎么结合的?

4 为什么说中华文化必须要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才能激发生理功能,进而才能开慧增智?它对人体生命的心身健康有那些对应关系?

5 汉文字语言与“一元四素”分别各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一元四素方法论是经典诵读的核心?如何理解和把握一元四素与经典诵读的关系

6 怎样在经典诵读的实践中运用一元四素的科学方法论?请您结合自已的诵读实践谈谈个人的切身体会。

7 经典诵读与调治人体内的上善治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诵读经典是调治人体内上善德水的重要方法?您在运用这个方法中有那些受益?还存在那些差矩?

8 为什么要将《德道经》和《周易》这两部经典作为诵读的重点,并要进行长期不辍的诵读?诵读、精读、讽诵用解各有什么特点?它对提升人的心身道德品格和生命健康有何作用?。
-----------转得好!!真真是篇好文章.
-----------第五章 理通法随论德慧智经典诵读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就是要贯彻和实践老子在《德道经》所阐释“上善治水”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使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命之水变善,变得具有德性而利益我们的生命,使我们身周围的水同样都变善,利益我们的外环境,用上善治理身内身外环境中的一切的水,使其和谐健康美善,共同建设我们的德道心灵,开发慧识与提升智识,积蓄丰富科学创造力的教育动能。

这一个教育方法,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我们不断加以完善、拓展、提炼、展开。

老子在《德道经》中指出:“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老子的教导和开示,对我们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现代医学科技也发现,在人类的大脑结构中,大脑结构分为皮质层和质层结构。皮质层薄(泊)而质层厚;皮层只储存后天智识之华,而质层则储存慧识之实。人类的智识储存应用于大脑皮质层,恰似一个煮熟了的鸡蛋蛋白外层的囊膜。吃过鸡蛋的人都知道,剥开鸡蛋后是一层薄薄的外膜——囊膜。囊膜它相对于整个鸡蛋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份。我们的大脑也同样,大脑皮层的有效面积、体积远远低于大脑质层的面积和体积。大脑质层用鸡蛋比喻的话,则相当于鸡蛋的蛋白层,大脑核心层就相当于蛋黄层。我们先仅仅就大脑皮层和大脑质层相比较,这两个面积和体积相去甚远,所以我们人类的智识的确是有限的。

现代人类中最聪明的天才,所开发使用的大脑体积,也还不足整个大脑的15%而已。老子的告诫可以使我们感悟出,我们的教育理念同样也应当重视大脑生理结构的这些重要特点,主动开发和应用大脑深层的生理功能,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我们既然知道了大脑皮层这个薄(泊),它的面积、体积有限,那么我们在运用好它的同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大脑质层这个“厚”上面和“实”上面,放在大脑质层的开发运用上面。这个教育理念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居其厚”、“居其实”,而不要“居其泊”、“居其华”,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慧识得到充分的开发。

然而,现在我们并没有解读好老子的理念,老子的理论我们并没有完全将她运用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只是局限在大脑皮层的开发上,把我们的眼光局限在后天的智识为用。这一点,与圣贤老子揭示的生命科学真理相去甚远,那么我们就得运用好古代所形成的、我们所阐释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来将这个“厚”、这个“实”牢牢地把握住。“居其厚”、“居其实”,而不“居其泊”、“居其华”,将这个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运用到我们自身的开发,运用到我们整个家庭成员大脑质层的慧性开发。

老子还指出:“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首也。”在人类意识中,处于前端的、浅表的智识,虽然直接指挥着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具有其必不可少的功用性。但是,这个后天的智识依靠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知见,它只是道的浮华表象,只是大脑整体结构中浅表的一小部分。它的功能和作用,只是一种“有之以为利”的范畴,后天有为的一切,只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应用基础,是利益于人类适应生存环境,展开生命活动的应用部分;而不是实质,不是根本。

但是这一点,我们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生命理论中都没有进行详细、重要的阐释,人们还是局限在“有之以为利”的大脑皮层后天智识这个后天运用上面,而没有窥破这个表象,没有看到大脑质层的生理意义、生理作用才是生命的根本。

老子所指出的“无之以为用”才是创造力的源泉,才是生命的根本,才是正确深入发展和产生科学创造性的真实动力。先天无为范畴中的一切,才是人类正确发展最为有用的范畴和能量之所在。我们透过大脑皮层的“泊”和“华”,抓住大脑质层的“厚”和“实”,透过“有之以为利”,抓住“无之以为用”,那才是最科学的教育理念,才是人类最为有用的范畴。“无之以为用”,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没有掌握的那个“无”,没有进入那个境界当中的无中妙有,那才是最为有用的部分。

我们的教育理念,如果只是单纯地注重于对大脑浅表虚华、皮层智识系统的开发应用,丢弃甚至扼杀对大脑质层慧识系统的开发应用,那么就必然是一种愚智型的教育观念。因为只是注重了“道之华”智识的泊(薄),而不是注重道之慧识的厚和实,也就是“愚之首”的教育理念,就是教人看似聪明实质却愚昧的方案。这种教育方案,也说明制定者这个“首”自己本身也是愚昧型的智识用事,没有依照人的生理功能、生理现象来制定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案。

我们的老子是一位天才的教育家,他洞彻隐显,通于大道,捕捉宇宙的真理,透析生命的奥秘。他居于○,用于一,居无御有地观察整个世界,为我们所制定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至简至易,却又精深无比。

“上善治水”四个字的教育理念,就是统摄世间万事万物“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教育理念,就是运用德一进行慧与智双向同步教育的理念,就是运用德一驾驭大脑皮层和质层生理功能同步开发和应用的教育理念,就是德慧智三位一体、三生万物中气为和型的教育理念,就是培育整个民族进入大智大慧、并且具有既丰富又稳定的科学创造能力的教育理念。

我们从《老子·德道经》对我们的启迪中,从水结晶的科学试验验证中,都不难发现:德善的语言文字创造善美的社会,慧智的语言文字造就慧智的心灵头脑,丑恶的语言文字导致丑陋的社会环境。只有上善治水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论,才是最为美善的教育理念,才能够符合宇宙大道的基本法则,才能使人类的心灵美好,才能使人类具有上善型的智慧,才能构建和谐的德治社会,才能建设和谐自然的生态大环境。从而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此步入良性健康发展的正确之路。

我国愚智型教育始于“大全出而经说亡,八股行而古学弃”的明朝。几百年以来,整个民族深受愚智型教育的祸害,人们的慧性和科学创造力被人为地扼杀在急功近利式的、僵化毫无生气的八股愚智教育的囚笼之中。这种愚智型的教育模式,延绵至今仍然阴魂不散,在教育领域反而似乎愈演愈烈。

自从在教育中注入“利”字以后,见私利而忘道义,迷财利而丧德气。教育理念不仅八股僵化,深陷于数理化“高升学率”的枯井之中,而且还散发着令人呕心的铜臭之味。学生反成了学校和家长们追名逐利的工具,他们的慧性被无情地扼杀,心身被过重的负荷所摧残,学生成了社会功利的牺牲品,我们教育理念实际上已经从“愚智型教育”下滑成为“愚昧型教育”。这些现象祸国殃民,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错误的教育理念,必然导致文化灵魂的失魂落魄,民族的健康发展也就必然在浮华的表象之中失去生机与活力,科学创造力也必将在愚昧型的教育理念中枯萎,民族的复兴也就遥遥无期,可望而不可及。我们过度地陶醉于经济快速增长的表象之中,不明失去文化的“利”,并不能产生长久稳定的“益”。我们常说“利益”,其实并没有将这个“利益”拆开来分析和鉴别。的确失去了文化这个“利”,是不能够产生长久的“益”的,那只是短期的“利”、短期的“益”而已。逐于利则陷于弊,陷于利则败于无益。将教育误导于“利”的陷井,整个民族发展长远之益,终将成为这种“利”的殉葬品。

当今,由于社会离道失德过久,道德信仰和信念迷失的时间较长,青年人、成年人在失于道德教化的强大社会外因作用力之下,人们的“天下为私”型世界观已经形成并且没有止境,它们还共聚一体成为强劲的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改变它既需要强大的社会整体动能,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终改变这种现状。

教育是民族的生机,“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在当前社会大外因作用力的形势中,我们只能顺应民众的唯利之心,抓住下一代的道德心灵教育和智慧双运开发教育,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浇灌民族的希望之根,将希望寄托于对下一代和下几代的正确教育之中。

因为经典诵读是一种最简单、最方便,又行之有效的“上善治水”的教育方法,以善水浇灌心身,水善则利万物而有静。既能开启孩子们的慧智,又能够利益父母和每个家庭对子女成龙成凤的期盼。抓住人们对“有之以为利”的迷恋,授以“无之以为用”的方法,促成正确利益的高效获得,也就必然能够得到广大家庭以及学校的响应和应用。

所以,我们对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理念,要高度重视,详阐其理,细述其法,使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普适性、科学性、利益性,能够人人熟悉详知,并且乐于接受,信受奉行,自愿实践;利益信受者,利益家庭,利益学校,利益社会。使整个社会都主动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积极培养具有竟争能力的慧智型的后代;从而使经典诵读能够全面持久地展开,健康地发展起来。道德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道德也就必然会在民心之中悄然复兴,从而共同迎接道德的复兴、民族的复兴以及德治型和谐社会的到来。


第一节 明理知法选经典


我国在民间开展的经典诵读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虽然在全国各地基本兴起,创下了无量的功德,使无数的儿童和青少年获得了丰硕的利益。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早期的经典诵读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据调查,近年来“跟我读”这一简单的教育方法,已经发展到了瓶颈区的状态。各个经典诵读试验点,都在积极探索和寻觅经典诵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社会急需更具有生命力的经典诵读理论和方法,需要补充新鲜的血液提升生命活力,经典诵读需要注入新的能量,从而焕发新的生机。

我们长期以来运用经典、实践经典,经过近二十年集体“修之身,其德乃真”内修外证的努力,按照众师的指点和引领,并且经过数年的试点积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论和方法系统,此时应时而出,就是正当其时。我们有信心将全国的经典诵读,在一元四素方法论和德慧智三位一体的基础上,推向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和发展的高潮时期。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关键是明经识典。依据上善治水的原则,准确无误地选经择典,使经典的应用恰到好处地适用人生发展的各种不同时期,适应于人体内环境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适应无为慧识与有为智识的需求。选经择典就如同中医开方一样,必需要辨证施治,用药对方,君臣佐使配伍得当,各尽其用。

但是,我们研究市场以后,满眼所看到的却并不乐观,社会上的经典诵读已经滑入了商业图利的歧途之中。非经非典的读物充斥于经典诵读领域,不具备上善属性和能量的读物摆满了书架籍柜,“经”与“书”的概念混淆杂呈。“经典”之多,涉及之广,使人目不暇接,甚至将唐诗宋词都作为“经典”罗列于市,使家长们和老师们在选经择典中无所适从,无法抉择。另一方面,大量经典诵读宣传者推出的诵读方法过于简朴,对于经和书的选择在推广和介绍中杂乱无章,没有主次分别。所以,社会中许多的现象都急需运用老子“上善治水”的教学原则进行全面规范。

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理念,是以《老子·德道经》和《易经》为前提和基础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依据《黄帝内经》对人体生命的深刻阐述,并且结合现代医学和科学研究的成果,联系经典内在能量的强弱和上善属性,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形成既符合经典一元德道能量品格性,又与生命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一套德慧智经典诵读理论和方法。

老子“上善治水”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论,是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总纲。在经典教材的选取中,我们本着“贵精不贵多、重实用不重浮华”的原则进行主次轻重的分类和选择。

我们依据人生六阶段发展时期不同的内在生理特点,确定经典的选取。首重经典的能量性,考察经典是否具备纵揽无为与有为、先天与后天、慧性与智性,对心灵与大脑的慧识与智识是否具备同步启迪的作用,对科学创造力是否具备源泉式营养作用进行选择。

因此,我们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牢牢确立以《老子·德道经》这部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总揽宇宙阴阳的巨著,作为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的首选读物,终生诵读。而且,我们同时倡导:

运用万经之王的《老子·德道经》,培养道德品格与心灵,开发慧智双运型头脑;

运用五经之首的《周易》培养天人合一思维观,启迪符合自然规律的聪明才智;

运用修齐治平的《大学》《中庸》《论语》精神,塑造儒者风范,培养爱国爱民的贤才;

运用医典之祖的《黄帝内经》,继承发扬传统医学,确立正确的生命观,造就生命科学人才。

以这六种“经”与“书”共同构成经典诵读系列教材。在人生六阶段中,各按轻重缓急和人生发展六阶段的生理特点,分别投入使用。

例如,在胎婴养虚至幼儿养性两大生命发展阶段中,六岁之前只选用“二经一书”使用,这就是《老子·德道经》、《易经》和《大学》。三岁之前以经为主,四岁以后加入“四书”中的《大学》,为同步提升智力奠基。六岁时加入《中庸》和《论语》使孩子在八岁这一先天向后天转换时间之前,在先天慧识中渗透和吸收入世治世的精神营养。

由于人的生命发展周期逢七则变,特别是先天向后天的变化与转化是一种基本规律,所以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教材应当循时而合理使用。

在人生的胎婴养虚阶段,特别要注意坚持运用《老子·德道经》的诵读,因为胎婴全过程都是孩子的先天无为阶段,胎婴时期是人的道性混沌期,是从无至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当胎儿在子宫内发育至七个月将满之时,就是一个在先天中生发后天、后天意识系统的生理组织开始萌发生成的关键转换时机。此时的这个后天的“7”数之月,也就正好二进制中的“111”,是“三生万物”的又一个起始,表现在胎儿发育中,就是胎儿的后天意识系统“从无到有”的起始点。这一特点,在医学的胎儿发育观察中已经获得验证。

如果人们在怀孕前就早已经高度重视经典诵读,或者一进入早孕期就及时把握住经典诵读,特别是对《老子·德道经》这一类,能够称得上是“经”的、强能量的上善书籍进行诵读。那么“上善治水”的作用将会极为强大,道光德能的“浴得一以盈”将会使胎儿在第一个“0--7”数(111)的三生万物过程中,获得完美的发育和成长,充分发挥出“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和“先天中育后天最全”的双重功效。其实,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进行“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和“先天中育后天最全”的机遇,充满在孩子胎儿时期和0—7岁的全过程之中。在孩子的这些人生发展期中,都是先天无为状态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只是在胎儿时期,是生命的“先天中的先天”时期,而出生以后,则是“后天中的先天”状态。所以在胎儿期中,这种方法的效果就会更为明显和强大,我们所有的孕妇都不可坐失良机,错过培育孩子的最佳时期。

孕期七个月时,是胎儿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的“三生万物”规律的转折点和起始点。为人父母者,必须重视和抓住胎儿大脑中后天意识开始萌生的这一关键时期。“天德养神,地谷养形”这是《黄帝内经》所揭示的生命奥秘。人的性命需要双重营养,而并不仅仅是通过口腔的进食就可以获得全部营养。我们现在的社会教育,完全只注重于从嘴巴摄取所有的营养,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我们必须注意,我们的性和命需要双重的营养。

所以,当胎儿发育至七个月时,我们不应当单纯只是注意孕妇吃好、喝好的有形营养,更重要的是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用丰富的道光德能,使胎儿“浴得一以盈。”用丰富的道光德能的能量,主动给胎儿提供和喂养上善的德能;运用德的充沛能量,营养即将开始生成和发育的识神系统,也就是后天意识系统的生成和发育,这就是天德养神的最佳时期。

我们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是在全面掌握这些生命的机理以后确定的教育方案。所以在教学安排上,依据胎儿发育的生理契机,安排经典诵读的书籍。使生命发育的“三生万物”转折阶段,及时地、恰到好处地获得“天德养精神”的能量,使胎儿在意识系统萌生发芽之时就及时地获得最佳的、最全面的丰富的精神营养。

《易经》是一部揭示宇宙自然根本规律,通达有为和无为、先天和后天,将天地自然和社会万物基本规律,纳入周天可度计算的、大智慧的奇书。这部经典对人的意识系统具有极强的启迪和开发以及规范作用,是一部上善之书;所以在经典诵读的胎教中,我们全力推荐在胎儿发育至七个月以后时,在第七个月的下旬,孕妇和准爸爸应当及时地将对《易经》的诵读,加入到“上善治水”的胎教课程之中。在继续坚持诵读《老子·德道经》的同时,加入《易经》的诵读内容,从而通过“上善治水”的方法论,在胎儿即将开始发育、产生后天意识系统之时,及时地给胎儿提供最具有大智慧能量的意识系统发育急需的营养。

在胎儿发育至第七个月的下旬时,将《德道经》与《周易》双经合一地同步诵读给胎儿聆听。上善治水,将培育“道德慧心”与“慧智型大脑”结合成一体,及时提供精神营养。使胎儿后天意识在刚萌生的那一刻,就准确而及时地沐浴在《周易》对宇宙天道规律的揭示和慧智合一进行计算的“上善之水”中。使胎儿意识系统的发育过程植入宇宙规律、天地自然规律、万物先天与后天的变化规律等全息信息,以及必须运用无为与有为相结合,才能准确地进行计算的慧与智的能量和信息。充分发挥出“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和“先天中育后天最全”的双重功效。

依据《易经》之理论,人的生命在出生的那一时刻,由于受到地球沿天体周天运转的轨迹位置的影响和制约,如果不抢在孩子出生之前,将生命所携带的五行元素和先天五德品格成份和能量成份都补全补足,达到“浴得一以盈”、“抱一无离”的状态;那么在出生进入后天环境的那一刻,就必然会受到出生年月日时地球运行轨迹所处时空点的明显的制约,造成孩子们的五行五德不全。

所以,凡是不能主动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以及虽然无意识地运用了、但是方法却不全面而出生的孩子,他们所携带的德能都不会十全十美,都不是“抱一无离”的状态。他们的五行元素木火土金水、五德能量品格仁礼信义智,都会各自都参差不齐,因为在胎儿时期缺乏全面而且正确的胎教方法,没有把握住“先天中补先天最易”的机遇,而坐失良机。

新生儿的这种先天不足,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共性现象,这种缺损与先天不足、某些成份的欠缺有关。如果不能及时地在婴儿期(0-3岁)和幼儿期(4-8岁)的人生先天时期内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将它们补齐、补足;那么这种五行五德的参差不齐、欠缺不足,常常会明显地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对人的性格、疾病和际遇都会产生明显的作用。

例如,阳木不足的人,仁德就比较欠缺,性格也比较刚烈暴躁,容易罹患肝病和高血压等“筋”一类的疾病(因为肝主筋,血管属筋)。由于肝缺乏先天阳木的能量制约后天阴木的能量,所以容易形成抗上压下的脾气性格,自我克制力较差,那么人际关系也就不佳,人生际遇也就常常难以顺利。

生命所携带的先天阳五行五德能量的不足,必然导致后天阴五行能量和品格的无制约性形成,从而构成各种不合道德的、不好的性格和脾气,最容易沾染各种不良习气而转化成为难以克服的禀性。先天阳五行五德的不足,是促成后天阴五行五贼(怒喜思悲恐)生成的基础。如果不及时地在人生道治的胎婴时期和德治的幼儿时期,将阳五行五德的品格和能量培补充足,不留任何欠缺。放任自流、任其自然地发展,那么阴五行也就必然乘势发展,不良的先天禀性的不足即会充分释放和扩大,而后天不良的习性也就在无制约中明显地形成。

这些现象,其实我们在观察社会上9-15岁少年期孩子们的表现中,已经不难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例如,我曾看到过一则报导,几个少年将一个讨饭寻亲的妇女摧残致死,用高粱和木棍戳穿妇女的阴道,致使这位妇女大出血,大人们也不进行救治而死亡。这种丧尽天良的恶行,实际上充分反应出这些孩子们既先天德性不足,也后天德行欠缺,没有任何的道德教化,才使他们在这么小小的年龄,就犯下如此惨不忍睹、摧残致死人命的罪行。

因为,这一年龄时期的生命是一个人生的“无为”向“有为”、“先天”向“后天”全面转折的时期。生命“先天”五行五德的不足,没有进行“先天不足后天补”,没及时地进行修补,错过了在后天环境中培补先天内环境中的“先天”的时机。因此,在此“转折”时期内,父母、家庭、学校、社会的众多不良现象,将全面迅速地污染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他们自己体内既无坚实的先天五德品格和能量基础,后天意识系统又尚未全面正确地确立起来,那么五行五德的缺陷必将招致五阴五贼的充分表现和发展。“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在这类孩子身上也就典型地表现出来。

人的一生中,成长到女子十四岁、男子十六岁,也就度过了转折期而全面进入后天有为的生命时期。进入人生的有为后天这一时期以后,若再觉悟到自己先天的不足与缺陷,想再进行“上善治水”进行修补时,由于心身已经完全处于后天有为的环境中,而且体内的各种先天能量储备已经进入开启库储,全面消耗的人生阶段。此时再运用上善治水进行修补,也就是一种边消耗边培补的过程,稍不重视和懈怠,就必然是入不敷出,只能继续调用储备。这种边消耗边培补的流程,常常因为许多人的后天意识障碍作用力极为强大,而效果甚微。

因此要想培补至五德圆满,颇为不易,需要极大的努力和较长的时间以及正确的系统方法才能达成目的。所以进入少年期的16岁以后,再来抓后天中培补先天,其效果也就远远不及于在胎婴时期、幼儿时期,不及于在先天无为而治的人生阶段中进行全面培补,或者在少年时期的人生转折时代进行培补。

所以,祖先们曾经指出:“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和“先天中育后天最全”。上善治水,人的肾水能量是先天之本;以上善治此水,整个内五行也就提纲挈领地全面带动了。在生命的内五行之中,我们的肾主水,肾气为先天能量。在先天状态或者生命环境中培补先天肾气,则易于五行相生而补齐五行五德。因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诞生水,抓住先天来赔补后天,抓住水来赔补其他四行、四德,也就比较容易。即使我们处在成年期和老年期,也是要遵循这个规律性。

例如金丹学说中,就强调必须在“真意”的前提下,才能出现真实的“中气以为和”而真汞真会合。这个“真意”,就是指意识系统的先天无为状态。意识的先天无为状态对于八岁之前的孩子而言,是轻而易举之事,并不是像成人那样困难;但对于成人而言,要想轻松进入真意状态,却是难上加难。因为后天意识像一堵厚厚的壁垒挡在真意的前面,必须长期坚持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才可望达成心愿和目标。

所以,作为成年人我们自己没有品尝到真意的滋味,就不要轻易地否定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真意状态。主动去符合这一心理规律、心理状态,培养孩子们的先天,在先天中去造就孩子们的五行、五德,就至关重要。

老子以他的大智慧,指出:“上善治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肾水为人的先天之本,因其无法用后天方法置换,故在先天中补此先天则最易。竹破还需用竹补,先天真元用先天。人类生命的先天阶段,最纯的先天环境是胎儿时期,次之则是婴儿时期,再次则是幼儿时期(4-8岁)。当八岁乳牙换过以后,则已经明显地进入后天阶段,在少年时期完成整个转换过程。

因此,胎婴养虚、幼儿养性阶段,也就是人生最关键的修补阳五行、五德品格和五德能量,使其复归于德一状态,同时清理涤除阴五行阴五贼生成土壤和环境的阶段。为人父母者切不可轻易错过孩子这一最佳的可塑期,越早越好,在胎婴期和幼儿期最佳,可修补性最强。当然,胎婴期更胜于幼儿期。

鉴于生命发展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特性的原因,特别是生命的发展分为先天无为期、转折期与后天有为期三个大的时间阶段。这三大人生阶段,也就是我们制定上善治水、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课程安排必须恪守的规律。违背这些性与命,精神与肉体发育成长的规律性,仅凭想当然的后天意识制定经典诵读教案,也就必然缺乏符合生理发育成长的科学性,难以真实实现运用经典诵读,开启慧智头脑,培育圣贤心灵,弘扬道德文化,实现民族复兴的目的。

所以,在孩子们还处于先天发育阶段,在这一年龄时间段之内,我们不主张将不具备“经”的能量级和内容的书过多地、过早地强加给孩子们诵读。特别是在七岁之前,我们依据“老子通于大道(先天),孔子精于常道(后天)”这一历史的共识,从孔子的儒学中,只选取了四书中的《大学》一篇,作为后天基础读物,在孩子发育至四岁时加入诵读教材中,从而配合《老子·德道经》和《易经》的诵读。

这种教程的安排,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孩子们有限的、宝贵的、失而不可再得的先天无为生命期。让孩子们在八岁之前的无为先天时期,充分得到《老子·德道经》和《易经》上善之水对孩子们先天系统的洗礼,实现和达到“浴得一以盈”状态。使孩子们远离先天不足,顺利在八岁乳牙更换前,完成对先天五行五德不足和欠缺的调节、补充、校正的全过程。使孩子们从容地、没有遗憾地步入人生先天与后天的转换期少年时期(9-15岁),在后天意识系统中建立起健康正确的人生观,牢固地确立起道德信仰,从而以道德自律,确保健康成长。

其它几个人生阶段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我们将在分期分类时再讨论。这里就不再展开。请大家注意举一反三地进行理性思悟。


    第二节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我们的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是:“德慧智”三个字。经典诵读教材以两经一书为主,这就是《老子·德道经》、《易经》、《大学》。在此基础上,配以辅助教材和其它具有上善属性的经典。

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口号,是:“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与道德同在!起心动念时刻相应,不离道德!”

“德慧智”三个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德,是指道德品格与道德能量,超越宗教观念的全民道德信仰、道德信念。我们通过回顾历史,分析中外,结合科研成果,已经不难十分清晰地明白:生命双重结构的精神系统,最好的精神食粮就是道德!

上善治水,唯有道德才是真正的上善能量。上善的道德能量,既是科学创造力的源泉与动力,又是生命慧识和智识的最佳营养。只有道德,才是高质量培育、滋养慧识生成和迸发科学创造力的上善能量。

德的品格性形成和德性能量的充分获得,是精神系统获得圆满发育成长的基础,是慧识与智识同步开发提升的前提和根本,是科学创造力产生的源泉。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理念,始终运用旋极图的“象”、老子“三生万物”的“数”和老子“中气以为和”、“执一以为天下牧”的“理”,运用双经一书中丰富的能量(气),组成完美的“象、數、理、氣”四元素,在《老子·德道經》一元的引領之下,作为理论和方法的总纲。用這個一元四素方法论,整体把握教学和进行教育运作,指导教育实施的全过程。

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具有丰富科学创造力的道德栋梁之材,为在中国本土培养世界级科学名流奠基,为迎接中国式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出现而努力!


——未完待续

本课思考题:

1、请您概括一下“上善治水”的教育理念是什么?谈谈您的认识?(六个排比句)

2、人类的慧识与智识分别对应的人类大脑生理功能区是什么部分?从对应的生理功能区来理解慧识与智识哪个更重要?他们的司职有什么不同?

3、现代教育已经是“愚昧型教育”,从您身边的事例谈谈您的认识。您的德慧智型的家庭教育是否已经展开?

4、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经典诵读的现状目前怎么样?我们经典诵读的“经典”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5、“人的生命发展周期逢七则变”如何理解?

6、在胎婴养虚至幼儿养性两大生命发展阶段中如何安排诵读经典,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在这两个阶段不不主张将不具备“经”的能量级和内容的书过多地、过早地强加给孩子们诵读?

7、人生的先天阶段是人生六阶段的哪几个阶段?如何理解“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和“先天中育后天最全”?

8、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口号是什么?如何理解“德慧智”三个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9、请您解析一下“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模式图”。
相关文章
 吃附子记(四)
 北京将鼓励中医医生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
 太白丸(《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建议民间中医过来看看这个组织
 末学想给青海的僧人寄点方便实用的药物,各
 冬天该什么时候运动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