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索引:
一、【问题】为什么腹股沟容易形成疝呢?有什么发病原因吗?还有小孩子出生后就可以看到疝,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问题】请老师总结一下嵌顿性疝、绞窄性疝、易复性疝、难复性疝等各种疝的特点,请简单扼要的介绍一下。
具体答复
一、【问题】为什么腹股沟容易形成疝呢?有什么特别的发病原因吗?还有小孩子出生后就可以看到疝,这是怎么回事呢?
【解答】
1.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腹股沟斜疝是由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而形成,是最常见的腹外疝,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或占腹股沟疝的85%?95%,男性更常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其发病机制有先天性解剖异常、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并腹内压增高两种。
先天性斜疝的发生机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由腹膜后第2?3腰椎旁开始逐渐下降, 并依次带动腹膜、腹横筋膜及腹前外侧壁各肌经腹股沟管逐渐下移,最终推动皮肤形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突,睾丸则紧贴在其后壁。鞘突下段在婴儿出生后不久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缩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如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构成斜疝或鞘膜积液,或同时存在。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
后天性斜疝的发生原因是:①腹股沟区解剖缺陷,腹壁薄弱;②腹横筋膜和腹横肌发育不全,不能关闭腹股沟管深环;③各种原因所致腹内压增高,如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致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往往是共同作用所致。
2.腹股沟直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腹股沟直疝是经直疝三角突出形成,是由于腹壁松弛,腹压增高所致。因疝囊颈宽大,一般直疝少见嵌顿,也不进入阴囊。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
二、【问题】请老师总结一下嵌顿性疝、绞窄性疝、易复性疝、难复性疝等各种疝的特点,请简单扼要的介绍一下。
【解答】
1.易复性疝 是指平卧或用手推送,疝内容物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类型。
2.难复性疝 是指疝内容物反复突出致疝囊颈因摩擦而产生粘连,使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这种疝的内容物大多为大网膜。此外巨大疝也常难以回纳。如深环较宽大、后腹壁松弛,致盲肠、乙状结肠、膀胱下移,滑入疝囊并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滑动性g疝,常不能完全回纳,亦属难复性疝。
3.嵌顿性疝 当疝环狭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疝或箝闭性疝。如其内容物为肠管,肠壁及其系膜可在疝环处受压,先使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肠壁淤血和水肿,疝囊内肠壁及其系膜渐增厚,肠管受压情况加重而更难回纳。肠管嵌顿后,可导致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应注意在疝环处肠管易受压迫坏死。
4.绞窄性疝 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此时肠系膜动脉搏动消失,肠壁逐渐失去其光泽、弹性和蠕动能力,最终坏死变黑。如为部分肠管壁被嵌顿,未发生完全性肠梗阻称Richter疝;如小肠憩室(常为Meckel憩室)被嵌顿则为Littre疝。儿童疝环组织柔软,嵌顿后很少发生绞窄。
5.滑动性疝 有少数病程较长的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尤其是髂窝区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得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以致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性疝,也属难复性疝。
更多外科主治医师考试信息:
2017年外科学考试题库(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