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考试学科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考试科目 |
中医诊断学 |
一、问诊 |
(一)问寒热 |
1.恶寒发热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2.但寒不热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3.壮热、潮热、微热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4.寒热往来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二)问汗 |
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三)问疼痛及心悸、怔忡 |
1.胀痛、刺痛、绞痛、冷痛、灼痛、重痛、隐痛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临床意义 |
2 | |||
3.心悸、怔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四)问耳目 |
1.耳鸣、耳聋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2.目痛、目眩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五)问睡眠 |
失眠与嗜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六)问饮食口味 |
1.口渴与饮水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2.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3.饥不欲食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4.口味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七)问二便 |
1.大便便次异常、便质异常、排便感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2.小便尿次异常、尿量异常、排尿感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八)问经带 |
1.月经经期异常、经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2.白带、黄带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二、望诊 |
(一)望神 |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
2 | |
(二)望面色 |
1.正常面色的表现 |
2 | ||
2.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中医诊断学 |
二、望诊 |
(三)望形 |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四)望态 |
动静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五)望头面 |
1.囟门、头发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2.面肿、口眼㖞斜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六)望五官 |
1.目色、目形、目态异常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
2 | ||
2.口与唇异常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
2 | |||
3.咽喉异常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
2 | |||
(七)望颈项 |
瘿瘤、瘰疬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八)望皮肤 |
斑疹、水疱、疮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九)望排出物 |
痰、呕吐物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十)望小儿指纹 |
1.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正常表现 |
2 | ||
2.小儿指纹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三、舌诊 |
(一)舌诊原理 |
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2 | |
(二)舌诊的方法 |
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2 | ||
(三)正常舌象 |
正常舌象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
2 | ||
(四)望舌质 |
1.病理舌色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2.病理舌形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3.病理舌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五)望舌苔 |
1.病理苔质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2.病理苔色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六)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及临床意义 |
1.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 |
2 | ||
2.舌诊的临床意义 |
2 | |||
四、闻诊 |
(一)听声音 |
1.音哑与失音、太息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3.喘、哮、短气、少气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
2 | |||
4.各类咳嗽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
2 | |||
(二)嗅气味 |
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
2 | ||
五、脉诊 |
(一)诊脉概说 |
1.寸口诊法的部位、原理及寸口分候脏腑 |
2 | |
2.诊脉方法 |
2 | |||
3.脉象要素 |
2 | |||
(二)正常脉象 |
1.正常脉象的特点 |
2 | ||
2.胃、神、根的含义 |
2 | |||
(三)常见病脉 |
1.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及鉴别 |
2 | ||
2.常见病脉的临床意义 |
2 | |||
中医诊断学 |
五、脉诊 |
(四)相兼脉 |
常见相兼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
2 |
(五)诊小儿脉 |
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
2 | ||
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 |
2 | |||
(六)脉诊的临床意义 |
脉诊的临床意义 |
2 | ||
六、八纲辨证 |
(一)八纲基本证候 |
1.表证、里证的辨证要点 |
2 | |
2.寒证、热证的辨证要点 |
2 | |||
3.虚证、实证的辨证要点 |
2 | |||
4.阴阳虚损与亡阴亡阳证的辨证要点 |
2 | |||
(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
1.证候相兼的常见类型 |
2 | ||
2.证候错杂的常见类型 |
2 | |||
3.证候转化的常见类型 |
2 | |||
七、气血津液辨证 |
(一)气血失常辨证 |
1.气虚证、气陷证的辨证要点 |
2 | |
2.血虚证的辨证要点 |
2 | |||
3.气滞证、气逆证的辨证要点 |
2 | |||
4.血瘀证、血寒证、血热证的辨证要点 |
2 | |||
(二)津液失常类证候辨证 |
痰证、饮证、津液亏虚证的辨证要点 |
2 | ||
八、脏腑辨证 |
(一)辨心病证候 |
1.心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
2 | |
2.心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
2 | |||
(二)辨肺病证候 |
1.肺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
2 | ||
2.肺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
2 | |||
(三)辨脾病证候 |
1.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
2 | ||
2.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
2 | |||
(四)辨肝病证候 |
1.肝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
2 | ||
2.肝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
2 | |||
(五)辨肾病证候 |
1.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
2 | ||
2.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
2 | |||
(六)辨腑病证候 |
1.腑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
2 | ||
2.腑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
2 | |||
(七)辨脏腑兼病证候 |
1.脏腑兼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
2 | ||
2.脏腑兼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
2 | |||
中医诊断学 |
九、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
(一)辨六经病证 |
1.太阳病证的辨证要点 |
2 |
2.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 |
2 | |||
3.少阳病证的辨证要点 |
2 | |||
4.太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
2 | |||
5.少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
2 | |||
6.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
2 | |||
7.六经病证的传变 |
2 | |||
(二)辨卫气营血病证 |
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 |
2 | ||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
2 | |||
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
2 | |||
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 |
2 | |||
5.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
2 | |||
(三)辨三焦病证 |
1.上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
2 | ||
2.中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
2 | |||
3.下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