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专业
各省动态
 医学全在线 > 执业药师 > 执业中药师 > 专业知识一 > 中药学 > 正文
利水渗湿药介绍(二)—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学考点详解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4/11/14 字体:

 利水渗湿药介绍(二)—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学考点详解

  【来源】菊科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能泄降,微寒清热,且兼疏理,人脾胃与肝胆经。善清利湿热而退黄,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经配伍,亦常用于寒湿阴黄。此外,治湿疮、湿疹瘙痒,内服外洗皆宜。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病证】

  (1)黄疸。

  (2)湿疮,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本品微寒苦泄,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药理】本品有利尿、利胆、保肝、降血脂、抗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杀蛔虫、解热、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淡渗利,性平不偏,人肾与膀胱经。专于渗利水湿而力强,为治水湿内停之要药。

  【功效】利水渗湿。

  【主治病证】

  (1)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2)湿盛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甘淡渗利,有伤阴之虑,故水肿兼阴虚者不宜单用。

  【来源】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泄降,通行经脉,主人心与小肠经,兼入膀胱经。上清心火,下利小便,导热下行。善利水通淋、泄热,能通经下乳。既为治湿热淋痛与水肿之要药,又为治心火上炎、下移小肠之良药,还为治乳汁不下及湿热痹痛之佳品。

  【功效】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

  【主治病证】

  (1)湿热淋痛,水肿尿少。

  (2)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3)产后乳汁不通或乳少。

  (4)湿热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泄降通经,故脾胃虚寒者慎服,孕妇忌服。

  【来源】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淡渗利,微寒清解。入肾与膀胱经,善利水通淋、排除结石,为治砂淋、石淋之要药;入肝胆经,善除湿退黄,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之佳品。还能清热解毒而消肿,为治疮肿、蛇伤所常用。

  【功效】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主治病证】

  (1)热淋,砂淋,石淋。

  (2)湿热黄疸,肝胆结石。

  (3)热毒疮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鲜者加倍;或人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治热毒疮或毒蛇咬伤,可取鲜品捣汁服,以渣外敷。

  【使用注意】本品微寒,故脾胃虚寒者慎服。外用鲜品熏洗,有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报道。

  【来源】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肝、肺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寒滑利,入肾、肝、肺经。既利水清热而通淋,治下焦湿热及水肿兼热;又利小便、分清浊而止泻,治暑湿水泻;还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治肝热目赤及痰热咳嗽

  【功效】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

  【主治病证】

  (1)湿热淋证,小便不利,水肿兼热。

  (2)暑湿水泻。

  (3)肝热目赤肿痛,肝肾亏虚之目暗不明(配补肝肾药)。

  (4)肺热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布包;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滑利,故阳气下陷、肾虚遗精及内无湿热者禁服。

  【药理】本品有保肝、降胆固醇、祛痰、镇咳、预防肾结石形成、缓泻、抗炎等作用。

  【来源】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的矿石,主含含水硅酸镁。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胃、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淡性寒,入胃与膀胱经。内服寒滑清解,既清膀胱湿热而利尿通淋,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又清解暑热,为治暑湿、湿温之佳品。外用清热收敛,治湿疮、湿疹常用。

  【功效】利水通淋,清解暑热;外用清热收敛。

  【主治病证】

  (I)湿热淋证,小便不利。

  (2)暑热烦渴,湿温胸闷,湿热泄泻。(3)湿疮,湿疹,痱子

  【配伍】滑石配生甘草:滑石甘淡性寒,功能清暑利尿;生甘草甘平偏凉,能清热、益气和中。两药合用,既清利暑热,又利水而不伤津,主治暑湿身热烦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块者宜打碎先下,细粉者宜布包;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细粉外敷。

  【使用注意】本品寒滑清利,故脾气虚、精滑及热病伤津者忌服。

  【来源】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淡渗利,寒能清泄,入肾与膀胱经。既善利水渗湿,又能清泻肾与膀胱之热,故为治下焦湿热及水肿兼热所常用。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主治病证】

  (1)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2)湿盛泄泻,痰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药理】本品有利尿、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脂肪肝、减肥、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炎等作用。

  【来源】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昧归经】苦,寒。归肾、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清利,人肾与膀胱经。既利尿通淋,又祛风止痒,为治热淋及疮疹湿痒之要药。

  【功效】利尿通淋,祛风止痒。

  【主治病证】

  (1)热淋。

  (2)风疹,湿疹,阴痒,湿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研末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清利,故内无湿热,小便过多者忌服。

  【来源】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膀胱、小肠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淡渗利,寒能清泄,人膀胱与小肠经。善通利小便而止痛,并兼排石,为治淋证涩痛与水肿所常用,兼尿道涩痛者尤佳。

  【功效】利尿通淋,止痛。

  【主治病证】

  (1)热淋,血淋,砂淋,石淋,膏淋。

  (2)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布包;或研末,每次2~3g。

  【使用注意】本品甘淡渗利,故阴虚者慎服。

  【来源】石竹科植物瞿麦或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清泄通利,人心、小肠、膀胱经。善清利膀胱以通淋,治湿热淋痛常用;能破血通经,治瘀血经闭可投。

  【功效】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主治病证】

  (I)热淋,血淋,石淋。

  (2)瘀血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撒。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通利,故孕妇忌服,妇女经期慎服。

  【来源】蓼科植物篇蓄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能泄降,微寒清热。善清利膀胱湿热而利尿通淋,兼杀虫而止痒,主治湿热淋痛、蛔蛲虫病、湿疹及阴痒。

  【功效】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主治病证】

  (1)热淋,血淋。

  (2)蛔虫病,蛲虫病。

  (3)湿疹,阴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绞汁涂。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泄降,有缓通大便作用,故脾虚便溏者慎服。

  【来源】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绵萆薢或福州薯蓣的干燥根茎。前者习称粉萆薜,后两种习称绵萆薢。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胃、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味苦泄降,性平不偏,人肝胃与膀胱经。既除下焦之湿而分清祛浊,为治膏淋、白浊及湿盛带下之要药;又祛筋骨肌肉之风湿而通痹止痛,为治风湿痹痛之佳品。

  【功效】利湿浊,祛风湿。

  【主治病证】

  (1)膏淋,白浊。

  (2)湿盛带下。

  (3)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味苦泄降,故肾虚阴亏者慎服。

  【来源】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清泄,入肺与膀胱经,为清利凉血之品。既利尿通淋、凉血止血,治淋证涩痛及血热出血常用,血淋、尿血尤佳;又清肺热,治肺热咳嗽等证。

  【功效】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主治病证】

  (1)血淋,热淋,石淋。

  (2)肺热咳喘。

  (3)血热崩漏、尿血、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涂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清泄,故阴虚及无湿热者禁服。

  【来源】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淡渗利,微寒清热,入肺、胃经。既利水清热,治热淋、湿温及水肿尿少;又通气下乳,治乳汁不下等证。

  【功效】利水清热,通气下乳。

  【主治病证】

  (1)湿热淋证。

  (2)湿温证,水肿尿少。

  (3)产后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甘淡渗利,故气阴两虚、孕妇慎服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相关阅读推荐: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动态

2015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知识点讲解

相关文章
山莨菪碱—2015年执业西药师专业知识一药理
祛风湿药介绍(四)—2015年中药学知识点详解
藏红花的鉴别方法—2015年中药鉴定知识点详
2015年中药师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五
2015年执业中药师考试《答疑周刊》第二十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全站搜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