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疽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
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
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日久则气滞血瘀,脉络瘀阻。
1.湿热郁蒸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分析:此为阳黄证。湿热之邪蕴阻脾胃,肝胆疏泄失常,医学全在线网站www.med126.com胆汁外溢,故面目皆黄;热为阳邪,故黄疸色泽鲜明;热甚于内.故门渴唇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常用药:茵陈、栀子、大黄清热利湿退黄,佐以泽泻、车前子利尿化湿,黄芩、金钱草清热解毒。
2.寒温阻滞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分析:寒属阴邪,湿性粘滞,寒湿内阻,肝胆疏泄失常,故黄疸晦暗,持久不退;寒湿中阻,脾阳不振,故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为寒湿之象。
治法:温中化湿。
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减。常用药:茵陈蒿利胆退黄,干姜、白术、甘草温中燥湿,佐以党参益气健脾,薏苡仁、茯苓健脾渗湿。
生理性胎黄与病理性胎黄的鉴别
1.出现时间:生后第2~3天;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h以内)或出现过迟。
2.消退时间:足月儿小于2周,早产儿3~4周;足月儿小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或退而复现。
3.黄疸程度: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小于221umol/L早产儿小于257umol/L;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umol/L早产儿大于257umol/L。
4.进展情况:每日血清胆红素增加值小于85umol/L;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每日血清胆红素增加值大于85umol/L。
5.伴随症状:无其他临床症状;有其他症状,如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等,有原发疾病表现。
胎黄动风与胎黄虚脱辩证
1.黄疸程度:黄疸显著;黄疸急剧加深。
2.伴有症状:尖叫抽搐,角弓反张;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3.舌质舌苔:舌质红,苔黄腻;舌质淡,苔白。
为了各位考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医学考试网2016年全国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医学全在线特开通微信服务,届时综合笔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开通,本网站会在第一时间以微信的方式通知各位考生2016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准考证打印时间及打印入口。请点击关注医学全在线官方微信
更多执业医师考试信息:
2016执业医师笔试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