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中医综合 > 中医复习 > 正文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哲学基础(三)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6/7/31 字体:


二、填空题
1.精气学说滥觞于______,西汉时被______所同化。
2.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______,其存在形式有两种:______、______。
3.气的概念源于______。
4.中医学的方法学体系,从上向下大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5.历代中医养生家称为人身“三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体气的运动必须______而______。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_______的作用。
8.神凝则______,神散则_______。
9._________是精气与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10.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阴阳消长大体可概括为四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13.《类经附翼·医易》提出:“动极者_______,阴亢者______”。
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在内,______;阳在外,______”。
15.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
16.阳邪盛而导致的实热证,则用_______的方法;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则用_____的方法。
1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应于______证,《内经》称为“________”。
1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应于_______证,《内经》称为“_______”。
19.《尚书·洪范》对五行的特性作了经典性的阐释:木曰______,火曰______,土爰______,金曰_______,水曰_______。
20.五行相乘的顺序与_______一致;五行相侮的顺序与________相反。因此,相侮又称_______,或称_______。
21.心火之气有余,既可乘袭_____,又可反悔______;心火之气不足,既可导致______相乘,又为______所侮。
22.用五行学说说明脏腑的病理关系:脾病传肾是______;影响心是______;影响肝是______;影响肺是______。
23.抑木扶土法是_____与_______相结合治疗_____的一种治法,又称_____法,______法,———法。
24.《类经图翼·运气上》提出:“造化之机,不可无_____,亦不可无______,无生则______,无制则_____”。
25.引起乘侮的原因有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26.《素问·六微旨大论》说:“亢则______,承乃______,制则______。”
27.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是“盛则______,虚则______”。
28.以五行学说而言,脏腑间的疾病传变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29.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30.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31.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________和________。
32.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常用治疗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常用治疗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益火补土是温______以补_______的一种方法,又称_______法,_______法。
35.中医学的一般思维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37.古代医家将以表知里的方法高度概括为“有________,必形_______”。
38.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试探法被称为“_______”。
39.演绎,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思维方法。
40.________,即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41.“揆度奇恒”,就是一种用_________方法进行鉴别的手段。
三、判断题
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要包括水地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                           (  )
2.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气构成的。                                     (  )
3.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是指后天水谷之精。                                   (  )
4.精气神学说中的“气”,是指自然界清气。                                             (  )
5.气的运动是气化的前提。                                                             (  )
6.事物的阴阳平衡是相对而并非绝对的。                                                 (  )
7.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物质。                                                     (  )
8.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                                                     (  )
9.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状态。                                     (  )
10.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阴阳的作用下发生的。                                      (  )
11.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动态平衡是彼此依存的结果。                                    (  )
12.阴阳相互制约的过程,即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                                        (  )
13.“阴平阳秘”是阴阳在对立制约和消长中取得动态平衡。                                (  )
14.阴阳转化是阴阳对立的结果。                                                        (  )
15.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  )
16.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  )
17.阴阳的消长是相对的,阴阳的平衡是绝对的。                                          (  )
18.阳胜则热,是指阳气充沛,阴精被抑制的热证。                                        (  )
19.阴胜则阳病,是指阴精充盛,阳气被抑制。                                            (  )
20.阳胜则阴病,是指阳气充沛,阴精被抑制。                                            (  )
21.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                                                (  )
22.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是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                                  (  )
23.阴阳互损所致的阴阳两虚,是阴阳双方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  )
24.“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                    (  )
25.在临床辨证中,首先应分清阴阳。                                                    (  )
26.阴偏衰的治疗原则,《内经》称为“阴病治阳”。                                      (  )
27.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内经》称为“阳病治阴”。                                      (  )
2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此长彼消之类的治疗法则。                                  (  )
2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此长彼亦长之类的治疗法则。                                (  )
30.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  )
31.五行实际上是指“五材”。                                                          (  )
32.五行相生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正常现象,而相克则为异常变化。                            (  )
33.五行乘侮可同时并见,均为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  )
34.当土过度虚弱时,则不仅木来乘土,而且水也会因土之衰弱而侮之。                      (  )
35.五行之中,凡具有生化特性者,大都属于木类。                                        (  )
36.五行之间“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即是相乘关系。                                (  )
37.肾病影响到肝脏,即是“母病及子”。                                                (  )
38.五行中,土为木之所不胜,金为木之所胜。                                            (  )
39.心火之气有余,既可乘肺金,又可反侮俾土。                                          (  )
40.心火之气不足,势必导致肝木乘心火,肾水反侮心火。                                  (  )
41.中医学以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说明人体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  )
42.中医学以五行的乘侮关系阐释脏腑间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  )
43.“泻南补北法”是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而确立的治疗方法。                              (  )
44.心火旺盛,累及肝脏,引动肝火,致心肝火旺为母病及子。                              (  )
45.一般来说,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浅;子病犯母时病情较深重。                            (  )
46.疾病的转变,相乘时的病情较深重;相侮时的病情较轻浅。                              (  )
47.肺金的肃降,以制约肝气、肝火的上升,称为金克木。                                  (  )
48.“益火补土法”,目前临床上多指温心阳以暖脾土。                                    (  )
49.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所以怒胜悲。                                      (  )
50.“木火刑金”,为火乘金。                                                          (  )
51.比较、演绎是中医学中一般思维方法。                                                (  )
52.试探和反证是中医学中的哲学方法。                                                  (  )
53.类比法是中医认识自然的常用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  )
54.类比法是一种或然的推理,对于类比的结论,必须通过实践加以检验。                    (  )
55.比较、演绎、类比、以表知里、试探、反证均属中医学的具体方法。                      (  )
56.《内经》提及的“揆度奇恒”,是一种用试探方法进行鉴别的手段。                      (  )
57.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小承气汤观察患者有无燥屎的方法,属于反证法。                (  )
58.中医主要从微观角度,用哲学的方法,从局部对人体的生命和疾病进行研究理论体系。      (  )
59.反证,是从原因来追溯和推测结果,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                    (  )
60.试探法与反证法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从原因来进行反推。                                (  )
61.中医认识病因的“审证求因”法是典型的反证法。                                      (  )
62.中和思维的核心是平衡与和谐。                                                      (  )
63.类比法在中医学中叫做“援物比类”或“取象比类”法。                                (  )
64.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                        (  )
四、名词术语解释
1.精气学说(古代哲学)        2.精(古代哲学)       3.气(古代哲学)   4.气化(古代哲学)
5.精气互化     6.阴阳         7.阴阳学说    8.阳化气      9.阴成形      10.阴阳交感
11.冲气        12.冲气以为和  13.阴阳互根   14.阴阳互藏   15.阴阳自和   16.中和
17.阴阳消长    18.阴平阳秘    19.阴阳转化   20.重阴必阳   21.重阳必阴   22.阳胜则阴病
23.阴胜则阳病  24.阳病治阴    25.阴病治阳   26.阴中求阳   27.阳中求阴   28.阴损及阳
29.阳损及阴    30.五行        31.五味       32.五液       33.五色       34.五化
35.五官        36.五体        37.五志       38.五行相生   39.五行相克   40.五行制化
41.五行胜复    42.五行相乘    43.五行相侮   44.五行学说   45.木曰曲直   46.火曰炎上
47.土爱稼墙    48.金曰从革    49.水曰润下   50.母病及子   51.子病犯母   52.虚则补其母
53.实则泻其子  54.滋水涵木    55.益火补土   56.培土生金   57.金水相生   58.抑强扶弱
59.抑木扶土    60.培土制水    61.佐金平木   62.泻南补北   63.比较       64.揆度奇恒
65.演绎        66.类比        67.以表知里   68.试探       69.反证
五、简答题
1.中医学的方法体系大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2.中医学的主要哲学基础是什么?
3.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为什么必须对中国古代的主要哲学思想有个大体认识?
4.为什么说精气神三者不可分离?
5.简述无形之气与形质之气的异同点。
6.你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是如何认识的?
7.气运动有何意义?
8.如何理解气运动的普遍性?
9.气化的形式主要可概括为哪几种?
10.为什么说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11.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机理是什么?
12.何谓阴阳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13. 如何分析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14.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体现在哪几方面?试举例说明之。
1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16.为什么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17.人体五脏阴阳是怎样划分的?
18. 你对阴阳的对立和制约是如何理解的?
19. 你对阴阳的互根与互用是如何理解的?
20. 何谓阴阳的消长、转化?二者关系如何?
21. 何谓阴阳互为消长?举例说明之。
22. 何谓阴阳皆消皆长?举例说明之。
23.阴阳转化的条件及形式如何?举例说明之。
24.何谓“阴阳自和”?其对自然界和人体有何意义?
25.如何运用阴阳理论来概括分析药物的性味及功能?
26.怎样运用阴阳理论概括分析各种证候?
27.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何临床意义?
28. 何谓五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29.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
30.何谓”取象比类法”?举例说明之。
31.何谓“推演络绎法”?举例说明之。
32.何谓所胜与所不胜?
33.何谓五行相乘?其次序和原因如何?
34.何谓五行相侮?其次序和原因如何?
35.何谓“母病及子”?一般规律如何?举例说明之。
36.何谓“子病及母”?一般规律如何?举例说明之。
37.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常用治法有哪些?
38.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常用治法有哪些?
39.何谓“五行制化”?其规律如何?
40.如何以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指导情志病的治疗?
41.五行生克乘侮理论在针灸取穴中有何指导意义?
42.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六、论述题
1.试述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2.古代哲学中精和气各自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3. 为什么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
4.气的运动与气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5.如何区别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的精、气概念?
6.古代哲学之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如何?
7.如何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举例说明之。
8.怎样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举例说明之。
9.阴阳转化发生的内在根据和条件是什么?
10.何谓阴阳交感?其内在机制是什么?
11.何谓阴阳互藏?有何意义?
12.何谓阴阳自和?其意义如何?
13.何谓阴阳平衡?有何意义?
14.试述阴阳消长的形式及其与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关系。
15.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指导确定治疗原则?
16.如何运用阴阳理论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17.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指导中医诊断疾病?
18.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19.何谓“生我”、“我生”、“克我”、“我克”?举例说明之。
20.何谓“五行胜复”?其规律如何?
21.如何以五行的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22.如何以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阐释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举例说明之。
23.五行生克理论在阐释五脏病变的传变方面有何意义?举例说明之。
24.如何运用五行生克理论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
25.如何运用五行理论指导脏腑用药?
26.试述在中医学中应用较多的思维方法。
27.你对“中和思维”是如何理解的?试举例说明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8.何谓“类比思维”?在中医学中是如何应用此思维方法的?试举例说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18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2018年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服务系统入口
 医学考研2018年最新考试大纲汇总
 2018年医学考研英语一考试大纲原文
 2018医学考研英语二完整考试大纲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考研首页
院校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