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中医综合 > 复习试题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习题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6/9/4 字体:

(医学全在线 www.med126.com)

191 .人体五脏阴阳是怎样划分的 ?

答:脏腑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胄,则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属里,故为阴;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属表,故为阳。五脏再分阴阳,则心肺居于上属阳:其中心属火,主温通,为阳中之阳脏;肺属金,主肃降,为阳中之阴脏。肝、脾、肾居于下属阴:其中肝属木,主升发,为阴中之阳;肾属水,主闭藏,为阴中之阴;脾属土,居中焦,为阴中之至阴。

192 .如何运用阴阳理论概括分析各种证候 ?

答:确定证候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核心,而辨别阴证、阳证又是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在临床诊断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八纲辨证中,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在脏腑辨证中,脏腑精气阴阳失调可以表现出许多复杂的证候,但概括起来,无外乎阴阳两大类。因此,在辨证过程中,只有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做到执简驭繁。

193 .怎样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临床有何意义 ?

答:“舂夏养阳,秋冬阳阴”是养生防病的一条重要原则。临床根据这一原则,对“能夏不能冬”的阳虚阴盛体质者,夏季可给与温热之药预培其阳,则冬季不易发病;对能冬不能夏。的阴虚阳亢体质者,冬季可给与凉润之晶预养其阴,则夏季不易发病。

194 .五行各自的特性如何 ?

答:五行的特性是: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195 .何谓“取象比类法” ? 举例说明之。

答:“取象比类”法是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方法中的一种。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 ( 形态、作用、性质 ) 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遥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归属。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特征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木;与水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水;其他以此类推。如以方位配伍行:日出东方,与木升发特性相类似,故东方归屑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特性相类似,故南方归属于火;日落于西方,与金之沉降相类似,故西方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之特性相类似,故北方归属于水;中原地带土地肥沃,万物繁茂,与土之特性相类似,故中央归属于土。

196 .何渭“推演络绎法” ? 举例说明之。

答:“推演络绎”法是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方法中的一种。这种方法是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例如,已知肝属木,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因此可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属于木。同理,心属火,则小肠、脉、面、舌与心有关,故亦属于火等等。

197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如何 ?

答: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于”。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主要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四种。

198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如何 ?

答: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抑强和扶弱。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扶弱,适用于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主要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子木法、泻南补北法四种。

199 .何谓五行相乘 ? 其次序如何 ? 导致相乘的原因是什么 ?

答:五行相乘,是指五中一行对其所胜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火,金乘木。

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有二:一是所不胜行太强,对其所胜过度制约,如木旺乘土;二是所胜行太弱,对其所不胜相对过亢而产生过度制约,如土虚木乘。

200 .何谓五行相侮 ? 其次序如何 ? 导致相侮的原因是什么 ?

答: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五行相侮的次序是相克的反向,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有二:一是所胜行太强,不但不受其所不胜行的克制,反而侮其所不胜,如木亢侮金;二是所不胜行太弱,不能制约其所胜,反而被其反向克制,如土虚水侮。

201 .何谓。母病及于” ? 一般规律是什么 ? 举例说明之。

答:母病及于,是指母脏之病传及子脏。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即属母病及于。母病及于的一般规律是:母脏虚弱,导致子脏也不足,终致母子皆虚。如肾精不足,引起肝血亦虚,终致肝肾精血亏虚。

202 .何谓“子病及母” ? 一般规律是什么 ? 举例说明之。

答:于病及母,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于脏。心病及肝,即是于病及母。于病及母的规律一般有三:一是子盛致母盛,如心火盛导致肝火盛,出现心肝火旺;二是子虚引起母亦虚,如心血虚引起肝血虚而见心肝两虚;三是子盛伤母致母亏,如肝火亢盛,下劫肾阴,以致木亢水亏。

203 .如何以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指导情志病的治疗?

答:人的情志活动,属五脏功能之一,而情志活动异常,又会损伤相应内脏。由于五脏之间存在相关系生相克的关系,故人的情志变化也有相互抑制作用。临床上可以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如怒伤肝,悲可以胜怒;喜伤心,恐可以胜喜;思伤脾,怒可以胜思等等。

204 .何谓阴阳互为消长 ? 举例说明之。

答: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称之为阴阳互为消长。例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这是“阳长阴消”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这是 - 阴长阳消”的过程。

205 .何谓阴阳皆消皆长 ? 举例说明之。

答: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称之为阴阳皆消皆长。例如人体生理活动中,饥饿时出现的气力不足,即是由于阴 ( 精 ) 不足,不能化生阳 ( 气 ) 而导致阳的不足,属阳随阴消的阴阳皆消变化;而补充营养物质 ( 阴 ) ,产生能量,增加了气力,则属阳随阴长的阴阳皆长的消长变化。

206 .阴阳转化的条件及形式如何 ? 举例说明之。

答: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里的“重”、“极”就是阴阳消长变化发展到极点而导致阴阳转化发生的条件。若没有消长的量变过程,就不会有转化的质变过程。

阴阳转化既可以表现为渐变形式,又可以表现为突变形式。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夏季酷热火气的骤冷和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转为体温下降,四肢厥冷等,即属于突变的形式。

207 .何谓“阴阳自和” ? 其对自然界和人体有何意义 ?

答: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阴阳双方存在的这种能力和趋势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中医学运用阴阳自和理论来说明人体阴阳自动协调促使病势向愈和机体恢复健康的内在机制。

208 .何谓“五行制化” ? 其规律如何 ?

答: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五行制化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又克土;火生土,土生金,而火又克金;土生金,金生水,土又克水;水生木,木生火,而水又克火。如此循环往复。

209 .五行生克乘侮理论在针灸取穴中有何指导作用 ?

答:在针灸疗法中,针灸学家将手足十二经近手足末端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分别配属于木、火,土、金、水五 行。在治疗脏腑疾病时,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如治疗肝虚时,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取肾经的合穴阴谷,或本经合穴曲泉进行治疗。若治疗肝实证,根据“实则泻其于”的原则,取心经荣穴少府,或本经荣穴行间治疗,以达到补虚泻实,恢复脏腑正常功能之效。

210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

答:中医学思维方法具有注重宏观观察、注重整体研究、擅长哲学思维、强调功能联系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211. 试述古代哲学概念与气概念的形成。

答:精概念的形成:①源于:“水地说”,即由水,地生万物发展而来。②中医学有关精的认识,对哲学畔,精气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③古代哲学家在水地说与对人体之糟认识的基础上,把精的概念抽象为无形而动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气概念的形成:①源于“云气说”,即日常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云气、风气、水气、大气等是气概念产生之源。②中医学对人体之气的认识,也是气概念产生的基础。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则产生了气的一般概念,即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

212 .试述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有:①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宇宙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由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的合和来完成的。②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聚、散;气的运动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变化的过程,称为气化,主要形式有: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更新变化四种。③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精气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精气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④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天地精气是构成人的本原物质;人的生死过程也就是气的聚散过程。

213 .气的运动与气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

答:气的运动称为气机,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聚、散等几种。由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宇宙万物的形态、性能变化的过程,称为气化。气化过程分为“化”与“变”网种不同的类幽:化是指气的缓和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类似于“量变”;变是指气的剧烈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类似于“质变”。化与变,皆取决于气的运动。因此,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前提和条件,而在气化过程中又寓有气的各种形式的运动。

214 .试述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答: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①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在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影响下,中医学构建了精气生命理论,认为人体之精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人的形体和精神的化生之源。人体之气是生命力很强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根本;人体诸气皆为一身之气的分化;人气分阴阳,阴阳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协调维持人体生命进程;气是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②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精气学说的影响,促使中医学建立了“同源性”思维方法,即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有一个共同来源,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时刻进行着各种物质与信息的交流;自然社会环境的各种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一定影响。

215 .试述古代哲学的精、气概念与中医学的精、气概念的区别。

精,又称精气,在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 ( 指肉眼看不见形质 ) 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在中医学中,精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之源。既包括父母遗传的性命物质,称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称盾天之精。

气,在古代哲学中,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在中医学中,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倌息的载体。气的不断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外的新陈代谢,激发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负载和传递着生命信息,推动和调控着脏腑的机能,从而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因此,古代哲学的精与气,其内涵是同一的,是关于宇宙本原的概念;中医学所讲的人体内的精与气,其内涵是有别的,是关于人体生命的产生和维系的认识。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是有明显区别的:人体内的精与气的概念是具体的,宇宙中的精或气的概念是极为抽象的。

216 .怎样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 ? 举例说明之。

答:事物的阴阳属性,是根据事物或现象不同的运动趋势、不同的功能属性、不同的空间和时间等,通过相互比较而归纳出来的。因此,事物的阴阳属性,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若该事物的总体属性未变,或比较的对象或层次未变,它的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如水与火,水属阴,火属阳,其阴阳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反称的。水不论多热,对火来说,仍属阴;火不论多弱,对水来说,仍属阳。

217 .怎样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 举例说明之。

答:事物的总体属性发生了改变,成比较的层次或对象变了,则它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故事物阴阳属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又是相对的。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①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性;②阴阳之中复有阴阳;③同一层次中,比较的对象不同,其阴阳属性不同。

218 .阴阳转化发生的根据和条件是什么 ?

答:阴阳转化发生的内在根据是阴阳互藏。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阳中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阴阳转化的必备条件是阴阳的消长运动。如以阴阳消长为量变过程的话,那么变化之极,就可发生阴阳转化的质变。正如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中所说的 -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里的“重”和“极”就是阴阳转化发生的条件。没有消长的量变的过程,就不会有转化的质变过程;

219 .试述阴阳交感的含义及其内在机制。

答: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和,亦即相互发生作用。在自然界,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形成云、雾、雷电,雨露,生命得以诞生,从而化生出万物。在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下,万物才得以成长。在人类,男女媾精,新的生命个体诞生,人类得以繁衍。如果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自然界。可见,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阴阳交感合和的内在机制是阴阳互藏。天之阳气为何能降,地之阴气为何能升 ? 古代哲学家是用“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 《周易·乾传》 ) 来解释的,也就是说,天气虽在上,但内涵地之阴气,即阳中有阴,有“亲下”之势,故天气在其所涵地之阴气的作用下降于地,地气虽居下,但内寓天之阳气,即阴中有阳,有”亲上”之势,故地气在其所涵天之阳气的作用下上升于天。如此则阴升阳降,天地之气交感合和。

220 .试述阴阳互藏的含义及其意义。

答: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阴阳互藏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阴阳互藏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221 .试述阴阳自和的含义及其意义。 (医学全在线 www.med126.com)

答: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对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中医学运用阴阳自和的理论来说明人体阴阳自动协调促使病势向愈和机体健康恢复的内在机制,用以阐明人体内的阴阳二气具有自身调节的能力。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深层次运动规律,它可以揭示人体疾病自愈的内在变化机制。

222 .试述阴阳平衡的含义及其意义。

答:所谓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常域平衡。阴阳双方维持动态常域平衡的关系,在自然界标志着气候的正常变化,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在人体标志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协调。

223 .试述阴阳消长的形式及其与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关系。

答:阴阳的消长变化主要有两类八种形式: 一类是阴刚的互为消长,包括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长阳消和阳长阴消;一类是阴阳的皆消皆长,包括阴随阳消:阳随阴消、阴随阳长和阳随阴长。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第一类消长形式主要由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所决定,阴盛制 阳,表现为阴长阳消;阳盛制阴,表现为阳长阴消;阴衰不能制阳,表现为阴消阳长;阳衰不能制阴,表现为阳消阴长。第二类消长形式由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所决定,阴虚不能生阳或阳虚不能生阴,表现为阴阳的此消彼亦消;滋阴以生阳或益阳以生阴,表现为阴阳的此长彼亦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医学考研2018年最新考试大纲汇总
 2018年医学考研政治考试大纲
 2018年医学考研英语一考试大纲原文
 2018医学考研英语二完整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考研首页
院校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