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中医综合 > 复习试题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习题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6/9/4 字体:

 

130. 血海

131. 阳脉之海

132. 阴脉之海

133. 经别

134. 头为诸阳之会

135. 经筋

136. 皮部

137. 十二经脉之海

138. 得气

139. 属络

140. 经气

四、简答题

141. 简述经络的主要功能。

142.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如何 ?

143. 十二经脉有几对表里关系,有何意义 ?

144. 奇经八脉是怎样调节十二经气血的 ?

145. 督脉与脑、髓、肾有何联系 ?

146. 试述十二证经在头部的分布情况。

147. 试述十二正经在四肢部的分市情况。

148. 循行于胸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次序如何 ?

149. 冲脉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何联系 ?

150. 别络如何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 ?

151. 何谓经筋 ? 经筋有何功能 ?

152. 何谓“引经报使” ? 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

153. 阴阳维脉有何功能 ?

154. 何谓浮络 ? 其分布和功能如何 ?

155. 何谓孙络 ? 它有何作用 ?

156. 经络的连属部分有哪些 ?

157. 何谓经脉、络脉 ? 两者应如何区别 ?

158. 经别如何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部的联系 ?

159. 外邪如何通过经络由表传里 ?

160. 举例说明经络学说对方剂组成的指导意义。

161. 经络如何沟通脏腑之间的联系 ?

162. 别络如何加强人体前、后、侧面的联系 ?

163. 试述手、足阳经的交接规律。

164. 十二经脉的命名依据是什么 ?

165.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阴阳五行学说有何关系 ?

五、问答题

166.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

167. 经络系统的组成如何 ?

168. 试述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具体次序。

169. 十二经脉的交接方式有几种 ? 其交接规律如何 ?

170. 街经八脉的循行分布有何特点 ?

171. 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172. 别络有哪些生理功能 ?

173. 十二正经有哪些特点有别于奇经八脉 ?

174. 人体经络系统所具有的沟通联系作用表现于哪些方面 ?

175. 阴阳跷脉有何功能 ?

176. 经络学说如何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

177. 你如何理解经络系统对人体的调节作用 ?

178. 经络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诊断 ?

179. 经络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 ?

180. 督脉有何功能 ?

181. 试述手太阴肺经在人体的循行分布情况。

182. 试述皮部的含义、生理功能以及皮部理论在中医诊断治疗上的意义。

183. 你如何理解经络的感应传导作用 ?

答案

1. 络脉

2. 《内经》

3. 孙络

4. 头面部

5. 足阳明胃经

6. 手太阴肺经 7. 手厥阴心包

8. 手阳明大肠经

9. 四肢末端 10. 足太阴脾经

11. 手少阳三焦经

12. 督脉

13. 带脉

14. 离合出入

15. 脾之大络

16. 胞中

17. 得气

18. 足小趾下

19. 小肠 心

20. 胸腔内脏 手指端

21. 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

22. 肝经 脾经

23. 筋肉 关节

24. 《十四经发挥》

25. 足太阳膀胱

.26. 全身经脉

27.A 答案分析:经络学说来源于内经》以前医疗经验积累总结,《内经》的成书奠定了经络学说和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28.B 答案分析:《难经》首创“奇经八脉”一词,对奇经八脉的含义、功能、循行线路和病候都有较详细的论述。

29.D 答案分析:经络系统中只有十二正经与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阳经属腑络脏,阴经属脏络腑。

30.C 答案分析:经络系统中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十二正经,而奇经、经别及络脉虽也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但不属主要者。

31.E 答案分析: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分布全身,难以计数,在人体内具有“溢奇邪”、“通荣卫”的作用。

32.A 答案分析:十二正经中阴经行内侧,其中手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33.A 答案分析:脾经与肝经在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叉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

34.C 答案分析: 《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35.B 答案分析:足,手阴经交接三对,交接部位皆在胸部内脏。

36.D 答案分析:在头面部,太阳经主要行于面颊、头顶和头后部,其中手太阳主要行于面颊部,足太阳行于头顶和头后部。

37.E 答案分析:足阳明胃经虽为阳经,但在躯干部却行于胸腹面。

38.A 答案分析:足太阴脾经本身分出一条别络,加上脾之大络共有二条别络。

39.A 答案分析:按十二经流注次序,手太阳小肠经在目内眦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40.D 答案分析:足太阳膀胱经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出,向后行至枕骨处,人颅络脑。

41.D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

42.B 答案分析:足阳明胃经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 ( 旁开 2 寸 ) ,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

43.B 答案分析:手太阳小肠经一分支从缺盆沿颈上行面颊,至目外眦;另一分支从面颊分出,上行目眶下,至目内眦。

44.C 答案分析: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穋穴。

45.E 答案分析:阴维脉在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

46.B 答案分析:任脉沿腹胸正中线上行,至咽,环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47.C 答案分析:冲脉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挟脐上行。

48.A 答案分析:跷脉的功能有二,一为主司下肢运动;二为司眼睑开合。

49.D 答案分析:络脉分为别络、孙络和浮络三类,其中分布皮肤表面的络脉,因其“浮而常见”,故称浮络。

50.C 答案分析:经筋多附于骨和关节,具有约束骨骼,主司节运动的功能。

51. D 答案分析: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同时又穿过肝,人肺,从肺分出络。

52.A 答案分析:手少阴心经属心,其循行沿手臂内侧至小指桡侧端,故心前区“虚里”处疼痛,连及左手臂及小指,应考虑心脏疾患。

53.E 答案分析:金·张元素根据经络学说,在药物归经基础上倡导分经用药,并创立“引经报使”理论。

54.B 答案分析:手阳明大肠经循行于下齿中,故下牙痛多与手阳明大肠经有关。

55.C 答案分析:阳跷脉到达目内眦后,上行人发际,下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合于项后。

56.D 答案分析:任脉行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阴脉之间的相互联系,调节阴经气血,故称“阴脉之海”。

57.D 答案分析:经脉与络脉区别,历代医家有不同看法,但据经与络循行实际,当以“经为主干,络为分支”为准则。

58.A 答案分析:奇经八脉中不存在表里关系,对内与脏腑也没有直接的属络关系,故阳跷脉与阴跷脉不具表里关系。

59.B 答案分析:十二经别进人体腔后,表里两经经别相并而行,浅出体表时阴经经别又合于阳经经别,一起注人阳经,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作用。

60.B 答案分析: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气血流注的起始,由于全身气血皆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故肺经起于中焦。

61.B 答案分析:经别,是从十二正经别出的经脉。

112

62. 真 < 答案分析:经筋,是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属经络系统的外连部分。

63.C 答案分析:手的三条阴经行上肢内侧,其中太阴在前。

64.E 答案分析:足的三条阴经行下肢内侧,其中少阴在后。

65.D 答案分析:足阳明胃经从耳前,沿发际,到额前。

66.E 答案分析:手太阴肺经循行不上头面部。

67.B 答案分析:手少阳三焦经为手三阳经之一,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走头”。

68.D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为足三阴经之一,足三阴经的走向是“从足走腹”。

69.A 答案分析: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手阳明经属大肠络肺。

70.D 答案分析:足少阳胆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71.C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膈人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72.E 答案分析: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目内眦。

73.A 答案分析: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养、生殖功能有关。

74.D 答案分析:带脉主司妇女带下,带脉亏虚,不能约束经脉,多见带下病。

75.B 答案分析:足三阴、足三阳经别上行经腹、胸,均与胸腔内的心脏相联系,可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76.E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的别络多行身体浅表部位,从肘膝以下分出后,均走向相表里的经脉,并与其络相通,维系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

77.E 答案分析:别络是经脉分出的支脉,从别络再分出无数细小的络脉,别络对这些细小络脉起主导作用。

78.( : 答案分析:奇经八脉对经气血进行双向性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满溢时,溢人奇经,蓄以备用;十二经气血不足时,奇经中涵蓄的气血则溢出补充十二经气血的不足。

79.A 答案分析:督脉在项后风府穴进入颅内,络脑。

80.D 答案分析:冲脉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出气街。

81.C 答案分析: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之一,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

82.C 答案分析:手少阴心经,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足厥阴肝经,从胁肋部,沿喉,入鼻咽,上行连接目系。

83.C 答案分析:足少阳胆经,从足背分出,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从肝分出,穿膈,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84.D 答案分析:任脉和冲脉只循行分布于目眶下,并未到达目内眦。

85.C 答案分析:足太阳膀胱经行背部脊柱两旁,从大腿外侧后缘下行胴窝,与大腿后侧一支脉会合,下行足背外侧,至小趾外侧端。

86.C 答案分析:阳跷脉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少阳胆经并行。

87.C 答案分析:奇经八脉中除带脉横行腰部及冲脉一分支下行于足外,均自下而上行,上肢没有奇经分布。

88.C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上行连目系后,经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足太阳膀胱经,在向上到达额部后,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督脉的百会穴。

89.C 答案分析:衍经八脉中脉、督脉各有‘条别络分出。

90.C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均行下肢内侧,在小腿下半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在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叉,则脾经走前缘,肝经走中线。

91.A 、 B 、 C 、 E 答案分析:经络学说是古人长期医疗总结,古人在对针灸、导引、推拿等所出现经络现象及病理情况下所出现的经络病症的观察过程中,以及对穴位主治作用的归纳中,积累丰富经验,并依据当时解剖知识,加之古代哲学阴阳五行的渗透影响,逐渐形成经络学说。

92.A 、 B 、 C 、 D 、 E 答案分析: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经络系统,具有沟通联系,感应传导及运输、调节等基本功能。

93.B 、 C 、 D 、 E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挟胃两旁,属肝络胆,注入于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94 、 A 、 B 、 D 答案分析:阴跷脉和阳跷脉均到达目内眦,并在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相会。

95.A 、 B 、 C 、 D 、 E 答案分析:任脉、冲脉均经喉,上达于面,环绕口唇,至目眶下;胃经人上齿中,还出挟口,环绕口唇;大肠经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上交人中;肝经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

96.B 、 C 、 D 答案分析:手三阳经行于肩部和肩胛部。

97.B 、 C 、 D 、 E 答案分析:心经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肾经从肾上行者,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肝经从肝分出,穿膈注肺;大肠经络肺。

98.A 、 B 、 C 答案分析:足阳明胃经沿大腿前侧下行,过膝膑,向下沿胫骨前沿至足背,人第二趾外侧端;分支从足三里分出,下行人中趾外侧端;从足背分出,前行 人大趾内侧端,交足人刚脾经。

99.A , C 答案分析:手足三阳经于督脉交会扩大椎。

100.B 、 1) , E 答案分析:手太阳经主要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和后头部。

101.A 、 B 、 D 、 E 答案分析:足少阴肾经沿内踝后人足根部;行小腿内侧后缘;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络膀胱;从肾上行,穿过肝、膈,人肺沿喉到舌根两旁。

102.A 、 B 、 C 答案分析: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内上行;冲脉一分支,从胞中分出,与督脉通,上行脊柱内;足少阴肾经,沿股内侧后缘人脊内 o

103.A 、 B 、 C 答案分析:手少阳三焦经一分支,从耳后分出,人耳中,出耳前;手太阳小肠经分支,从缺盆上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人耳中;足少阳胆经一分支从耳后分出,经翳风穴入耳中,出耳前。

104.A 、 C 、 E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沿大腿内侧中线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属肝络胆,穿膈,布胁肋。

105.A 、 B 、 C 、 E 答案分析: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人肺中,从肺分出,络心,注胸中 ( 下接手厥阴心包经 ) 。

106.B 、 D 答案分析:手阳明大肠经人下齿中,足阳明胃经人上齿中。

107.C 、 E 答案分析: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二脉均与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养胎儿密切相关。

108.D 、 E 答案分析:足太阳膀胱经,从头顶分出,后行至枕骨处,入颅络脑;督脉行脊柱内,至项后风府穴入颅络脑。

109.A 、 D 、 E 答案分析:足三阴经与阴维脉、冲脉均会于任脉。

110.D 答案分析: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到带脉穴,绕身一周,环行于腰腹部,脏腑相连纳。刚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三焦经起,三焦腑。

111.A 、 B 、 D 、 E 答案分析:足阳明胃经人缺盆,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手太阳小肠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均在人大椎穴后,再前行人缺盆;足少阳胆经,左右交叉于大椎后,分开前行人缺盆。而膀胱经不入缺盆,在腰部肾俞穴处深人体腔,络肾属膀胱。

112.A 、 B 、 C 、 D 、 E 答案分析: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行躯干腹面;足阳明胃经行腹面 ( 乳中线 ) ;任脉行胸腹正中;冲脉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

113.A 、 D 、 E 答案分析:冲脉从少腹输注肾下,浅出气街;足阳明胃经直行者,沿乳中线下行,至气街;足少阳胆经络肝属胆后,沿胁里浅出气街。

114.A 、 C 、 E 答案分析:冲脉能通受十二经气血,并能容纳和调节十二经脉及五脏六腑之气血,称“十二经脉之海” ( 《灵枢·动输》 ) 和“五脏六腑之海” ( 《灵枢·逆顺肥瘦 }) ;冲脉还与以血为基础的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故又称“血海” ( 《灵枢·海论》 ) 。

115.A 、 C 、 D 、 E 答案分析:足阳明胃经属胃;足太阴脾经络胃;手太阳小肠经到达胃部;手太阴肺经还循胃口。

116.A 、 B 、 C 、 E 答案分析:足太阴脾经注心中;足少阴肾经络心注胸中;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

117.A 、 D 答案分析:任脉的主要功能为: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主胞胎,与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养、生殖功能有关。

118.B 、 C 、 D 、 E 答案分析:督脉在 项后人颅内,经头顶、额、鼻到上唇系带处;分虫缆脐中央,嗽心列啾颌部。

119.A 、 B 、 C 、 D 、 E 答案分析: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内侧端相交接;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小,后丛毛处相交接;冲脉分支,从内踝后分出,斜入足背,至足大趾。

120.B 、 D 答案分析:阳跷脉起于足外踝下膀胱经的申脉穴;阳维脉起于足外踝下膀胱经的金门穴。

121. 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18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18医学考研英语二完整考试大纲
 2018年医学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服务系统入口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2018年医学考研政治考试大纲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考研首页
院校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