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中医综合 > 中医复习 > 正文
中医综合针灸学考研辅导:刺灸法部分(七):大纲及重难点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6/14 字体:

 

5. 行针法
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实施的各种针刺手法。
  基本手法:行针的基本手法,是针刺的基本动作,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①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使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至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有无,频率的快慢以及操作时间的长短等,应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腧穴的部位以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灵活掌握。
  ②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中、食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至于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操作时间的长短等,应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腧穴的特征以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灵活运用。
   以上两种基本手法,既可单独应用,也可相互配合运用,在临床上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辅助手法:是进行针刺时用以辅助行针的操作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循法:是以左手或右手于所刺腧穴的四周或沿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徐和的循按或循摄的方法。此法在未得气时用之可以通气活血,有行气、催气之功。若针下过于沉紧时,用之可宣散气血,使针下徐和。
  ②刮柄法:亦名划柄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使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爪甲,由下而上的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此法在下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促使得气。
③弹柄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手指轻轻叩弹针柄,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动,而使经气速行。
④搓柄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向单向捻转,如搓线状,每搓2~3周或3~5周,但搓时应与提插法同时配合应用,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以免使肌肉纤维缠绕针身。此法有行气、催气和补虚泻实的作用。
  ⑤摇柄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橹或摇辘轳之状。此法若直立针身而摇,多自深而浅的随摇随提,用以出针泻邪。若卧针斜刺或平刺而摇,一左一右,不进不退,如青龙摆尾,可使针感单向传导。
  震颤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以促使得气或增强祛邪、扶正的作用。

6.  得气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得气”是针刺治疗过程中的感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病人对进针后的针刺感觉,又称“针感”;施术者根据针感掌握刺激的手法操作,以达到有效的刺激程度。二是施术者手指对针刺入皮肤以后的感觉,又称“手感”,施术者根据手感去寻找、调整针感,使针感达到治疗疾病所需要的程度。
  ①针感
  针感是指从进针开始到出针为止的全过程中所发生的感觉。由于刺激部位与组织结构、个体感觉差异及对感觉的形容不同,可反映出各式各样的针感;这些针感不但产生于针刺的局部,还会向其他部位传导。并经过某些特殊的方法诱发,用压力可阻断。
  ②手感
  手感是医生在刺针过程中,针尖经过和遇到的各种组织的感觉,从感觉中可以得知针尖刺到的是何种组织,并从中得出在进针过程中病人的针感,以及针感的性质和强度,并根据手感调整针感,使其达到治疗疾病的针感。
总之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感觉。若无经气感应而不得气时,医者则感到针下空虚无物,患者亦无酸、麻、胀、重等感觉。
得气与否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判断疾病的预后。《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充分说明得气的重要意义。临床上一般是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时效果就差,若不得气时,就可能无治疗效果。《金针赋》也说:“气速效速,气迟效迟。”因此,在临床上若刺之而不得气时,就要分析经气不至的原因。或因取穴定位不准确,或为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对此就应重新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深度。另外应运用催气、候气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医学考研2018年最新考试大纲汇总
 2018年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服务系统入口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2018医学考研英语二完整考试大纲
 2018年医学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考研首页
院校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