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l 2006年3月14日一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B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C多给、少取、放活 D中国农民的核心是土地问题 (AB)
32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一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这里所说“良好外部环境”主要包括
A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
B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
C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
D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ABCD)
33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应有之义
C符合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对外大致方针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盏
D符合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符台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ABCD)
三、分析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要求结台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1)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里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评断、见证),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生也。”其人哑然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姜产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不知故也。……物理无穷,造化无尽.盖一例以规物.真瓮鸡耳! --《雪涛谐史》
请回答:
(1)请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楚人和北人的失误之处。
(2)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说明:①楚人提出:”以十凡为质”的做法是否正确?②“物理无穷,造化尤尽”的哲学寓意和意义。
答案要点: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看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也就是构成每一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构成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不同的解决矛盾的具体形式。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楚人和北人的失误之处就在于不懂得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没有具体地把握姜、菱各自的生长特点和属性,用个别事例去孤立地规定和看待事物因而犯了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2)①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
的一致,符合。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中介,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并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是否同客观相符合。
楚人提出:“以十人为质”的做法,实际上是以人们的生活实践证明“姜是树上结的,还是土中生的”看法•究竟何种观点正确.因而坚特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样做是正确的。但楚人仍然固执己见,认为姜是树上生的,则是错误的。
②“物理无穷,造化无尽”的哲学寓意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无限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其意义在于要求人们坚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观点,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永无止境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34(2)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的经济产品总量的一个指标。但它只反映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没有反映负面影响。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一些国 家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 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把计算结果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
请回答:
(1)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绿色GDP核算指标的运用及其意义。
(2)用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原理说明应该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答案要点:
(1)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承认矛盾是事特发展的动力观点去认识和处理问题。防止孤立、静止、片面和否认矛盾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绿色GDP核算指标的运用.既反映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又反映负面影响,其计算结果是比较全面的。运用这种核算指标有利干坚持科学发展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地理环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地理环境虽然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也不能决定社会形态曲更替,其作用还要受到社会条件.特别是生产方式的制约。但是.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应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组成的有机整体。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35.下面是一组关于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的材料
材料l
价格机制具有双重功能。一种商品或者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决定看这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使用状况,也决定着这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出售该商品或生产要素能够得到多少实际收入.这分剐称为价格机制的“效率”方面和“分配”方面。 …相对价格有助于指导经济系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所谓有效,也就是说,让资源的使用达到这祥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人要使自己处境更佳,必须以使其他人处境更差为前提。……但是,选样一种有效的体制必然会导致实际财富的分配非常令人失望。……用于达到这种效率的价格,将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很不公平。
摘自[英]詹姆斯•E•采德《效率、公平与产权》
市场并不必然能够带来公平的收入分配。市场经济可能会产生令人难以接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巨大差距。
19世纪,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不公平是普遍永恒的,不能为公共政策所改变。用政府干预减轻贫困的任何企图。都是只会导致整个国民收入下降的愚蠢努力。大约一个世纪以前,西方许多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政府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转移支付计划,在工业化之后的欧洲和北美,各国政府普遍提供了退休金、老年人医疗保健、穷人住房补贴、失业伤残收入补偿、穷人工资补贴等计划,这些计划旨在拔掉“赤贫”这根社会的芒刺,然而,减少贫困并非没有代价和并非没有充满争议。很大一部分政府预算已被用于收入支持计划,且这部分预算还在越来越大。半个世纪以来,税收一直趋于上升。平均收入的尝试在激励和效率方面会起到反作用。今天,人们会问,为了把经济这块馅饼分得更加平均,我们究竟需要牺牲这块馅拼的多大一个部分?……各种再分配措施,由于降低工作和储蓄的积极性,将可能导致实际产出的减少。当一个国家考虑其分配政策时,它所要权衡的是,更大程度公平的收益和有关的政策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多大的影响。
在采取各种步骤将收入从富人向穷人那里进行再分配的过程中,政府可能损害经济效率并减少可以用来进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的数量,但在另一方面,如果公平是一种社会商品的话,那么它是值得购买的。
摘自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1996年,印度人民党开始执掌政权,在执政期间获得了令入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人民党政府引领印度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在世界信息产业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人民党执政期间,印度经济迅猛发展,摆脱了长期维持在3.5%以下的“印度速度”,实现了7%左右的增长率,2003年GDP增长达到8.2%,第四季度增长达10.4%,超过了中国。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广大下层民众并未获得真正的实惠,印度全国有4.1亿绝对贫困人口,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人沦为“发展的牺牲品”。结果,2004年5月13日,印度大选揭晓,人民党丢掉了大选。
摘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参考》
材料2
据资料显示,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和地区差距日益扩大,世界银行《2000一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估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收入差距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中国收入不平等性在迅速增加。中国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以及城乡’内部都存在收入差距,并呈不断扩大趋势。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65,并将在2005年逼近0.47,
摘自王东京《经济学二十八期》
材料3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摘自江泽民《十六大报告》
鉴于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建议》高度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则和政策,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扶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摘自温家宝《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说明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结合材料2,说明如何认识和看待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拉大趋势问题。面对当前收入差距拉太问题,有人认为,这是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必然结果,认为这一原则割裂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降低了公平的地位,颠倒了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与基本手段之间的关系,因而主张用“公平优先”代替“效率优先”,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3)结合材料3,当前为了解决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正确处理教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要点:
(1)所谓效率,是指人们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产出的劳动成果的比率,也就是收入与产出比率的较快提高。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所谓公平,主要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就是人们的劳动投入、非劳动投入与收入紧密联系,投入的变化应该在收入中得到体现,使收入的变化与投入的变化相适应。公平与效率之间,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中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单靠市场机制调节,不能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协调,如果任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然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甚至两极分化。因此,政府必须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协调效率与公平这两大社会目标。在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2)对于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应从以下三方面认识和看待;①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是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基础上产生的收入差距,也就是说,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产生的差距,是相对差距而非绝对差距。②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从总体上来看处于开始进入过大区间,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③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是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带有规律性的一个现象。
对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我们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建国以后一个较长的时问内。片面地强调“公平”,并把“公平”理解为平均。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把注重效率,发晨经济作为重要方面,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十六届五中和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是加重视杜会公平问题,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
(3)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和贫富悬殊的利益分配格局都不利于社会和谐。收入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的价值目标,当前为了解决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杜会,直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大“蛋糕”。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第二,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以公平为核心编织“安全网”,解决初次分配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第三,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第四,整顿、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36毛泽东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恩主义的天经地叉。”
请回答:
l.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2.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