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之惑:全自费的“研”太贵了?
读研自费,犹如一场“高投入”的风险投资,那些抱着为了更好就业心态的人,如果面对的产出是“不好就业”,“薪酬接近本科生”,他们还会考么?
收费改革后读研划不着?
据介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明年将在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在内的17所高校进行试点,进入这些高校的研究生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是对其中的优秀者以奖助学金的方式进行资助。这样一来,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研者必须慎重选择了。上海大学新闻专业的一位女同学原本一心备考,但得知收费改革的消息后,就不得不打消了念头。“家里实在没有钱再供我上学了,现在必须找工作。”
读研自费,这使得考研犹如一项“高投入”的“风险投资”,但“产出”如何呢?“研究生也不好就业”、“研究生薪酬已接近本科生”等情况,都证明了这样一个答案:在学历和“学力”、文凭和能力的较量中,最终胜出的必定是后者。考研从来不是规避就业风险的“温床”。
“高投入,低产出”的投资是谁也不会叫好的。
收费是其次促学生“研究”
北大校长许智宏也表示,导致部分考生放弃的原因可能是误读了关于硕士研究生收费的种种说法。事实上,收费并不是改革的本质,改革是为了让现在读研的学生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论是当助教、助管,还是参与科研项目,学生都要目标明确且全情投入。
华东师大研招办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报考人数的增减由多种因素决定。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学校的投入将大大增加,优秀的学生可获得高于学费的奖助学金,所以对报考人数的增减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