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崧叙
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乃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问》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此始。其间或有得失,末可为后世法。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也。谨按《灵枢经》曰:新谷
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曰哕。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是超
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流注也,井荣输经合者,本输也,并而举之,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但惟《灵枢》不传久矣,世莫能究。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医者有矣,末有不读而为医者也。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挺刃。是故古人有言曰: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仆本庸昧,自髫迄壮,潜心斯道,颇涉其理。辄不自揣,参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开卷易明,了无差别。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官评定,具书送秘省国子监。今崧专访请名医,更乞参详,免误将来,利益无穷,功实有自。 时宋绍兴乙亥仲夏望日,锦官史崧题。
仪顾堂《灵枢经》跋
愚案:《灵枢》即《针经》,见于汉《艺文志》、皇甫谧《甲乙经》序,并非晚出。灵宝注,以针有九名,改为《九灵》,其名益雅。其去古益远,实—书也,请列五证以明之。皇甫谧《甲乙经》序曰:《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篇,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冶要》,皆黄帝歧伯选事也。三部同归,文多重复,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为十二卷。今检《甲乙经》,称《素问》者,即今之《素问》,称黄帝者,验其文即今《灵枢》,别无所谓《针经》者,则《针经》即《灵枢》可知。其证一也。《九针十二原篇》已云:“先立《针经》”,是《针经》之名见于本书,其证二也。王冰云:《灵抠》即黄帝《内经》十八卷之九,与皇甫谧同,当是汉以来相传之旧说,其证三。杨上善,隋初人也,所著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中土久佚,今由日本传来,其书采录《灵枢经》,文与《素问》不分轩轾,与《甲乙经》同,是汉唐人所称《内经》,合《素问》《针经》而言,非专指《素问》明矣,其证四也。《灵枢》义精词奥,《经筋》等篇,非圣人不能作,与冰《素问》注相较,精粗深浅,相去悬殊,断非冰所伪托,其证五也。《甲乙经》林亿等序曰: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今取《素问》、《九墟》、《灵枢》、《太素经》、《千金方》及《翼》、《外台秘要》,诸家善本,校对玉成,将备亲览。
《苏魏公集》本草后序曰:嘉佑三年,差掌禹锡,林亿、苏顷同共校正《神农本草》、《灵枢》、《太索》、《甲乙经》、《素问》及《广济》、《千金》、《外台》等方,是《灵枢》为宋
仁宗时奉诏校正医书八种之一,非林亿所未校,特未通行耳。唐自中叶以后,医学渐不如古,针灸孔穴之法,或几乎息。粗工藉术鍸口,既不知针,何论腧穴针经,遂在若存若亡之间。狡狯者改易其名,托为秘籍;不学者逞其臆说,诬为伪书。几使秦汉以来相传之古籍,与华佗《中藏》、叔和《脉诀》等量齐观。亦秦史以后之厄运哉。是书宋以前本无异论,至元吕复始谓《九灵》、《针经》。苟一经二名,唐志不应《九灵》之外,别出《针经》。愚谓隋唐志中一书而数见者甚伙,不但《九灵》、《针经》而已。吕复浅人,原无足责,堇圃杭氏,在近时号称淹博,亦袭复之瞽说,诋为短浅,诬为伪托,指为林亿、高保衡所未校,岂目未见《甲乙经》序及《苏魏公集》乎,可怪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