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一大早,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李大爷就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预约中医冬病夏治的三伏穴位贴敷。
所谓的冬病夏治疗法,是在中医“冬病夏治,冬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该疗法主要是在中国农历“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并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我已经连续贴敷了好几年了,主要是为了治疗和预防我这哮喘的老毛病。”李大爷说。每年7月20日左右三伏天开始的时候,东直门医院都排起了长队来预约穴位贴敷,所以今年李大爷决定早一点动手。而让李大爷这位穴位贴敷的忠实拥趸想不到的是,从今年7月1日开始,我国的穴位贴敷针灸操作规范有国家标准了。
11项针灸国家标准管“扎针”
除穴位贴敷以外,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针灸国家标准一共有11项,其中10项是有关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国家标准,全部为新制定的国家标准,还有一项为基础性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此次是修订标准。据悉,此次颁布实施的针灸国家标准为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第一部分至第十部分,主要为艾灸、头针、耳针、三棱针、拔罐、穴位注射、皮肤针、皮内针、穴位贴敷和穴位埋线等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保延介绍说,本次发布实施的10项针灸技术操作规范,都是针灸临床常用的、发展成熟的针灸优势特色技术。标准中严格规范了各种技术的操作步骤与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与禁忌等内容,对于确保针灸操作安全、提高针灸疗效有重要意义。比如在《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5部分:拔罐》(GB/T 21709.5—2008)中,规定“吸拔方法”中“火罐”的“投火法”应该是“将易燃软质纸片(卷)或95%乙醇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这些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无论对于广大的针灸工作者还是接受针灸治疗的老百姓,都是大有裨益的。”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刘炜宏说:“目前从针灸的发展趋势来看,标准化、规范化是它的发展方向,有了国家标准,对于从事针灸的工作人员,就有章可循。对于老百姓而言,有了操作规范以后,可以提高针灸的疗效,确保针灸过程中的安全性。”
建立中国的针灸标准体系
作为我国一项传统的中医疗法,针灸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除传统的医疗机构用针灸治病外,目前针灸减肥、针灸美容等新兴的针灸服务在全国也很火爆。
“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我国所有的中医院和中西结合的医院,都设有针灸科,实施针灸治疗,其它综合性医院,也有针灸治疗项目,只是分布于不同的科室之中,应该说针灸的应用非常广泛。”刘炜宏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门开始有针灸科的医院大约有3000余所,如果再加上有针灸治疗的综合医院,数量就更加巨大。光穴位贴敷这一项针灸服务,每年就不下10万人在夏天使用。
“众所周知,针灸操作技术是针灸的核心内容,它不光直接与针灸疗效相关,同时也是保证针灸安全性的关键。”刘炜宏说。无论是从针灸自身的发展,规范这一庞大市场的需要,还是针灸本身的积累和成熟度,制定针灸的相关标准已经是水到渠成,必然趋势。据悉,除此次颁布的11项国家标准外,在2006年还颁布实施了一项有关输穴名称与定位的国家标准《经穴部位》的修订版,但目前整个标准的数量与体系建设,与针灸的发展现状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颁布了这11项国家标准之后,目前中国针灸学会正在组织制定其他有关的14项国家标准,另外还有四五项行业标准也在制定中。“等到这些标准全部制定出来以后,应该说我国的针灸标准体系就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标准的内容也能基本上满足针灸发展的需要。”刘炜宏说。
让中国针灸标准走向世界
据刘炜宏介绍,我国的针灸标准体系建设主要分3步走,第一步是建立基础性标准,这主要包括针灸的一些相关术语、名称等等;第二步是建立操作规范的标准,这部分是针灸标准的核心;第三步就是依托我国的针灸国家标准体系,冲击世界标准,让中国的针灸标准走向世界。
不少专家认为,中医药要走向世界,标准化是第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闫树江认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是近年来中医药发展战略部署之一,针灸学科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先导,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针灸已经在全世界130多个国家使用。为更好地规范针灸在全球的使用,世界卫生组织也已经启动了针灸世界标准的制定工作。“针灸标准化是中国在当今国际标准化领域中最有发言权的优势领域,中国作为针灸的发源地,为推进针灸在国际上更广泛、更科学应用,为规范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针灸学术交流,有责任、有义务在该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并继续保持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刘保延说。《中国质量报》
□本报记者 徐建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