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各种传染病的研究,豚鼠对很多致病菌和病毒十分敏感。是进行各种传染性疾病研究的重要实验动物。如结核、白喉、鼠疫、钩端螺旋体、疱疹病毒病、链杆菌、副大肠杆菌病、旋毛虫病、布氏杆菌、斑疹伤寒、炭疽等细菌性疾病和Q热、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等病毒性疾病均常选用豚鼠来进行研究。
2.细菌性和病毒性传染病的实验诊断;结核病、白喉、布氏杆菌病、Q热、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等疾病的实验诊断常选用豚鼠来进行。如豚鼠对人型的结核杆菌极为敏感,常用作结核病的确诊。将肾结核患者的尿液接种于豚鼠体内,如豚鼠出现结核病症状即确定为结核阳性。血清学诊断上的“补体”就是由豚鼠血清制成的,常用补体结合试验来进行实验诊断。
3.药理学研究:豚鼠对某些药物极为敏感,因此它是研究这些药物的“专门动物”。例如豚鼠对组织胺极敏感,所以很适合作平喘药和抗组织胺药的研究;豚鼠对人型结核杆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常用作抗结核病药物的药理学研究。
4.营养学研究:是进行维生素C研究的重要动物。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对维生素C缺乏十分敏感,如果饲料中缺乏时,很快会出现一系列坏血病症状,是目前唯一用于研究实验性坏血病的动物。
5.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的研究:因为豚鼠易于过敏,最适合进行这方面研究。如给豚鼠注射马血清很容易复制成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常用实验动物接受致敏物质的反应程度不同,其顺序为:豚鼠>家兔>狗>小鼠>猫>蛙。
6.适于观察出血和血管通透性变化的实验:豚鼠的血管反应敏感,出血症状显著。如辐射损伤引起的出血综合征在豚鼠表现得最明显,狗也相当显著,猴和家兔中等,而小鼠和大鼠很少见。
7.内耳疾病的研究:豚鼠的耳窝管对声波极为敏感。特别对700~2000周/秒纯音最敏感。常选用豚鼠进行若干内耳疾病的研究。
8.毒物对皮肤局部作用实验:豚鼠和家兔皮肤对毒物刺激反应灵敏,其反应近似于人。
9.豚鼠对缺氧的耐受性强,适于作缺氧耐受性和测量耗氧量实验。
10.实验性肺水肿实验:切断豚鼠颈部两侧迷走神经可以复制典型的急性肺水肿动物模型,症状比其它动物更明显。
11.动物代血浆的研究也常选用豚鼠。
三、主要品种和品系
1.近交品系豚鼠目前世界上有12个。由于豚鼠妊娠期较长为68(62~72)天,一胎生得少,一般2~3只,培育一个近交品系需要20~30年,所以近交品系较少。用于医学科研的近交品系纯系2号和纯系13号。
(1)近交系2:此品系1906年引自美国农业部,在1951年11代时,Wright采用兄妹交配繁殖到1933年的33代后,改为随机交配,一直到1940年。1940年Heston继续采用兄弟交配。1950年引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并分布于世界各国,其毛色为三色(黑、红、白),大部分在头部,其体重小于13系,但脾脏、肾脏和肾上腺大于13系,老龄豚鼠的胃大弯、直肠、肾脏、腹壁横纹肌、肺脏和主动脉等部都有钙质沉着,对结核杆菌抵抗力强,并具有纯合的GPL-AB.I(豚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血清中缺乏诱发迟发超敏反应的因子,而对实验诱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却比13系敏感。
(2)近交系13:其毛色也有三色(黑、白、红),大部分在头部,其育成历史与2系相同,所有的亚系都是从美国NIH输出的,这个品系对结核杆菌抵抗力强,性活动比2系差,体形较大,GPL-AB.1抗原与2系相同,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区与2系不同,对诱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抵抗力比2系和Hartley远交群强,生存期一年的豚鼠其白血病自发率为7%,流产率为21%,死胎为45%,血清中缺乏诱发迟发超敏反应的因子。在已有的30多种远交群豚鼠中,使用最广泛的是Hartley品系1,它是1926年Dunkin-Hartley用英国种豚鼠繁育而成。
我国1973年曾从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DHP远交群豚鼠,也是属于Dunkin-Hartley品系,由于饲养在Pirbright单位,而被称为DHP,引进我国后经过8代兄妹交配繁殖,又改用随机交配到现在,目前对其特性还不清楚,尚未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