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水肿(中医)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oedema(TCM)
拚音 SHUIZHONG(ZHONGYI)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在正常人体内,由于神经、内分泌、肾脏等的调节作用维持了水的平衡,入水量虽过多也不致引起本症。但在抗利尿激素过多、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量不足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情况下,可引起水调节失常而发生水过多。急性重症水过多称为水中毒。
中医释名 本病是水肿是指眼睑、头面、四肢、腹背或全身浮肿的症状。一般按病之新久缓急和邪正虚实而有阳水、阴水之分。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外邪侵袭,或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使气化不利而水液惦留,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其常见疾病有风水,皮水、石水、正水、肾水、溢饮、脾水、心衰、经行浮肿子肿等。凡以水肿为字要表现的疾病,可以归纳为水肿病类。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临床对以水肿为主症的病种尚个能确定时,可以水肿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
1.腹胀大力主,皮色苍黄,腹部脉络暴露,无或仅下肢等处轻度浮肿者,为鼓胀。
2.根据伴随症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思考,如:
(1)肾系疾病见水肿者,小便化验常见蛋白。管型等,其病有皮水、石水。正水、肾水等。
(2)水肿从下肢开始,伴心悸怔忡,唇指紫绀者,多为心衰。
(3)长期营养不良,或久病迁延,症见颜面及下肢水肿、全身消瘦、贫血外貌。血浆自蛋白及胆固醇降低、血糖低者,多为脾水。
(4)因过敏而突发局限性水肿者,为风水。
(5)妇女行经期间出现水肿,行经后自然消退者,为经行浮肿。妇人妊娠中晚期出现下肢明显水肿者,为子肿。
(6)妇女体弱浮肿,伴畏冷、乏力、脉迟等症者,可能为溢饮。
3.除血、尿、粪常规检查外,可选择性地作胸腹部x线。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性地作血钾、钠、钙、镁、氯化物、血糖、血浆蛋白、血脂、肌酐、尿素氮、醛固酮检测,以及肾功能、尿17-酮类固醇、尿17羟-皮质类固醇等检测,以明确引起水肿的原因。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抗利尿激素注入或分泌过多而入水量未予限制时可发生水中毒。后者又称为不适当的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SLADH综合征)。除尿崩症因过量用抗利尿激素(ADH)治疗而发生本症外,还有以下多种情况属SIADH 综合征。
(1)下丘脑分泌ADH 过多:由于下列各种刺激,视神经上核及脑室旁核分泌ADH 增多。①神经精神刺激:包括恐惧、疼痛、外伤及手术,失血及休克等引起的急性应激状态。手术后12—36h(尤其是脑部手术)常发生少尿,补液不慎也可导致本症。脑部感染如脑炎、脑膜脑炎、脑脓肿;脑血管病变伴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血肿;脑瘤(原发性及转移性);其他包括脑外伤、急性感染性神经根炎、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急性精神病等。②药物刺激:多种药物包括降血糖药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止痛药如吗啡哌替啶(度冷丁)、卡马西平(酰胺咪嗪),抗癌药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降血脂药如氯贝特(安妥明),中枢神经系药如巴比妥类、全身麻醉剂、三环抗抑郁剂等。③肺部感染及正压呼吸:肺炎肺结核肺脓肿、曲菌感染。④其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异源性肿瘤分泌ADH 或其他类似物增多:包括燕麦细胞型肺癌胰腺癌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霍奇金病)、网状细胞肉瘤、十二指肠癌、胸腺癌等。
2.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量不足:引起排水困难,见于:①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入水量过多者,②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伴肾功能衰竭。
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由于皮质醇分泌过少,对抗利尿激素的反馈抑制减弱可发生本症,特别是采用11-去氧皮质酮或9-氟氢可的松过多而皮质醇不足时。有时在水试验时可诱发本症。
水过多的临床表现首先是水分积聚于细胞外使血浆及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继而引起细胞肿胀而导致功能和代谢紊乱,其中最严重为脑水肿及脑疝。如调节功能正常,当细胞外液量及血容量扩张时,醛固酮及ADH分泌受抑制而尿量增多,于是水、钠量恢复正常,但如调节功能及肾功能失常,常导致本症。临床表现分两种:①轻症慢性者仅有嗜睡头痛、软弱无力、食欲减迟、恶心呕吐、肌肉挛痛。发展至严重时有性格改变、焦虑不安、唾液及泪水增多、皮肤潮红、温暖湿润,偶有水肿、肌肉无力、局部抖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划跖试验阳性,有时有偏瘫、惊厥和昏迷。早期轻症称水过多,晚期重症为水中毒,②重症急性者主要由于脑水肿而起病急,有各种精神神经表现。患者往往感剧烈头痛、喷射式呕吐、举止怪诞、精神失常,有时凝视失语、共济失调、定向力丧失、嗜睡与躁动相间,伴以谵语、惊厥、阵发或持续发作不止,血压常升高,心脉率及呼吸均减慢,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后期常因脑疝、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有时也可伴有肺水肿表现及软组织水肿。此组病者血Na??常降低至120mmol/L 以下,但尿Na排出不低于20mmol/L。血液常稀释而血红蛋白、细胞数与血细胞比容降低。尿量早期正常,晚期减少。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治疗尿崩症时宜注意ADH 过量,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患者不宜摄水过多,是重要预防措施。已发生本症者,轻症仅须禁水。进干食,每日失水1500ml左右,大都可自行恢复正常,对重症患者有脑水肿者应立即用脱水剂及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一般重症可慎用3%—5%NaCl及利尿剂治疗。治疗SIADH 综合征,主要是禁水,近年有用去甲金霉素(de-meclocycline)治疗,每日3次,每次口服0.2—0.3g。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风水相搏证: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无汗,
肢节酸楚,小便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疏风解表、利水消肿。越婢加术汤加
减。
2.风热水停证:眼睑浮肿,延及全身,来势迅速,发热,微恶风寒,咽喉红肿疼痛,
身发疮,甚则溃烂,小便不利,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情热、利水消肿。麻
连翘赤小豆汤加蝉衣苦参等。
3.水湿内停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不易随复,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腹胀,
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濡缓。化湿利水。五苓散五皮饮加减。
4.湿热窒盛证:遍身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脘腹胀闷,烦热口渴,小便短黄,或大
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清热利湿消肿。疏凿饮子加减。
5.脾气虚水泛证:下肢肿胀,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痞满胀闷,纳呆,便溏,面
色萎黄,神疲乏力,声低气短,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脉弱。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春
泽汤加淮山、黄芪防己等。
6.脾阳虚水泛证:肢体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
色萎黄,畏冷肢凉,小便短少,大便或溏,舌淡胖,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温
补脾阳、利水消肿。实脾饮桂枝、黄芪等。
7.水气凌心证:水肿日甚,心悸胸闷,气息喘促,倚息不得卧,畏寒肢冷,口淡不
渴,舌淡胖,脉弦细。温补心阳、化气行水。真武汤加减。
8.血瘀水停证:久病水肿,腹大青筋,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肌肤甲错,面色黧黑,
舌质紫暗,苔润,脉沉迟涩。活血化瘀、化气利水。血府逐瘀汤四苓散加减。
9.肾阳虚水泛证: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
酸重,尿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或?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无力。温补肾阳、利水消肿。济生肾气丸加减。
10.阴虚水停证:水肿反复发作,精神疲惫,腰酸遗精,口咽干燥,五心烦热,舌红,
脉细数。滋阴利水。六味地黄汤加猪苓阿胶等。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症处理:
1.一般处理:应吃无盐或低盐饮食。
2.单方验方:
(1)鲜鲤鱼1条(约1斤,去肠杂),生15g,葱15~30g,米醋30~50m1,共炖,不
放盐,喝汤吃鱼,适用于水肿日久不消者。
(2)绿豆30g、制附子30g,水煎,煮熟吃豆。
(3)玉米须60g,洗净煎水服,连服6个月。
3.针灸疗法:常用水分、气海、三焦俞、足三里、三阴交等为主穴,配以肺俞、脾
俞、肾俞、大抒、合谷、水沟、偏历、阴陵泉等。
4.常用利尿消肿中药: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防己、赤小豆
等,可在辨病、辨证基础上选用。
5.西药治疗:利尿剂可用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速尿、利尿酸钠等。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国务院出台若干意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
 蛇毒膏(《梅氏验方新编》卷七。)
 女子服用民间高价“秘方药”  一个半月后去
 殊圣散(《杨氏家藏方》卷三。)
 男子阴痿
 手脚冬天爱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