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医学免疫学 > 正文
丝虫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2/2 字体:

 

  2. 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临床表现:

象皮 1. 淋巴液肿→象皮肿→继发感染(皮炎、溃疡)
2. 上下肢多见,生殖系统象皮肿仅见于班氏丝虫
3. 病人血中不易查到微丝蚴
睾丸鞘膜积液 1. 精索、睾丸淋巴管阻塞所致,班氏丝虫多见
2. 积液中可能找到微丝蚴
乳糜尿 1. 阻塞部位: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结
2. 乳糜尿、血性乳糜尿中可查到微丝蚴
3. 仅见于班氏丝虫

象皮肿

chyluria.jpg

班氏丝虫病人-乳糜尿

  致病机理:

  A 淋巴管阻塞、破裂;淋巴液流入周围组织,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使皮肤增厚、变粗、变硬形似象皮。

  B 淋巴管曲张,淋巴循环动力学发生严重病理改变,并未完全阻塞。

  3. 隐性丝虫病(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Tropical pulmonary eosinophilia,TPE)

  临床表现:哮喘或咳嗽,伴低热、乏力。

  实验室检查:1)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gE水平显著升高。2) 血中查不到微丝蚴,但肺和淋巴结活检可查到。3) X线透视可见肺中下部弥漫性粟粒样阴影。

  该症是宿主对丝虫抗原Ⅰ型变态反应。

  四、原学诊断

  1. 查微丝蚴

血液 取血时间:晚9点到次晨2点。方法:厚血膜法;新鲜血滴法;浓集法。
其它体液 鞘膜积液、乳糜尿、淋巴液、腹水等。

  2. 查成虫 淋巴结节

  五、流行与防治

  流行

  1. 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热带和恶热带。马来丝虫仅限于亚洲,主要流行于东南亚。

  2. 媒介:

  班氏吴策线虫: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其次为中华按蚊。

  马来布鲁线虫:嗜人按蚊、中华按蚊;东乡伊蚊(东南沿海)。

  治疗

  1. 药物:hetrazan(海群生),即 diethylcarbamazine(乙胺嗪);furapyrimidone(呋喃嘧酮)。

  2. 手术:

  象皮肿:绑扎或烘绑疗法;鞘膜翻转术;淋巴管-血管吻合术(严重乳糜尿患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鼻疖(furuncle of nose)
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
带绦虫(Taenia)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