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医学免疫学 > 正文
丝虫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2/2 字体:

 

  二、生活史

  1. 感染阶段 丝状蚴

  2. 感染方式与途径 蚊叮咬时,经皮肤侵入人体。(注意与疟原虫的感染区别!)

  3. 寄生部位 淋巴系统。

  4. 致病阶段 成虫

  5. 诊断阶段 微丝蚴、成虫

  6. 宿主 人为终宿主;蚊为中间宿主。在蚊体内仅发育无增殖。

  班氏丝虫除浅部淋巴系统外,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中,如:下肢、阴囊、精索、腹股沟、腹腔、肾盂等处。而马来丝虫多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系统。两种丝虫均可异位寄生,如眼前房、乳房、肺、脾和心包等处。

  人是班氏丝虫的唯一终宿主,但人工可感染多种猴。马来丝虫自然条件下可感染多种猴和科动物。

  Nocturnal periodicity: 指微丝蚴白天滞留于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这种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lifeCyclyoffilaria.jpg

  三、致病

  1. 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淋巴管(结)炎 表浅淋巴管炎,下肢多见,逆行性,俗称:流火,红线。
丹毒样皮炎 局部皮肤红肿、光亮,有灼热感,压痛。
丝虫热 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
生殖系统炎症 见于班氏丝虫。精索炎附睾炎和睾丸炎。

scbr.jpg (16897 字节)

丹毒样皮炎
Bilateral swelling in African woman

Wuchereria bancrofti infection
The genital involvement is more common than in B. malayi. In this case there is swelling of the penis and early hydrocele.

Wuchereria bancrofti infection
Hydrocele and lymph scrotum.

  病理学改变: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内膜肿胀,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管壁增厚,瓣腊功能受损,形成淋巴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鼻疖(furuncle of nose)
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
带绦虫(Taenia)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