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病理生理学 > 正文
慢性肾功能衰竭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2/3 字体: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及代谢变化

  (一)氮质血症

  当血液中非蛋白氮(NPN)浓度水平超过正常时称为氮质血症。正常人血中NPN为25~30mg%;其中尿素氮为10~15mg%,尿酸为3~5mg%,肌酐为0.9~1.8mg%。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GFR减少,上述NPN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1.血浆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浓度的变化尿素是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脏排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BUN的浓度与GFR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如图14-3所示。

图14-3 BUN和GFR的关系

  在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当GFR减少到正常值的40%以前,BUN浓度虽有缓慢地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当GFR进一步减少时,BUN浓度就明显上升,当GFR减少到正常值的20%以下时,血中BUN可高达100mg%以上。由此可见,BUN浓度的变化并不是反映肾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而且BUN值还与外源性(与蛋白质摄入量有关)及内源性(与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胃肠道出血等有关)尿素负荷的大小有关,因此根据BUN值判断肾功能变化时,应考虑这些尿素负荷的影响。

  2.血浆肌酐浓度的变化血浆肌酐浓度与蛋白质的摄入量无关,而主要与肌肉中磷酸肌酸自身分解产生的肌酐量及肾脏排泄肌酐的功能有关,因此血浆肌酐浓度的改变更能反映GFR的变化。但在GFR变化的早期,血中肌酐浓度的改变与BUN一样,也并不明显。因此,在临床上必须同时测定血浆和尿液的肌酐含量,以计算肌酐清除率(肌酐清除率=UV/P,U=尿中肌酐浓度,V=每分钟尿量,P=血浆肌酐浓度)。肌酐清除率与GFR的变化具有平行关系。但在严重肾功能衰竭并伴有食欲丧失和恶病质时,由于肌肉组织分解代谢明显增强,内生性肌酐形成过多,故血清肌酐浓度可迅速增高,此时肌酐清除率降低,并不能确切地反映GFR的变化。

  3.血浆尿酸氮浓度的变化慢性肾功能竭衰时,血清尿酸氮浓度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较尿素、肌酐为轻,这主要与肾脏远曲小管分泌尿酸增多和肠道尿酸分解增强有关。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NPN的增高还包括有中分子量肽类、氨基酸、胍类等蛋白质分解产物的增多,这些物体对机体具有毒性作用。

  (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水代谢障碍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大量肾单位被破坏,肾脏对水和渗透压平衡的调节功能减退,常有夜尿、多尿和等渗尿。对多尿的患者,特别是在伴在呕吐、腹泻时,如不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则因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尿量不能相应的减少,故容易发生严重脱水从而使酸中毒、高钾血症、高磷血症、氮质血症加重,病情恶化。反之,当静脉输血过多时,又易发生水潴留,甚至引起水肿和脑水肿。当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GFR过度减少时,则会出现少尿和水肿。

  (1)夜尿:正常成人每日尿量约为1,500ml,白天尿量约占总尿量的2/3,夜间尿量只占1/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早期即有夜间排尿增多的症状,夜间尿量和白天尿量相近,甚至超过白天尿量,这种情况称为夜尿。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

  (2)多尿:多尿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较常见的泌尿功能变化,但尿量很少超过每天3,000ml。其形成机制可能为:①大量肾单位被破坏后,残存肾单位血流量增多,其肾小球滤过率增大,原尿形成增多。由于原尿流速较快和溶质含量较多,因而产生了渗透性利尿效应;②慢性肾盂肾炎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常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的反应减弱;③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患者髓袢主动重吸收Cl-的功能减弱时,髓质间质不能形成高渗环境,因而尿的浓缩功能降低。但是当肾单位大量破坏,肾血流量极度减少时,则可发现少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胃镜
慢性胰腺炎
慢性感染、炎症和肾性贫血
慢性单纯性咽炎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