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流行病学 > 正文
灭鼠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2/3 字体:

  在医学上,灭鼠是指消灭能作为传染源(病原宿主)的啮齿动物。啮齿动物不仅是一大批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而且对人类生活带来危害,给农业、林业、畜牧业及水利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灭鼠方法可分三类:①机械灭鼠法;②化学灭鼠法;③生物灭鼠法。

  一、机械灭鼠法

  机械灭鼠法包括:器械捕鼠、挖洞法、水灌洞法及翻草垛法。

  器械捕鼠是民间流传的方法,现在常用的有木板夹、铁板夹、弓形夹和捕鼠笼等捕鼠器。捕鼠器的优点是使用安全,鼠尸容易清除,适用于不能使用灭鼠剂、中毒鼠类死于难以清除的角落而引起尸臭的场所,以及需要捕鼠做流行病学调查的场所。为了使灭鼠效果良好,应保持以下条件:①断绝鼠粮;②诱饵须适合鼠种食性;③捕鼠器的引发装置须灵敏;④在鼠类经常活动场所布放,并于鼠类活动高峰前放好;⑤捕鼠器保持清洁,无恶臭。

  挖洞法:适于捕捉洞穴构造比较简单或穴居的野鼠,如黄鼠、仓鼠等。

  水灌法:适于洞穴简单,洞道向下较坚实和取水方便处所的鼠洞。

  翻草垛法:适用于以草垛作为临时性或季节性隐匿场所的鼠类,如秋季集中于田禾束中的黑线姬鼠,冬季集中于草垛中或粮垛中的小家鼠。

  二、化学灭鼠法

  化学灭鼠法是大规模灭鼠中最经济的方法。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人、畜中毒事故。化学灭鼠可分为毒饵法和毒气法。

  (一)毒饵法

  1.常用灭鼠药 目前使用的肠道灭鼠药有急性和慢性灭鼠剂两类。只需服药一次可奏效的称急性灭鼠剂,或速效药。需一连几天服药效果才显著的称慢性灭鼠剂,或缓效药,前者多用于野外,后者多用于居民区内。

  (1)磷化(zinc phosphide,Zn3p2):为灰色粉末,有显著蒜味,不溶于水,有亲油性。干燥时稳定,但受潮湿后缓慢分解,遇无机强酸则迅速反应,放出磷化氢气体。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破坏代谢。中毒后食欲减退,活动性下降,常常后肢麻痹,终于死亡。作用快,是速效药。配制毒饵浓度一般为2%~5%。本品毒力的选择性不强,对人类与禽、畜毒性和对鼠类相近,故应注意安全。对本剂第一次中毒未死的鼠再次遇到时,容易拒食,不宜连续使用。

  (2)毒鼠磷(gophacide,C14H13Cl2N2O2PS):本品为白色粉末或结晶,甚难溶解于水,无明显气味,在干燥状态下比较稳定。它的主要毒理作用是抑制神经组织和细胞内胆碱酯酶,对鼠类毒力大,且选择性不强。鼠吃下毒饵经4~6小时出现症状,10小时左右死亡。毒鼠磷对大鼠类的适口性较好,再次遇到时拒食不明显,用于野鼠与家鼠效果均较好。

  毒鼠磷对人、畜的毒力也强,对鸡的毒力很弱。但对鸭、鹅很强。使用时注意安全。毒鼠磷灭家鼠常用浓度是0.5%~1.0%,灭野鼠可增加到1%~2%。

  (3)杀鼠灵(warfarin,C19H16O4):本品为白色结晶,难溶于水,易溶于碱性溶液成钠盐。无臭无味,相当稳定。它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抗凝血灭鼠剂,是典型的慢性药。

  杀鼠灵的毒力和服药次数有密切关系。服药一次,只有在剂量相当大时才能致死;多次服用时,虽各次服药总量远低于一次服药的致死量,亦可能致鼠死亡。它主要破坏鼠类的血液凝因能力,并损伤毛细血管,引起内出血,以致贫血、失血、终于死亡。它作用较缓慢,一般服药后4~6天死亡,少数个体可超过20天。加大剂量并不能加速死亡。

  由于杀鼠灵用量低,适口性好,毒饵易被鼠类接受,加之作用慢,不引起保护性反应,效果一般很好。不过,投饵量必须大大超过急性药毒饵,投饵期不应短于5天。

  杀鼠灵对褐家鼠的慢性毒力甚强,但对小家鼠,黄胸鼠等稍弱。在禽、畜中、猪敏感,鸡、鸭、牛等耐力很大。总的看来是当前最安全的杀鼠剂之一。

  杀鼠灵的使用浓度为0.025%。因用量低,常先将纯药稀释成0.5%或2.5%母粉或配成适当浓度的钠盐溶液,然后加入诱饵中制成毒饵。

  (4)敌鼠钠盐(diphacine-Na,C23H16O3Na):本品为土黄色结晶粉末,纯品无臭无味,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性稳定。敌鼠(diphacine-Na,C23H16O3Na)亦为黄色,不溶于水。它们的毒理作用与杀鼠灵基本相同。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附录一 肝移植术后检验记录表
附录三 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
附录五 分析流行病学有关计算
附录三 杀虫
附录三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移植常规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