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免疫失败的可能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有时不能获得满意的抗血清,可从下列几方面找原因,并改进之。
(1)免疫动物的种属及品系是否合适,可考虑改变动物的种属或品系,或扩大免疫动物的数量。
(2)抗原质量是否良好,可改用其它厂家的产品或改用同一厂家的其它批号,也可考虑改变抗原分子的部分结构,或改进提取方法。
(3)制备的免疫原是否符合要求,可从偶联剂,载体、抗原或载体的比例、反应时间等多方面去考虑,并加以改进。
(4)所用的佐剂是否合适,乳化是否完全,可改用其它佐剂,或加强乳化。
(5)免疫的方法、剂量,加强免疫的间隔时间和次数,免疫的途径是否合适。
(6)动物的饲养是否得当,如营养(饲料、饮水)、环境卫生(通风、采光、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动物的健康情况是否良好等。
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性繁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使血清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度精确的新纪元。
免疫细胞化学的 技术关键之一是制备特异性强、亲合力大、滴度高的特异性抗体,由于每种抗原都有几个抗原决定簇,用它免疫动物将产生对各个决定簇的抗体,即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则是由一个产生抗体的细胞与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而形成的杂交廇细胞经无性繁殖而来的细胞群所产生的,所以它的免疫球蛋白属同一类型,质地纯一,而且它是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因此特异性强,亲合性也一致。单克隆抗体(McAb)的特性和常规血清抗体的特性比较见2-3。
表2—3 单克隆抗体(McAb)和常规免疫血清抗体的特性比较
项目 | 常规免疫血清抗体 | McAb |
抗体产生细胞 | 多克隆性 | 单克隆性 |
抗体的结合力 | 特异性识别多种抗原决定簇 | 特异性识别单一抗原决定簇 |
免疫球蛋白类别及亚类 | 不均一性,质地混杂 | 同一类属,质地纯一 |
特异性与亲合力 | 批与批之间不同 | 特异性高,抗体均一 |
有效抗体含量 | 0.01~0.1mg/ml(小鼠腹水) | 0.5~5.0mg/ml(小鼠腹水)
0.5~10.0μg/ml(培养物上清液) |
用于常规免疫学实验 | 可用 | 单抗组合应用 |
抗原抗体形成格子结构(沉淀反应) | 容易形成 | 一般难形成 |
抗原抗体反应 | 抗体混杂,形成2分子反应困难,不可逆 | 可形成2分子反应,可逆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动物的选择与免疫
1.动物的选择
纯种BALB/C小鼠,较温顺,离窝的活动范围小,体弱,食量及排污较小,一般环境洁净的实验室均能饲养成活。目前开展杂交瘤技术的实验室多选用纯种BALA/C小鼠。
2.免疫方案
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杂交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cAb至关重要。一般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根据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不同而定。
(1)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较弱,一般要加佐剂,半抗原应先制备免疫原,再加佐剂。常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
初次免疫 抗原1~50μg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或脾内注射(一般0.8~1ml,0.2ml/点)
↓3周后
第二次免疫 剂量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皮下或ip(腹腔内注射)(ip剂量不宜超过0.5ml)
↓3周后
第三次免疫 剂量同一,不加佐剂,ip(5~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
↓2~3周
加强免疫,剂量50~500μg为宜,ip或iv(静脉内注射)
↓3天后
取脾融合
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②改变抗原注入的途径,基础免疫可直接采用脾内注射。③使用细胞因子作为佐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增强免疫细胞对抗原的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