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医学免疫学 > 正文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2/3 字体:

 

  (三)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应

  这一类反应主要包括溶血反应(hemolytic assay)、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complement mediated cytotoxicuty test)及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1.溶血反应  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相遇,形成红细胞-抗体复合物即可使加入反应中的补体活化,导致红细胞溶解,此方法可用于红细胞的各种抗原或相应抗体的检测,此法比凝集反应敏感。溶血反应也是用于抗体分泌细胞即空斑形成细胞(PFC)检测的原理。

  2.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各种有核细胞与针对其表面抗原的抗体相遇,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能活化反应中的补体,引起细胞膜穿孔,在一定时间内,细胞仍能维持一定的形态不破碎,加入水溶性染如伊红Y(eosin Y)或台盼蓝(trypan blue)后,染料即可进入被活化补体穿孔的细胞,不带相应抗原细胞膜保持完整的活细胞不着色。此方法可用于带各种抗原的细胞的检测,如进行细胞MHC抗原的鉴定,和进行淋巴细胞中T细胞总数或其亚类的计数。在一些免疫学实验中也可用这种方法,根据需要特异地消除带某种抗原的细胞。

  3.补体结合试验当抗原(可溶性或颗粒性)与相应抗体结合,由于浓度低不出现可见反应时,应用补体结合试验可检出此抗原抗体反应,它比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灵敏度高。本法包括两个抗原抗体系统。一为检测系统由待检样品与已知抗原(或抗体)组成;另一为指示系统,由绵羊红细胞(SRBC)和抗SRBC组成。另加入作为补体的新鲜豚鼠血清。试验时试管中先加入检测系统和补体,混合经37℃30分钟使抗原、抗体、补体形成复合物,再加入指示系统,如出现溶血现象,说明检测系统中没有相对应的抗原抗体,补体是游离的指示系统的SRBC和抗体结合而出现溶血,即为反应阴性。如不出现溶血,表明检测系统中有抗原抗体复合物并结合补体,则指示系统无多余的补体作用而没有溶血现象,即为阳性。

  在敏感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如酶标方法)出现之前补体结合试验曾广泛用于检测各种细菌、病毒或螺旋体(如梅毒)的抗原或抗体,由于本试验影响因素多,结果不稳定现已被新检测方法所代替。

  四、用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用荧光素、同位素或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用于抗原或抗体检测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敏感、可靠的方法。上述三种常用的标记物与抗原或抗体化学连接之后不改变后者的免疫特性。本方法可用于定性、定量或定位检测。

  1.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是用化学方法使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组织或细胞中的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进行定性定位检查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1)直接荧光法:把荧光抗体加到待检的细胞悬液,细胞涂片或组织切片上进行染色,经抗原抗体反应后,洗去未结合的荧光抗体,将待检标本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荧光的部位即有相应抗原存在,此法可用于病毒感染细胞、带某种特异抗原的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或病原菌的检查,也可用于组织中沉着的免疫复合物的检查。本法的缺点是检查多种抗原,就需分别制备相应的多种标记抗体。

  (2)间接荧光法:可克服直接法需制备多种荧光抗体的复杂操作。将组织或细胞上的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不标记荧光)结合,此为第一抗体,再把能与第一抗体特异结合的荧光标记的抗免疫球蛋白抗体加入,此为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观察结果与直接法相同。间接法比直接法敏感性高,如果用于检查抗原的第一抗体是人或动物的只需制备一种抗人或动物的免疫球蛋白荧光抗体(图20-5)。

图20-5 免疫荧光直接法及间接法原理示意图

  免疫荧光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上有广泛的用途,如在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的疾病,检查抗原或抗体,如查出IgM抗体,可做为近期接触抗原的标志,所以使用荧光标记抗IgM可诊断近期感染。除微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外,还可利用单克隆抗体鉴定淋巴细胞的亚类。使用流式细胞仪(fluorescen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能自动检测细胞的大小、荧光强度。针对细胞表面不同抗原,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荧光染料,如用异硫氰荧光素(FITC)发黄绿荧光,用罗丹明(TMRITC)发红色荧光。由于荧光颜色不同标记两种不同的抗体,对同一细胞进行双标记染色。对淋巴细胞亚类鉴定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应用间接荧光法也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抗核抗体检查。

  2.放射免疫分析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 RIA)应用竞争性结合的原理,应作放射性同素标记抗原(或抗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通过测定抗原抗体结合物的放射活性判断结果,本方法可进行超微量分析,敏感性高,可用于测定抗原、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本法常用的同位素有125Ⅰ和131Ⅰ。

  放射免疫分析常用的有液相法和固相法两种:

  (1)液相法:将待检标本(例如含胰岛素抗原)与定时的同位素标记的胰岛素(抗原)和定时的抗胰岛素抗体混合,经一定作用时间后,分离收集抗原抗体复合物及游离的抗原,测定这两部分的放射活性,计算结合率。在反应系统中,待检标本的胰岛素抗原与同位素标记的胰岛素竞争夺战 性与胰岛素抗体结合。非标记的抗原越多,标记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复合物越少。非标记抗原含量与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呈一定的函数关系。预先用标准的非标记抗原作成标准曲线后,即可查出待检标本中胰岛素的含量(图20-6)。

图20-6 液相放射免疫分析法原理及标准曲线

  (2)固相法: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到固相载体表面,然后加待检标本,最后加标记抗体。测定固相载体的放射活性,常用的固相载体有溴化氰(CNBr)海化的纸片或聚苯乙烯小管(图20-7)。

图20-7 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原理

  放射免疫分析法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多种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维生素、药物、IgE等。

  3.酶联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分析法(enzyme immunoassay,EIA)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检测方法。本法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对底物高效催化作用结合起来,根据酶作用底物后显色,以颜色变化判断试验结果,可经酶标测定仪作定量分析,敏感度可达ng水平。常用于标记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碱性磷酶(alkaline phosphatase)等。它们与抗体结合不影响抗体活性。这些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制成酶标抗体可保存较长时间。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酶标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前者测定细胞表面抗原或组织内的抗原;后者主要测定可溶性抗原或抗体。本法既没有放射性污染又不需昂贵的测试仪器,所以较放射免疫分析法更易推广。

图20-8 生物素-酶标亲合素系统反应示意图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与上述固相RIA相似的原理,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载体表面进行政区。可用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或竞争法测定抗原或抗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抗原
抗原的免疫原性
MHC抗原的结构
其他抗原呈递细胞
经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分子基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