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 > 急诊医学 > 正文
PEEP和CPAP的应用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8/10/15 字体:

 

  三、PEEP和CPAP的适应证

  (一)ARDS PEEP可防止肺泡萎陷,增加气体分布和交换,减少肺内分流从而提高PaO2

  (二)新生儿透明膜病 连续气道正压治疗可缩短病程和减少病死率。

  (三)术后呼吸支持 患者麻醉及术后仰卧时,功能残气量减少,肺内分流增加,可产生低氧血症,PEEP有一定治疗作用。

  (四)治疗左心衰竭和水肿 PEEP使胸内压升高,左心室后负荷降低,可改善左心室功能。

  (五)横膈麻痹 膈神经麻痹为心胸手术并发症,横膈反常运动,通气量减少,可引起低氧血症和增加呼吸功。PEEP或CPAP能增加肺容量和防止反常呼吸。

  (六)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 通过鼻腔,用CPAP(0.294~0.981kPa),可防止气道萎陷。

  (七)预防性应用PEEP/CPAP 可防止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灭活及肺泡萎陷,但能否降低ARDS的发生率尚有争论。

  四、PEEP的应用方式

  (一)PEEP的常用水平 为0.981~2.94kPa(10~30cmH2O)。应用时需注意①PEEP的增加或减少应小量进行,通常以增加或减少0.49kPa(5cmH2O)为宜。每次增减之前,应测血气、血压、必要时监测心输出量;②适当的心室充盈(前负荷)对有效的PEEP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故须保证适当的液体入量;③如有心输出量降低的证据(如低血压等),虽已适当增加心脏前负荷及运用心脏正性药物,但仍然无效,则应降低PEEP水平;④吸入氧浓度的改变不要与PEEP水平的改变同时进行;⑤PEEP水平较高时,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二)合宜的PEEP 应为肺部顺应性好,并能获得最大的氧输送,PaO2高,而对心输出量影响最小。因PEEP较高时也会增加并发症,所以现主张应用“最小量”PEEP,合宜的PEEP应是最低的,并能使PaO2≥8.0kPa(60mmHg),吸入氧浓度≤50%,且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恶化。

  (三)低水平PEEP的应用 也称为生理性PEEP,一般为0.294~0.490kPa(3~5cmH2O)。气管插管时可给予低水平PEEP,目的在于消除气道闭合的倾向及功能残气量降低的趋势。这一低水平PEEP对治疗非心源性肺水肿有益,而对心输出量影响甚微。

  (四)PEEP水平的降低 ARDS患者如病情稳定,符合下列标准可缓慢降低PEEP:①无感染且感情稳定;②吸氧浓度<50%;③PaO2高于10.7kPa(80mmHg)已在12h以上;④PEEP降低0.490kPa(5cmH2O)时间为3min,PaO2下降小于20%。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五、CPAP的使用

  CPAP可在吸气相及呼气相均保持预定的压力,但呼吸机不主动进行正压通气而靠患者的自主呼吸,来吸入呼吸机提供的湿化的、含一定氧浓度的气体。适用于清醒合作、无二氧化碳潴留、气道防卫机制正常者。

  (一)鼻罩CPAP 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较安全易耐受。

  (二)面罩CPAP 清醒合作者,如无恶心、呕吐可使用,但有些患者难以耐受。

  (三)鼻导管CPAP 将鼻导管插入鼻咽部,CPAP为0.981~1.96kPa(10~20cmH2O)。要注意选用适当的鼻导管。

  (四)气管插管使用CPAP 患者需耐受气管插管。

  六、反比通气(inverse ration ventilation,IRV)

  常规正压通气时,吸/呼之比为1:2或1:3;而反比通气时,吸/呼之比为1.1:1至1.7:1,最高可达4:1,并同时可运用低水平PEEP或CPAP。其特点为吸气时间延长,机制类似PEEP,可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减少肺内分流,增加肺部顺应性,改善氧合。但IRV也有缺点,平均气道压力升高,减少心输出量并增加肺部气压伤的可能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检查
第四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
第四节 维生素(vitamin)
第二节 治疗失血所用血液制品及其他制剂的
第三节 妇科检查及常用特殊检查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