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 > 放射诊断学 > 正文
胆管系统X线检查方法及X线表现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8/10/15 字体:

 

  二、正常胆道造影表现

  正常胆囊:口服法造影剂在小肠被吸收,经门静脉至肝脏,由肝脏排泄入胆管,在胆囊内贮存且浓缩。正常胆囊于服药后12-15h显影较好,密度均匀。胆囊常为茄形或梨形致密影,长7-10cm,宽约3-4cm,位于右上腹肝下缘下方。服碘番酸所见胆囊的密度较大,一般大于肋骨。脂餐后0.5h照片,常可见总胆管显影,同时见胆囊影缩小。脂餐后1h胆囊缩小到原来的2/3左右,有时可完全排空。静脉法造影时,一般于1-2h胆囊显影良好,其密度较口服法者淡些。

  正常胆管:静脉法造影一般在注药后30-40min,总胆管及总肝管显示较为清楚,以后渐不清晰。口服法造影总胆管显影仅在脂餐后照片可能见到。各种直接显示胆管的造影效果较好,除见总胆管、总肝管外,并可见左、右肝管及其肝内的一些分支。正常胆管充盈时轮廓光滑、粗细匀称、密度均匀。总胆管的宽径(直径)一般为0.5-0.7cm(静脉法),直接胆管造影较静脉法所见者稍宽,但不应超过1.2cm。胆囊管宽约0.2-0.3cm,可见螺旋皱襞。

图5-45 胆道解剖示意图

1.胆囊底部2.体部 3.漏斗部 4.颈部

  三、胆系异常征象的分析

  (一)腹部平片有无异常阴影

  1.密度减低影

  右上腹部有管状影,系胆管积气。多见于内瘘、产气菌感染、胆道重建术以及欧狄氏括约肌关闭不全等所致。

  胆囊充气影或立位伴有液平面,提示坏疽性胆囊炎。

  2.密度增高影

  右上腹部有圆形致密影、环形致密影、斑片状致密影或不规则的斑点状致密影。右上腹部致密影可能为:(1)肾结石(2)胆囊结石(3)肠系膜淋巴结钙化(4)其它。肾结石多含钙质,故为致密影,侧位片该影与脊柱重迭,静脉肾盂造影片见该影位于肾影内。胆结石多见环形致密影,斑片状影多见胆囊壁钙化;侧位片见致密影位于脊柱前方,胆囊造影片见该影与胆囊影一致。肠系膜淋巴结钙化多见为不规则的钙化影,可移动,造影片上见该影在胆囊与肾影之外。

  (二)胆囊显影与否?

  1.胆囊显影正常 除观察形态外,还应注意密度与钡餐后的改变,因其正常显影密度可掩盖小结石。

  2.胆囊显影浅淡 密度低于肋骨,见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肿瘤及胆囊管阻塞等,另外胃肠、肝等疾患均可引起,所以除观察显影程度外,还要观察胆囊轮廓、内腔有无密度改变。

  3.胆囊不显影 口服法胆囊不显影,大多由胆囊病变所致,但要除外下列因素:①造影剂用量不足。②肝功能受损,引起造影剂吸收障碍。③胃肠功能不全,如吸收不良或因呕吐腹泻使造影剂过早排出。④胆囊位置异常而用片又小所致。

  静脉法胆囊不显影,多系胆囊管阻塞或慢性胆囊炎所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5-2 肺脓肿
87-6 咽旁脓肿
145-1 艾滋病相关的血液病和恶性疾病概述
265-11 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50-6 盘状红斑狼疮(皮肤型狼疮;慢性盘状狼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