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疾病 > 耳鼻咽喉疾病 > 正文
慢性中耳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9/4/12 字体:

鼓膜持久性穿孔,伴有或不伴有中耳内的持久性改变。

慢性中耳炎可由急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机械性创伤,热灼性和化学性烧伤及冲击波创伤所致。根据穿孔类型,可分为两大类:(1)由紧张部良性的中央性穿孔,和(2)由较危险的鼓膜紧张部边缘性或松弛部的上鼓室穿孔所引起。

鼓膜中央性穿孔指在穿孔边缘和骨性骨沟之间还有一些鼓膜组织存在(图84-2)。这类穿孔可导致传音性聋。上呼吸道感染或因洗澡,游泳而使水进入内耳时,可使慢性中耳炎加重。常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导致无痛的,脓性并有臭味的耳漏。持续性恶化可形成耳息肉(肉芽组织可经穿孔而脱垂至外耳道)和中耳破坏性病变,如砧骨长突的坏死。耳息肉是一项严重的体征,几乎不变地可伴有一种良性肿瘤,即胆脂瘤的存在。

松弛部的上鼓室穿孔可经穿孔导入上鼓室(图84-2)。边缘性穿孔常见于紧张部后上方,穿孔边缘与骨性鼓沟之间无鼓膜组织残存(图84-2)。边缘性穿孔是由急性坏死性中耳炎产生,它破坏大面积的鼓膜,包括鼓环和中耳粘膜。这类穿孔如中央性穿孔那样可伴有传音性聋和耳漏转甚。与中央性穿孔比较,边缘性穿孔更易产生诸如迷路炎,面瘫和颅内化脓的并发症。

松弛部和边缘性穿孔常与胆脂瘤有联系。在急性坏死性中耳炎愈合过程中,残余的粘膜上皮层和外耳道复层鳞状上皮可移行以覆盖裸露的区域。一旦复层鳞状上皮长入中耳,它开始脱屑并堆积形成胆脂瘤。胆脂瘤也可为松弛部的复层鳞状上皮基底层的增生,松弛部或紧张部鼓膜的进行性内陷和中耳长期感染产生的鳞状上皮化生所形成。上皮脱屑以同心层方式不断地扩大堆积,以及上皮的胶原酶破坏周围的骨组织。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胆脂瘤可在耳镜检查时见到中耳内有白色的脱屑,以及邻近穿孔边缘的外耳道有骨质破坏而被识别。其他未被疑及的胆脂瘤骨质破坏,可被CT显示。耳息肉常伴有胆脂瘤。胆脂瘤的存在,特别是伴有松弛部的穿孔,极大地增加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如化脓性迷路炎,面瘫或颅内化脓)。

治疗

对两类慢性中耳炎症状转甚者均可用吸引器和卷棉子充分地清洁外耳道;然后用含1%氢化可的松的2%醋酸滴耳,5~10滴每日3次共7~10天。严重恶化者,需用广谱抗生素全身治疗,如阿莫西林250~500mg口服,每8小时1次共10天。以后的治疗可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反应而定。

中耳一般可以修复。鼓室成形术可恢复鼓膜的两个主要功能:对圆窗的保护和声压通过听骨链传送到卵圆窗和内耳。如听骨链受到破坏而中断,鼓室成形术亦能予以修复。对有胆脂瘤的边缘性或上鼓室穿孔的患者,需用手术治疗以清除胆脂瘤。对有胆脂瘤者,中耳传音机制的保存和重建可能性很小。

相关文章
269-11 尿苷二磷酸半乳糖4-表异构酶缺乏
14-6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0-8 腐蚀性食管炎和狭窄
144-6 癌症治疗的其他疗法
174-3 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IA)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