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疾病 > 神经科疾病 > 正文
上下运动神经元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9/4/12 字体:

上,下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些病因不明的疾病,其特征是皮层脊髓束,脊髓前角细胞和/或延髓运动核的进行性变性。

这些疾病的命名都是根据受损最严重的神经系统部位而定,临床症状也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各异。发病年龄的中位数是55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的病例为家族性,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肌肉无力,肌萎缩以及前角细胞功能障碍的体征最常先开始出现在手部,较少从足部先开始。发病的部位是随机的,进展呈不对称性。常见肌肉痛性痉挛,可能出现在肌肉无力之前。肉眼可见的肌肉束颤,强直,亢进的深腱反射,伸性划跖反射以及皮层脊髓束受损的体征很快相继出现。呐吃与吞咽困难是由于脑干运动核及通路被累及所致。感觉系统,随意的眼球运动以及膀胱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波及。极少数病人能存活30年;50%病人在发病后3年内死亡;20%能存活5年;10%能存活10年。

进行性延髓瘫痪 主要受到影响的是颅神经与皮层延髓束支配的肌肉,因此咀嚼,吞咽与讲话愈来愈困难。可能发生假性延髓型情绪反应,表现为情绪易变与无故哭笑。吞咽困难造成预后特别差;常见病人在1~3年内死亡(往往是死于呼吸道并发症)。

进行性肌萎缩症 约10%病例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素。前角细胞病变进展的速度超过皮层脊髓束的病变,病程进展比较良性。肌肉萎缩与显著的无力开始于手部,然后扩展至臂部,肩部与腿部,最后成为全身性。肌肉束颤可能是疾病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本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病人可能存活≥25年。

原发性侧索硬化和进行性假性延髓瘫痪 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强直性肌肉无力,在原发性侧索硬化中是肢体远端部位的肌肉无力,在进行性假性延髓瘫痪中则以后组颅神经支配的肌肉的无力症状为主。肌肉束颤与肌肉萎缩可能发生在许多年以后。这些疾病通常在进展若干年以后才造成病人活动能力的全部丧失。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 很久以前患过脊髓灰质炎的病人可以在灰髓炎恢复后隔了许多年(至少15年)新出现进行性疲乏,疼痛与无力。在某些病例中,还可发生脊髓灰质炎后肌萎缩,与进行性肌萎缩症相似。不过,在大多数病例中,新出现的症状并非是由于远隔的脊髓灰质炎的重新进展,而是由于附加发生的第二种情况,例如糖尿病,椎间盘脱出或关节变性疾病。

诊断和治疗

诊断要点是发病于中,晚年的进行性全身运动功能障碍,不伴感觉功能异常。神经传导速度在疾病进入晚期之前保持正常。肌电图是最有用的辅助检查,甚至在没有临床症状的肢体内也可以查到纤颤,正相波,束颤与巨大动作电位。必须排除肌病,颈椎关节强硬,椎间盘脱出,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颈椎先天性畸形以及糖尿病性肌萎缩症。在原发性侧索硬化与进行性假性延髓瘫痪的鉴别诊断中,必须除外多发性硬化脊髓压迫症与脑肿瘤。

对这类疾病尚无特殊治疗。理疗有助于肌肉功能的维持。对咽部肌肉无力的病人,喂食必须极其小心,可能需要施行胃造口术。巴氯芬可有助于减轻强直症状,苯妥英钠可用于减轻痛性痉挛。具有强力抗胆碱能作用的阿米替林10mg口服,每日4次,可用于减少唾液分泌。在进行性延髓瘫痪的病例中,旨在改善吞咽功能的手术措施成功率有限。到一定时间,护理主要都是支持性。

脊肌萎缩症

脊肌萎缩症是一组可起病于婴儿期或儿童期的疾病,其特征是由脊髓前角细胞与脑干内运动核进行性变性引起的骨骼肌萎缩。

大多数病例都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看来都是第5号染色体上一个单独的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突变。有四种主要的变型。

Ⅰ型脊肌萎缩症(Werdnig-Hoffmann病) 在胎儿中已存在或在出生后2~4个月出现症状。大多数患病婴儿在出生时就有肌张力过低的表现;在6个月龄期前,所有患病婴儿都已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功能发育的延缓。95%的病孩在1岁前后死亡,没有病例能存活超过4岁的,通常都是死于呼吸衰竭www.med126.com

Ⅱ型(中间型)脊肌萎缩症 患儿大多数是在6~12个月期间出现症状,在2岁以前所有病例都已有明显症状。不到25%的病例能学会坐,但没有能走或能爬的。所有患儿都显出肌张力过低,伴松弛性肌肉无力,腱反射消失与肌肉束颤,后者在幼儿中不容易察觉。可有吞咽困难。患儿往往因呼吸道并发症在早年夭折,但也有病情进展自发停顿的,使患儿处于永久性非进展性的无力状态中。

Ⅲ型脊肌萎缩症(Wohlfart-Kugelberg-Welander病) 在2~30岁期间发病。病理变化及遗传方式与前两种变型相似,但病情进展较为缓慢,预期寿命也较长。腿部的无力与肌萎缩最为显著,以股四头肌与髋关节屈肌最早出现症状。较后可累及臂部。无力现象往往从近端向远端扩展。某些家族性病例可能是继发于特殊的酶的缺陷(例如氨基己糖苷酯酶缺乏)。

Ⅳ型脊肌萎缩症 遗传方式不定(常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性联),成年期发病(年龄30~60岁),病情进展缓慢。可能无法将其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下运动神经元型病例作鉴别。

诊断和治疗

若肌电图检查发现有失神经支配现象,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正常说明失神经支配并非由周围神经病变所引起,则通常可以证实临床诊断。偶尔需作肌肉活检。血清酶(肌酸激酶,醛缩酶)可略见增高。羊膜穿刺不能作出产前诊断。 

对这类疾病无特殊治疗。对病情静止或进展缓慢的病例,理疗,支架以及特殊的矫正器材在防止脊柱侧凸关节挛缩方面可起相当作用。

相关文章
203-3 充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185-2 精神科转诊
198-18 心血管造影术
63-9 杵状指
33-1 憩室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