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疾病 > 儿科学 > 正文
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期败血症)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9/4/12 字体:

 

预防

因为GBS导致的侵袭性疾病经常在生后6小时内表现出来,任何对抗GBS的步骤必须考虑其很早发生的特点。分娩前使用抗生素既不能清除母体内的菌丛,也不能减少新生儿的菌丛的定植或侵袭性疾病的发生率。新生儿生后的培养结果和快速诊断对治疗的效果可能为时已晚。给有GBS定植的母亲,或正在分娩新生儿有发生GBS的危险因素的母亲在分娩时使用青霉素已经表明,可降低早发型GBS感染的发病率。

因此有二种预防步骤:一种仅GBS感染的危险因素;另一种依据在35孕周~37孕周时作产前筛查性培养,同时根据GBS感染的危险因素。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以前分娩过患GBS感染的新生儿的母亲应接受分娩时使用抗生素,母亲在孕期有过症状型和无症状型GBS菌尿,在诊断时及分娩时都应使用抗生素(图260-3和图260-4)。

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可为无特异性临床体征,其结果极具破坏性。建议进行早期积极的诊断性评估和迅速给予治疗。这种实践的价值可反应在治疗:改善的比率上,在社区为15:1,在城市内医院为8:1。

抗生素的使用需在极好的判断下,根据婴儿的菌群和婴儿室情况来确定。根据实验室条件,培养方法和报告的快速程度,几乎所有的细菌培养阳性在72小时内出现。如果体液培养的阴性和临床病程一致,则可在72小时后停用抗生素。

早发型败血症的治疗应包括氨苄青霉素或青霉素G加一个氨基糖苷类药物。对耐药性病例,头孢氨噻肟可替代氨基糖苷类。以后根据药敏结果和感染部位调整抗生素疗法。如果出生时羊水有恶臭味,在治疗开始时应包括针对厌氧菌的抗生素。

晚发型败血症的治疗开始时应包括甲氧苯青霉素加一个氨基糖苷类药物。如果婴儿室内有绿脓杆菌流行,用头孢噻甲羧肟代替氨基糖苷类,前期已接受了7~14日氨基糖苷类完整疗程的新生儿,如再需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时,应换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或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如果怀疑有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如血管内留置导管置放超过72小时),或从血液和其他无菌体液中分离到并考虑为病原菌,开始治疗晚发型败血症时应用万古霉素来替代甲氧苯青霉素,因为住院病人中80%以上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半合成青霉素有抗药性。然而,如果发现病原菌对甲氧苯青霉素敏感时,应用此药替代万古霉素。可能有必要去除设想中的病原菌来源(通常为血管内留置导管),因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可为一种粘物质覆盖(多糖蛋白质复合物)而得到保护,这种粘物质容易将病原菌粘附于塑料导管。

由于念珠菌血培养需2~5日,为挽救婴儿生命,在没有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报告前,用二性霉素B治疗,并去除感染的导管是必要的。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换血治疗应用于危重的新生儿(特别是低血压和代谢性酸中毒),它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循环中的免疫球蛋白,降低循环中的内毒素,增加血红蛋白水平(伴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的上升),并改善血流灌注。然而,缺乏关于输血使用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新鲜冷冻血浆输注有助于逆转早产儿中耐热型和不耐热型调理素的缺乏,但是同样缺乏它的使用的对照试验,必须考虑与输血有关的危险性。

在出生时给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可能有助于预防某些高危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但是不能降低晚发型感染的发病率和已经发生感染的严重程度。

输注粒细胞可适用于新生儿败血症伴粒细胞减少症(见上文预后)。粒细胞的收集通常用羟乙基淀粉通过间歇离心白细胞去除法从成人中抽取。要求供体是乙肝表面抗原,巨细胞病毒,HIV的抗体为阴性,同时红细胞抗原与新生儿受体相同,为防止宿主排斥移植物反应,输注前每袋粒细胞用15Gy照射处理。输注粒细胞悬浮液(15ml/kg)含粒细胞0。2~1。0X109/15ml,淋巴细胞<10%,每日输注1~2次,共用5日。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已用于考虑为败血症的新生儿中,以增加中性粒细胞数量及其功能,其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65-16 进行性风疹性全脑炎
260-4 小于胎龄儿(成熟障碍;宫内发育迟缓
269-4 由垂体功能减退引起的身材矮小(垂体
270-10 骨硬化
260-23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