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内科学 > 南华大学 > 正文
内科学讲稿-循环系统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
来源:南华大学资源网 更新:2013/9/10 字体: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概述

微生物感染心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其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赘生物多侵犯瓣膜,但感染也可以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和腱索,乳头肌和心壁内膜。疾病结局不仅引发瓣膜关闭不全,还可以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和正常心肌。此外再可以通过血液波散至机体全身,引起栓塞和一系列免疫反应。

二、病因

链球菌,葡萄球菌,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等

三、分类

根据病程—急性和亚急性

亚急性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由感染力较弱的微生物引起,如草绿色链球菌,D组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急性病例多在1-2周内,发热及其他症状比较明显,由致病力较强的微生物引发。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由肺炎球菌,淋球菌,A组链球菌,流感杆菌等。

四、发病机制

1. 亚急性

4.1血液www.med126.com动力www.med126.com学因素:赘生物常位于高速射流和湍流的下游

4.2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4.3 暂时的菌血症

4.4 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五、病理

1. 心内感染和局部扩散

2. 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塞

3. 血缘性播散

4. 免疫系统激活

六、临床表现

1. 症状:亚急性者发病隐匿,可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弛张热,<39℃,伴寒战,盗汗头痛,肌肉关节痛和背痛等;急性者呈爆发败血症,有高热寒战,全身肌肉关节痛。

2. 体征

2.1 心脏杂音:均存在。  急性者杂音性质有改变:亚急性者少见

2.2 周围体征:包括瘀点,Roth斑,Osler结节,Janeway损害

2.3 脾大

2.4 贫血

七、实验室检查

1. 常规检查

2. 免疫学检查:循环中CIC,RF阳性,C3降低

3. X线检查:肺部片状浸润影;左心衰时肺淤血或水肿

4. 心电图:偶见心肌梗塞,传导阻滞;

5. 超声心动图

八、治疗

1. 原则:早期用药,充分用药,静脉用药为主,根据病原微生物是否明确分别根据MIC或经验性用药。

2. 经验治疗:急性者采用萘夫西林2g,每4小时静点或肌注加氨苄西林2g每4小时静点或静点庆大霉素160-240mg;亚急性者按常见致病菌的治疗方法,以青霉素为主或加庆大霉素。

 外科治疗。

九、预后

未治疗的急性者几乎在4周内死亡,亚急性者自然病史在> 6个月。

预后不良因素中心衰最严重,此外主动脉瓣损害,肾衰,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真菌致病,瓣环和心肌脓肿,死亡原因:心衰,肾衰,栓塞,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和严重感染。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1. 60天以内属早期,60天后属晚期

2. 早期者,致病菌50%为葡萄球菌,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真菌

3. 晚期者链球菌常见,其他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真菌。

4. 主要累及主动脉瓣

5. 术后发热,出现新杂音,脾大,周围栓塞征

6. 难以治愈

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1. 多见于男性IDU(Intravenous Drug Users)

2. 致病菌来源于皮肤

3. 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真菌

4. 累及正常瓣膜,三尖瓣累及占50%,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5. 左心瓣膜受累,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预后不良

相关文章
 内科学图片库:肺部感染性疾病金葡菌肺炎(X
 中医骨科学授课教案:第一章 中医骨伤科发展
 中医妇产科学讲稿:第三节 妇产科疾病诊断
 全科医学概论网络资源检索:全科医学网络资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设计
 外科学教学大纲:阑尾炎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