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生理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正文
生理学-电子教材:第三章 血液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 更新:2013/9/22 字体:

第三章  血液

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量:人体内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即血液的总量.
血细胞比容:细胞在血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成年男性:40%-50%,
   成年女性:37%-48%,
   新生儿55%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水、血浆蛋白、  低分子物质等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纤维蛋白原   凝固
血清:血小板释放物、激活的凝血因子
血浆蛋白的功能

1.营养功能

2.运输功能

3.缓冲功能

4www.med126.com/rencai/.形成胶体渗透压

5.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6.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的比重:1.050-1.060 (RBC)

   plasma:1.025-1.030 (Pr)

血液的粘滞性:4-5 (RBC)

   plasma: 1.6-2.4 (Pr)

血浆渗透压:300mmol/L

晶体渗透压:770kPa

晶体物质®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3.3kPa

主要为白蛋白®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血浆的pH值:

  7.35~7.45  主要是NaHCO3/H2CO3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造血过程的调节:造血微环境

二、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

   RBC: 男 5.0´1012/L  女4.2´1012/L

   Hb:  120-160g/L   110-150g/L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1. 通透性:低温久贮血液血浆中K+浓度升高

2. 可塑变形性

3. 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 ESR

4. 渗透脆性

(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原料

   VitB12叶酸:缺乏 ®巨幼红细胞贫血 

   内因子-胃腺壁细胞分泌

   铁:不足®缺铁性贫血;铁的再利用

2.调节:

爆式红系形成单位——爆式促进因子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

  PO2 ¯ ®EPO­ ®红细胞­

雄激素+雌激素-

RBC破坏  120天

三、白细胞生理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名称  百分比 主要功能

中性粒细胞  50~70% 吞噬与消化

噬酸性粒细胞 2~4%  参与过敏反应

噬碱性粒细胞0.5~1%  参与变态反应

淋巴细胞 20~40%  T细胞® 细胞免疫

  B细胞 ® 体液免疫

单核细胞 4~8%   吞噬、免疫

四、血小板生理(Platelets)

(一)数量:

  150~350×109/L,¯ ®出血、紫癜

(二)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调节因子:

   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Meg-CSF)

作用:调节巨核系祖细胞增殖

 www.med126.com/job/;  促血小板生成素(TPO) 

(三)血小板的破坏 7-14天

(四)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1.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粘附与聚集

ADP的作用:

   物质®cAMP¯®Ca2+­®ADP释放­ ®  ADP+ADP-R®  (-)ATP酶活性

  磷脂表面暴露   ® 粘附聚集

   Ca2+搭桥

   纤维蛋白原

 胶原

 凝血酶

 前列腺素类物质的作用和生成: PGI2¯  、TXA2­

 细胞膜磷脂
¯磷脂酶A2
 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
PGG2
  
¯
PGH2
前列腺环素合成酶  
¯血栓素合成酶
  PGI2   TXA2   PGE2
¯  ¯ ¯
   6-酮-PGF1
aTXB2  PGF2
2.血小板与生理性止血:全程参与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红细胞凝集: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红细胞即凝集成簇。

二、红细胞血型

 (一)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凝集原凝集素(IgM 完全型抗体)

A型  A  抗B

B型  B抗A

  AB型  A+B  无

   O型 无  抗A+抗B

(二)Rh血型
   Rh血型 (C、c、D、E、e)
  Rh阳性
®有D抗原
  Rh阴性
®无D抗原
  Rh血型特点及意义: 不存在天然抗体
不完全抗体IgG
  三、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
  HLA(A、B、C、D)
  HLA意义:移植、输血、亲子鉴定和人类学研究
  四、输血的原则:  配血相合
   交叉配血试验  主侧  次侧
(卢佳怡)

相关文章
 外科学教学大纲:矫形外科
 医学微生物学授课教案:真菌
 作业习题:第六十九章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电子教材:第六节 眼与妇产科病
 外科护理电子教材:肠梗阻、阑尾炎病人的护
 儿科学教学大纲:儿科学见习大纲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