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儿科 > 广州医科大学 > 正文
第一临床学院儿科学-授课教案:小儿结核病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 更新:2013/9/22 字体:

 

教   案

 

  

2006  ~  2007 学年第学期 

课  程  名  称 儿科学  

开  课  学  院  广州医科大学 

开 课 教 研 室  17-3A 

授  课  教  师  陈德晖 

职称  主任医师  

 授  课  班  级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班  

学  生  人  数

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制

  广州医科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儿科学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小儿结核病

授课教师

陈德晖

所属二级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所属教研室

临床一系儿科教研室

职称

主任医师

授课时间

2006年9月13日第二周星期三第1~3节第2次课

授课时数

3学时

授课班级

2003(本科□ 专科□)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级   Ⅰ  班

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  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规划)《儿科学》第6版

教学目标与要求:

熟悉结核病分型及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特点。讲授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点:渗出性病变以炎症细胞、单核细胞及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增殖以结核结节及结核性肉芽肿为主;坏死以干样改变;常见部位:肺部原发病灶多位于右侧下,肺上叶底部和下叶的上部,近胸膜处;活动性肺结核的指征;讲解原发综合征的典型胸部X光表现。

掌握结核病的病原学特点。掌握PPD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自然感染与BCG接种后阳性反应的鉴别,卡介苗的接种对象和预防性服药的指征。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肺外表现和诊断要点;病情转归方式。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变化特点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不同类型的结核病的化疗原则,住院医师药物的选择特点,短程疗法与长程疗法的目的和方案和服用时间,激素的应用指征。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传播途径。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主要知识点:结核病的发病机制,结核病的诊断,PPD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原则、药物治疗的作用机理及方案。原发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与转归,胸片的特点。粟粒性肺结核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脑脊液的诊断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包括激素应用的指征,入脊治疗的指征及意义。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重点:PPD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卡介苗接种的对象、方法和复种;原发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病情恶化的原因;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变化特点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不同类型的结核病的化疗特点,激素的应用指征。

难点:结核病在人体的免疫变化与变态反应及病理变化的关系;结脑的发病机理和主要病理变化;抗结核药物的选择、剂量及疗程。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www.med126.com/wszg/ 讨论法□  演示法□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案例法□  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 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第1节:小儿结核病总论:结核病的现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PPD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卡介苗的接种对象和预防性服药的指征。

第2节:原发性肺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第2节: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病药物治疗的原则及不同类型结核病的药物治疗方案,病例分析

提问、课堂讨论等师生互动的设计:

通过讲授复习基础知识:如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脑膜刺激征的临床表现。在活动性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可能出现的PPD皮试结果。临床病例分析。

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每专题结束后有小结,有一病例分析,并指导学生课后看参考书。

教学中的创新点(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外语运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自学、介绍学科新进展等方面):

采用多媒体教学,显示肺结核的胸部X光片,病理图片,临床病例图片。采用图解形式,显示结核菌在人体引起免疫反应、变态反应和病理变化的关系。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新编结核病学》彭卫生等主编

《结核病防治新进展》肖和平主编

《小儿内科学》吴梓梁主编

教研室

意 见

教研室主任签章: 年  月  日

教学后记(即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基本能按准备内容讲授,时间掌握正确。结合临床病案分析,重点突出,并能适当反映本学科新进展,故在总论讲的内容有超出了教材的内容(如分支杆菌的分类、当今结核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进展),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提出了疑问,在课堂上并再次解释了了解的要点。

相关文章
 医学寄生虫学电子教材(人体寄生虫 第六版)
 医学寄生虫学电子教材(人体寄生虫 第六版)
 药理学实验指导
 妇产科学在线手术:毁胎术——除脏术与断臀
 有机化学授课教案:第十七章
 病原生物学出版教材: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考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