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
贫血概述
目的要求
一、掌握贫血的概念,贫血的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贫血的体征,诊断步骤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三、了解贫血的几种分类方法及贫血的病理生理改变。
教学内容
[概述] 贫血的概念。
一、贫血的诊断标准。
二、影响血红蛋白值的各种因素。
三、贫血是一个常见的症状,诊断贫血的重点是寻找贫血的病因。
[分类及发病机制]
一、贫血的细胞学分类
二、贫血的严重程度分类
三、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四、按病因及发病机理分类:
1、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的贫血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的贫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的贫血,该类贫血即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
一、影响贫血临床表现的因素。
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诊断]
一、病史和既往史对诊断的意义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骨髓检查
3、贫血的发病机制的检查
[治疗]
一、对症治疗
二、对因治疗
教学方法
大课讲授,病房见习。
目的要求
掌握IDA的概念及临床症状,铁代谢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病因及发病机制www.med126.com/zhuyuan/]
一、病因:
1、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2、铁吸收障碍
3、铁丢失过多
二、发病机制:
1、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
2、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3、缺铁对组织代谢的影响
[临床表现]
一、原发病的表现。
二、贫血的表现。
三、组织缺铁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骨髓检查:无特异改变,“核老浆幼”现象。
三、铁代谢检查:
1、血清铁蛋白检测:反应体内贮存铁水平
2、铁染色检测:细胞内外铁消失
四、红细胞内游离卟啉检测。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诊断标准
2、病因诊断
二、鉴别诊断: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2、海洋性贫血
3、慢性病性贫血
4、转铁蛋白缺乏症
[治疗]
一、病因治疗
二、补铁治疗
[预防及预后]
一、预防:以婴幼儿营养保健为主。
二、预后:取决于缺铁的病因,单纯缺铁预后好。
教学方法
大课讲授,病房见习。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
目的要求
一、掌握再障的临床表现,血液系特点及治疗方法。
二、熟悉再障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
三、了解再障的病因及骨髓移植检验再障。
教学内容
[概述]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念。
二、再障的临床分型。
三、流行病学。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1、病毒感染
2、化学因素
3、X线损伤
二、发病机制:
1、造血干祖细胞损伤。
2、造血微环境异常。
3、免疫异常。
[临床表现]
一、重型再障(SAA)
1、贫血
2、感染
3、出血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二、骨髓检查
三、骨髓活检
四、发病机制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AA的诊断标准
2、AA的分型诊断标准
二、鉴别诊断:
1、PNH
2、MDS
3、Fanconi贫血(FA)
4、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
5、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6、急性白血病
7、恶性组织细胞病
[治疗]
一、支持治疗
1、保护措施
2、对症治疗
3、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二、促造血治疗
1 雄激素:适用于NSAA
2 造血因子治疗:G-CSF,GM-CSF等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1、适应症
2、疗效评价
[预防与预后]
一、预防:改善环境,避免毒物接触。
二、预后:约1/3患者死于感染和出血。
教学方法
大课讲授,病房见习。
溶血性贫血概述
目的要求
一、掌握溶血性贫血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病因学试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
二、熟悉溶血的病因及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三、了解溶血的发生机制及溶血的部位。
教学内容
[概述]
一、溶血性疾病及溶血性贫血的概念。
二、正常机体的造血代偿能力。
[临床分类]
一、红细胞自身异常性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膜异常性溶血性贫血
2、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
3、珠蛋白和血红素异常性溶血性贫血
二、红细胞外环境异常性溶血性贫血
1、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三、生物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四、理化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1、急性溶血的临床表现
2、慢性溶血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一、提示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二、骨髓代偿的检查
三、红细胞缺陷及寿命缩短的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病史。
2、特殊检查:如Ham试验、Coobm’s试验等。
二、鉴别诊断:
1、急性失血性贫血,严重IDA等。
2、Gilbert综合征:即遗传性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
3、骨髓转移瘤所致的溶贫。
[治疗]
一、去除病因
二、针对发病机制治疗
1、皮质激素
2、免疫抑制剂
3、输血
4、脾切除术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病房见习。
白血病(Leukemia)
目的要求
一、掌握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骨髓检查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白血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
三、了解白血病的MIC分类;常见的染色体的基因改变。
教学内容
[概述]
一、白血病的概念。
二、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及病程的分类。
三、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率。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一、急性白血病
1、急性白血病的FAB分类
2、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1)正常造血受抑制的表现
①贫血
②感染
③出血
(2)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期
2、临床表现:
①白细胞异常增高:早期多为血常规检查发现
②巨脾
③白细胞淤滞的临床表现
④加速期及急变期到出现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一、急性白血病
1、血常规
2、骨髓检查
3、细胞化学检查
4、免疫学检查
5、染色体和基因检查
6、血液生化检查
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血常规
2、骨髓检查
3、染色体及细胞遗传学检查
4、血液生化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据临床表现及骨髓可诊断
2、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2)类白血病反应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急性粒细胞缺乏的恢复期
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据不明原因白细胞增高,血象及骨髓改变及Ph染色体检查可诊断。
2、鉴别诊断:
(1)其他原因引起的脾大
(2)类白血病反应
(3)骨髓纤维化
[治疗]
一 、急性白血病
1、一般治疗:
(1)紧急处理高白细胞血症
(2)防治感染
(3)成份输血
(4)防治高尿酸性肾病
2、抗白血病治疗:
(1)诱导缓解治疗
(2)缓解后治疗
(3)复发和难治性白血病的治疗
(4)老年性白血病的治疗
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
1、白细胞瘀滞的治疗:可采用细胞去除术
2、化学治疗
3、干扰素治疗
4、伊马替尼治疗:酸氯酸激酶抑制剂
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预后及预防]
一、预后
二、预防
避免毒物接触及防治病毒感染为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临床见习。
淋巴瘤(Lymphoma)
目的要求
一、掌握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淋巴瘤的临床分型,诊断依据和临床分期。
二、熟悉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淋巴瘤的病因及病理学改变。
教学内容
[概述]
一、淋巴瘤的概述。
二、病理学分类。
三、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特点。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毒:EB病毒 AIDS相关淋巴瘤。
二、免疫功能低下。
三、器官移植后的相关淋巴瘤。
[病理分型]
一、霍奇金氏淋巴瘤的病理分型
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病理分型
1、低度恶性
2、中度恶性
3、高度恶性
4、其它类型
三、WHO(2000年)分型方案中的亚型
[临床表现]
一、霍奇金氏淋巴瘤
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和骨髓检查
二、血液生化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四、病理学检查:为确诊依据
五、剖腹探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临床表现、病理活检
二、临床分期
三、临床分组
四、鉴别诊断
[治疗]
一、治疗的基本原则:化、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二、化疗方案:
(1)霍奇金氏淋巴瘤:MOPP方案。
www.med126.com/pharm/(2)非霍奇金氏淋巴瘤:CHOP方案。
三、放疗治疗方案:
(1)膈上放疗:斗蓬式,剂量为30-40Gy。
(2)膈下放疗:倒Y字型,剂量为30-40Gy。
四、生物免疫学调节治疗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
六、手术治疗
[预后]
部伤亚型可通过化疗,放疗治愈。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临床见习。
出血性疾病
教学目的
一、掌握出血性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常用实验室检查及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二、熟悉治疗方法及各种凝血因子的运用。
三、了解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教学内容
[概述]
一、概念。
二、正常止血机理。
三、凝血机理。
四、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出血性疾病分类]
一、血管壁异常
二、血小板减少
三、凝血异常
四、抗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五、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一、病史
二、出血特征
三、家族史
四、基础疾病
五、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一、筛选试验
二、确诊试验
三、特殊试验
[出血性疾病的防治]
一、病因防治
二、止血治疗
三、其它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及临床见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教学目的
一、掌握ITP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二、熟悉急性ITP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概述]
一、概念。
二、流行病学特点。
[病因与发病机理]
一、感染
二、免疫因素
三、肝脾的作用
四、遗传因素
五、其它因素
[临床表现]
一、急性型
二、慢性型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血小板明显减少
二、骨髓检查
三、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四、血小板生存时间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二、鉴别诊断。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糖皮质激素治疗
三、脾切除治疗
四、免疫抑制治疗
五、其它治疗
六、急症治疗
[预后]
多数预后较好,部伤患者死于颅内出血。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临床见习。
中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中毒的诊断及急救处理原则。
二、熟悉常见毒物的毒性及解毒剂应用。
三、了解中毒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常见的毒物类型。
教学内容
[概述]
一、中毒的概念。
二、毒物的分类。
[病因及中毒机制]
一、病因
二、中毒机制
[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
1、皮肤粘膜表现
2、眼球表现
3、神经系统表现
4、呼吸系统表现
5、循环系统表现
6、泌尿系统表现
7、血液系统表现。
8、发热。
二、慢性中毒:
1、神经系统表现
2、消化系统表现
3、泌尿系统表现
4、血液系统表现
5、骨骼系统表现
[诊断]
一、毒物接触史
二、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急性中毒的治疗
1、立即终止毒物接触
2、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
3、促进已吸收毒物排出
4、特殊解毒剂运用
(1)金属中毒解毒剂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解毒药
(3)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4)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药
(5)中枢神经抑制解毒药
5、对症治疗
三、慢性中毒的治疗
1、解毒疗法
2、对症疗法
[预防]
一、加强防毒宣传
二、加强毒物管理
三、预防化学性毒物中毒
四、防止误食毒物及药物过量
五、预防地方性中毒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病房见习。
有机磷农药中毒
教学目的
一、掌握有机磷农药中毒原理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解毒剂阿托品用法及抢救程序。
三、了解有机磷中毒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常见有机磷农药的毒性。
教学内容
[概述]
一、概念。
二、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分类。
[病因及中毒机理]
一、病因
二、毒物吸收和代谢
三、中毒机理
[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
1、毒蕈碱样症状
2、烟碱样症状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二、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变
三、中间型综合征
四、局部损伤症状
[实验室检查]
一、胆碱酯酶活性
二、尿液中有机磷分解产物检测
[诊断]
一、中毒的分级。
二、病史及临床表现。
[治疗]
一、急性中毒的抢救原则
二、解毒药使用
三、胆碱酯酶复能剂
四、对症治疗
[预防]
一、严格操作规程及毒物管理。
二、普及中毒知识。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病房见习。